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完这期内容,已到夏至节气。
夏日炎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开始。放眼远望,红尘滚滚,产生夏至这个古老节气的乡野被繁华的高楼遮蔽在远方。
也许是一种巧合,我们在这个阳极阴生之时,关注和八亿多人口密切关联的庞大的中国乡村建设话题。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执政党深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建设从未停止,二十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在保持乡村精神传统和吸收外来精华两方面作出了让人仰望的成效。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运动,又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模式化力量,极速改变着中国乡村朴素的形态。
在一个强大政府的主导下,中国的农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个个同质化的,缺乏价值取向和文化灵魂的村落也出现在原野之上。不经意间,我们的自然和精神生态满目疮痍。在大规模城镇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乡村如海市蜃楼般离我渐行渐远……“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才智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季,也是失望的冬季”。 狄更斯老先生似乎在百多年前就为今天中国的乡村建设写下了预言。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农村?中国如何建设新农村?
《中国周刊》本期封面报道关注中国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有回望、 有忧患、有欣喜、有期待。处在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乡建,在抛弃旧事物的时候,更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传统的自然和文化基因、吸取先进国家的典范和教训。我们期盼这场历史上影响人群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乡村建设,不要将美好愿望变成一场新的生态和文化劫难。
每次挑选当期的封面图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的话题。
很难用一种影像把中国近百年复杂的乡村建设诸多因素反映出来。感谢旅美画家余春明先生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特殊认识和表现,作品《红寨》的红色屋顶和中国乡村建筑元素的强烈冲突,使我们隐约感受到画家无法在“留住历史”的写实中得到满足。这种通过色彩解构现实的东方式意象绘画,似乎更能反映我们对中国当下乡建异化的担忧。
夏日炎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开始。放眼远望,红尘滚滚,产生夏至这个古老节气的乡野被繁华的高楼遮蔽在远方。
也许是一种巧合,我们在这个阳极阴生之时,关注和八亿多人口密切关联的庞大的中国乡村建设话题。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执政党深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建设从未停止,二十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在保持乡村精神传统和吸收外来精华两方面作出了让人仰望的成效。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运动,又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模式化力量,极速改变着中国乡村朴素的形态。
在一个强大政府的主导下,中国的农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个个同质化的,缺乏价值取向和文化灵魂的村落也出现在原野之上。不经意间,我们的自然和精神生态满目疮痍。在大规模城镇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乡村如海市蜃楼般离我渐行渐远……“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才智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季,也是失望的冬季”。 狄更斯老先生似乎在百多年前就为今天中国的乡村建设写下了预言。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农村?中国如何建设新农村?
《中国周刊》本期封面报道关注中国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有回望、 有忧患、有欣喜、有期待。处在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乡建,在抛弃旧事物的时候,更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传统的自然和文化基因、吸取先进国家的典范和教训。我们期盼这场历史上影响人群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乡村建设,不要将美好愿望变成一场新的生态和文化劫难。
每次挑选当期的封面图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的话题。
很难用一种影像把中国近百年复杂的乡村建设诸多因素反映出来。感谢旅美画家余春明先生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特殊认识和表现,作品《红寨》的红色屋顶和中国乡村建筑元素的强烈冲突,使我们隐约感受到画家无法在“留住历史”的写实中得到满足。这种通过色彩解构现实的东方式意象绘画,似乎更能反映我们对中国当下乡建异化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