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内容分析 语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46-01
全国小语专家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和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内容分析式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时主要进行内容分析,将内容分析作为阅读教学的唯一,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对阅读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串讲串问,教师说、学生听,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少有收获。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课堂要和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就是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由“孤立学词”转向“还原语境”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只有读懂词语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内容分析式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工具书,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要与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教师就要由“孤立学词”向“还原语境”转变,注重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哪吒闹海》一课时,课文开头描写道:“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在学习“兴风作浪”一词时,怎样才能把这个词语变得更加鲜活、易于理解呢?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通读几遍,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吒为什么闹海,然后提问学生:“从文中的描写来看,你是怎样理解‘兴风作浪’的?”学生答“没事找事”“胡作非为”“无事生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获得了对词语的解释,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照本宣科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教学,还原了文本语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更加鲜活、立体、形象。
二、由“学习内容”转向“学习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在“内容分析式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每段话是什么意思,文章分为几个层次等,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致使学生很难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文本的精髓。因此,阅读教学要由“学习内容”转向“学习语言”。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一自然段时,内容分析式教学通常是这样处理: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①南沙群岛在什么地方?②南沙群岛有多少个岛屿?③我们的祖先在南沙群岛上做过什么?这样的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段话写了什么,注重对内容的掌握,把语言文字欣赏品味课上成了地理课,至于文章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文本语言如何,教师完全没有提及,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语言学习教学:“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自己认为美的或者感受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个记号,并想一想自己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待会集体交流。”经过交流讨论,有的学生说:“‘在辽阔的……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学生说:“我从‘二百多座’‘星罗密布’等词语中读懂了南沙群岛大大小小的岛屿有很多。”……通过以上不同教学形式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学习语言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句子品语言,既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由“灌输方法”转向“学会表达”
在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写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把一篇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就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厌其烦的分析,结果学生掌握不了,反而被弄得晕头转向。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教师就要由“灌输方法”转向“学会表达”。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这一课时,许多教师都把这篇课文当作优秀的写景类文章的写作范例。但是,一些教师侧重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表达方式来写的吗?”“由总到分。”“哪些自然段是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呢?”“第一段总写,二三自然段分写。”“分写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这样的师生问答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致不高。反之,教师如能变换一下教学方式,仔细钻研教材,选准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比如让学生按照文中介绍松树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木进行仿写,学生就有话可说,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语言。
总之,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教师就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46-01
全国小语专家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和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内容分析式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时主要进行内容分析,将内容分析作为阅读教学的唯一,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对阅读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串讲串问,教师说、学生听,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少有收获。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课堂要和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就是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由“孤立学词”转向“还原语境”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只有读懂词语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内容分析式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工具书,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要与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教师就要由“孤立学词”向“还原语境”转变,注重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哪吒闹海》一课时,课文开头描写道:“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在学习“兴风作浪”一词时,怎样才能把这个词语变得更加鲜活、易于理解呢?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通读几遍,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吒为什么闹海,然后提问学生:“从文中的描写来看,你是怎样理解‘兴风作浪’的?”学生答“没事找事”“胡作非为”“无事生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获得了对词语的解释,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照本宣科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教学,还原了文本语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更加鲜活、立体、形象。
二、由“学习内容”转向“学习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在“内容分析式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每段话是什么意思,文章分为几个层次等,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致使学生很难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文本的精髓。因此,阅读教学要由“学习内容”转向“学习语言”。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一自然段时,内容分析式教学通常是这样处理: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①南沙群岛在什么地方?②南沙群岛有多少个岛屿?③我们的祖先在南沙群岛上做过什么?这样的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段话写了什么,注重对内容的掌握,把语言文字欣赏品味课上成了地理课,至于文章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文本语言如何,教师完全没有提及,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语言学习教学:“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自己认为美的或者感受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个记号,并想一想自己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待会集体交流。”经过交流讨论,有的学生说:“‘在辽阔的……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学生说:“我从‘二百多座’‘星罗密布’等词语中读懂了南沙群岛大大小小的岛屿有很多。”……通过以上不同教学形式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学习语言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句子品语言,既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由“灌输方法”转向“学会表达”
在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写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把一篇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就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厌其烦的分析,结果学生掌握不了,反而被弄得晕头转向。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教师就要由“灌输方法”转向“学会表达”。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这一课时,许多教师都把这篇课文当作优秀的写景类文章的写作范例。但是,一些教师侧重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表达方式来写的吗?”“由总到分。”“哪些自然段是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呢?”“第一段总写,二三自然段分写。”“分写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这样的师生问答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致不高。反之,教师如能变换一下教学方式,仔细钻研教材,选准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比如让学生按照文中介绍松树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木进行仿写,学生就有话可说,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语言。
总之,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教师就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