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泡桐树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前的一天,我在河堤上转悠,碰到一棵干挺枝茂、花儿开得灿灿烂烂热热闹闹的泡桐树。闻着那清香馥郁的花香,就不由想起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泡桐树,想起我的母亲。
  那还是生产队的时候,村里给我们家划了一处新宅基,秋末冬初盖起了三间青砖瓦房。到了来年的春天,父亲指着宽宽的院子说:“该栽几棵树了。”母亲听了,扛上铁锹就走了。一顿饭工夫,她扛着几棵泡桐树苗儿回来了。父亲摇头说:“不如栽几棵果树。”母亲一边挖坑,一边说:“栽这树吧,长得快,用场大。”那时我还在西藏服兵役,这些是后来休假时听父亲说的。听父亲的话音儿,对母亲不让他栽果树老大不高兴。
  三五年后,母亲栽下的泡桐树开花了。那年春节,我休假回来,说起泡桐树开花,妹妹说:“可香啦,香气可好闻了。”母亲笑着说:“香甜得噎人,你就不能等它开花再走?”母亲是想用她特有的方式,留我在家多住些日子,可我的时间不允许。又过了三五年,泡桐树都长大了,我还在部队,还老是春节前回来休假,过了春节就走,还是闻不到母亲栽下的泡桐树的花香。
  那年,我工作忙,超过休假时间了还没回家。从边防一线刚回到机关,同事给我一封电报。是家里发来的,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回。这是我入伍十多年来,家里第一次给我发电报,我知道母亲已经不大行了,否则他们是不会打扰我的!我买上飞机票,紧赶慢赶,回到家,母亲都过了一七了。我发现母亲在院子里栽下的那几棵泡桐树,除了一棵小的外,都刨掉了。砍下的树枝,凌乱地在院子里堆放着,正是花期,那上面还开着蓬蓬的花儿,有一股淡淡的香气弥漫着。我终于闻到了母亲栽下的泡桐树的花香,可却是在这种情形下,不由得泪流满面悲伤难忍。
  年迈的父亲走过来对啜泣的我说:“你娘的棺木,是用她栽的这几棵桐树拼的。我现在才明白,她为啥当初要栽泡桐树。要不是这几棵树,家里得花一千多块钱呐。你娘一辈子不连累人,为别人操心惯了。”父亲说着,随手从身旁的树枝上,摘了一朵泡桐花,在鼻子上闻闻说:“一辈子俺俩争吵不断,没想到她现在走了。”
  在父亲的述说下,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因我做“贼”的那件事。
  我的母亲出生在佃户人家,旧社会家里穷,该读书识字的年龄,她每天拎着荆条篮子给牛马割杂草、给人畜剜野菜;该刺龙绣凤的岁月,她每天场里、地里丢了锄头拿杈把,干着男子汉的活,荒废了女儿家的本领。
  简朴粗陋的生活,造就了母亲大度的性格。她从不说人闲话,不道东家长西家短,不占人便宜。借人粮面,她总是平碗来,尖碗去。母亲就是凭着这种大家气度,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解放后,村里选举贫协代表,尽管母亲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大伙还是把那神圣的一票投给了她。
  “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春天,我家断粮,为了活命,母亲天天领着我们去野外挖野菜。
  一天下午,夕阳西下,母亲和我提着野菜匆匆往家里赶。我们路过村里的粮库时,人们正在分发粮食。瞅着那黄灿灿的玉米粒,我的腿再也迈不动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跑到麻袋旁,伸手抓了一把玉米粒塞到我手中。就在她拉着我要走开的一瞬,一只大手钳住了我,我吓得哇哇哭了起来。母亲对那汉子说:“你别怪孩子,这玉米是我抓的,打、罚俺都认。”看着瘦骨嶙峋的母子,那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罚办法,就说:“你把地给我们扫干净再走吧!”于是,母亲就拖起同她体力已不相当的大扫把,从台阶上扫到院子里,从院子扫到门前。夜色罩住整个村庄的时候,母亲终于把偌大的院落给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已累得筋疲力尽。
  就这样,母亲清白的一生中,竟为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了一次贼!
  那天晚上,母亲没有咽下一口野菜,待我啜泣着睡下后,她坐在我的床头,黑暗中用粗糙的双手不停地在我脸上、头上摩挲,似乎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可她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
  多年后,我终于悟出母亲要对我说的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为她的儿子,我始终不知如何来报答她的舐犊深情。当我有能力在她面前尽一点孝道的时候,她却与世长辞了。多年来,母亲拖着硕大的扫把扫地的身影经常在我眼前晃动,它催我奋进,引领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这两张照片,是我家的宝贵纪念。在过去的年代里,拍照属于奢侈行为,很少人家有合影,庆幸的是我家倒有两张。原因是我1969年入伍后,为了让我在部队好好服役,不思念家人,在公社卫生院当医生的父亲就领着母亲、姐姐和弟弟,跑到二十多里外的市里照了一张合影,给我寄到了部队。另一张,是我1975年从西藏部队回家探亲时,找了一架旧相机,自拍了这张除了出嫁的姐姐外的全家合影。当时是冬天,为了装点,妹妹找来了一个花瓶,可家里穷,连一张放花瓶的桌子都没有,只得用这个自行车圈钉的简易餐桌凑合。
  这两年,我经常在闲暇时拿出这两张发黄的照片翻看,聊慰我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编辑·王琳
其他文献
一  2006年5月,家住沂蒙山小县城的李大林和张丽丽的婚姻,因为张丽丽的红杏出墙,走到了尽头。  两人协议离婚进行得很顺利,张丽丽出轨在先,属于过错方,仅得到了三分之一的财产,对此,张丽丽没有异议。但在儿子天昊的抚养问题上,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想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让儿子自己决定。  父母的决定让14岁的天昊左右为难。他含着泪,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最后,他怯怯地说:“你们
期刊
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如果你看到“秦香莲”这三个字,大体就能猜出来,这无非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女人牺牲自己把男人打造成功,却遭抛弃的故事。    1  忘锁房门、把水烧干、饭做糊了也不知道;“别杀我,别杀我”,伴着这样的叫喊从噩梦中醒来——刘琴的抑郁症已经严重到需住院治疗的地步。可是,她没工作,丈夫对她不管不问,根本没钱治疗。  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娘家人收留了她,时间长了也失去了耐
期刊
听完女主人公的倾诉,那个健谈善辩的主持人突然失语了。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入夏的一天上午,同事领着一位两鬓染霜、长相有点像电影演员陶玉玲的妇女进了办公室。她穿着一身不合时宜、洗得发白的重蓝色涤卡西装,样子显得很是拘谨,看起来没太出过远门。她坐下后,我发现她还穿着一双自己做的、现在城市和近郊很少有人穿的千层底方口黑布鞋。她坐在凳子上,双手捧着递给她的茶水杯,两眼盯着脚尖,半天不说话,看
期刊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这些所谓的负心汉们允许朋友和哥们儿开任何玩笑,但绝不允许拿发妻说事儿。  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即便一起生活中可能有种种艰涩难熬的经历,即便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激情燃烧,可曾经一起走过的人
期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前,分外喜欢后面两句,脆生生的句子,水灵灵的时光。如今,红袄绿裙的时光已经过得差不多了,倒是从“流光容易把人抛”里咂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况味来。  那天在超市,遇见中学时候的一位男同学。多年未见,提起他的名字,那学生时代的青葱时光“哐”的一声,仿佛一箩金豆子,一下子从半空里倾下来。那时候,我们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坐我前排。唧唧喳喳,两个人在一块,话多着呢。
期刊
人际关系弄拧了,无论是父子还是夫妻或者亲友,一般说来彼此都会有些问题,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据我观察,一场冲突最后能化干戈为玉帛,往往取决于卷入冲突的人中间有一位仁者加智者。古人所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便是这种仁智的境界。  家庭暴力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所以我们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但仅仅谴责男人并慷慨地同情女人——人们也一直在这样做,充其量只是一种道德抚慰。根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女性的自我成长—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且悲怆的故事。男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妻儿。    妹妹近段日子打了好几个电话催我回家,正值年底,我总脱不开身。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常犯病,是该回老家看看她老人家了。  回到家,母亲有些虚弱,坐在床上,声音低沉地对我说:“儿子,我老了,活不了多久了,有一个隐瞒了几十年的事要告诉你,我不想让这个秘密和我一起入土。”  母亲虽然78岁高龄,但头脑没糊涂,不像在说胡话。她三番五次催我回家
期刊
很喜欢一篇文章,冰心的《小桔灯》,总觉得字里行间这朦胧的桔红色的光,一寸寸照亮了胸口。现实中,我对灯具情有独钟。  在大学宿舍的那段日子,统一的六人间,千篇一律的木板床,就连床单也是清一色的蓝白格子。唯一特别的,是床头一盏果绿色小台灯,总是擦得亮亮的,调整好弧度,底座是柄夹子,可以夹在床头。灯光从果绿色的灯罩里散漫下来,夜晚便有了一点不寻常的气氛,再简单的日月也由此镶上一道金黄色的边儿。  正是有
期刊
我从车上下来,站在陌生街头,感觉却很熟悉,嗅到了冷冷空气中最温暖的气味,烤山芋的味道。  放眼望去,并没有看见烤山芋的摊子,那股气味却占领整条街,甜香软糯而温暖。我便知道,烤熟的山芋就隐藏在某条小巷里。我毫不迟疑地钻进小巷子,果然找到一个小店家。昏黄的灯光下,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正掀开烤炉上的被子,探看翻捡她的宝贝。我小跑着冲到烤炉前:“烤好了吗?”  “你要几个呢?”老妇人微笑地看着我,她戴着白色棉
期刊
他的乐观和坚强让病困也不那么难以忍耐,余生就这么度过,用他的爱来慰劳清贫。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是一个病人:虚弱,消瘦,每天静静地坐在藤椅上,抽烟和发呆,有时也看电视或者给我讲故事。他抽烟很凶,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很黄很黄。我从没见他剧烈运动过,如果是冬季,他连家门都不出,坐在火炉旁边,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守门人,屁股都不挪一下,以至于竟然把沙发的一角坐出了一个坑儿。他沉默而有礼,周末家庭聚会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