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办学特色、充实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扩大学校对社区的影响力,就应高度重视在学校生态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课程建设环节。各校应基于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愿景对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此统领校本课程的组织、建构和实施。
一、成立组织
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工作责任主体,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进行校本课程规划的实施者和领导者,主要承担学校当中有关课程事物的规划、决策、协调、建议、服务等职责。校长作为校本课程事物的第一责任人是该组织理所应当的成员。
二、现状调查
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建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主要包括需求调查和资源调查两部分。需求调查包括对学生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家长期望、社区对学校功能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资源调查、学校软件资源调查、教师资源现状调查和社区与环境资源调查等4个维度。学校软件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梳理、学校办学理念的梳理以及学校社会声誉和发展优势的分析。教师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教师的人数、教师知识经验的现状和能力、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态度、意愿、期盼等。社区和环境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社区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的调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程度分析等。
三、综合评估(SWOT分析)
在现状调查完成之后,校本课程领导组织要对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估,梳理提炼出对如下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第一,在各种需求调查中,与学校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相吻合的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家长及社区需求有哪些?第二,上述需求中能够相互融合、归纳,最终形成哪几条核心线索?第三,根据学校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对第二条所形成的核心线索,学校最有可能满足的是哪些?通过努力能满足的是哪些?不能满足的是哪些?第四,对归纳出的核心线索进行政策衡量,梳理出哪些符合上级的课程政策?哪些与上级课程政策相抵触?完成上述问题的梳理之后,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应结合上述各要素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将拟开发的校本课程分为优先开发课程(很重要且马上就可以开发的)、期望开发课程(很重要但限于条件不能马上开发)、一般开发课程(不太重要但能马上开发)、淘汰开发课程(不太重要也不能马上开发)几个等级,供制订课程规划时参考。
四、制订方案
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校本课程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核心,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根据前述步骤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予以澄清和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具体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找准起点”,即对现有课程的种类、门数、学生修习情况(修习人数、修习效果以及受欢迎程度等)、教师参与情况(教师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是否胜任等)、课程的管理情况(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二是“摸清家底”,即准确评估学校现有资源状况和分布情况,包括如前所述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教师资源、社区与环境资源等四个类别。
三是“抓住依据”,即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进行归纳和梳理,汇集和整理出相关政策依据,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在本地区的具体落实等,阐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空间。
第二,确定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学校拟定课程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学校设置课程结构体系的依据,学校愿景和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指导思想的核心要素。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出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特质。”学校愿景则是“学校对于课程所形成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它既反映了学校对课程发展的认识程度,又能引领校本课程发展的方向,对校本课程的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拟定校本课程发展目标。任何学校都遵循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课程居于学校各要素中的核心位置,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手段和基本资源。学校中各类课程目标的达成、汇聚,便指向了学校教育目标的落实。
第四,确定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校本课程的类型、科目以及模块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状态。具体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条件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必须对拟设置的校本课程作出详细的规定,以供教师遵照规定从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在对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规划时,还必须统筹规划,确保拟设置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时安排、教师配备、资源享有等方面不冲突。
第五,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主要指学校教师将事先规划好的课程付诸实际教育行动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主要是从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角度,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标准要求和政策限定,侧重于从整体上对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规范和要求。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问题;二是校本课程的规范管理。校本课程一经设立,就应排进学校总的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中,在课堂规范、评价等方面接收学校教务处等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
五、方案的讨论与调适
在校本课程领导组织主导下完成上述工作环节后,还需经过下列流程后方可颁布实施。课程领导组织对草稿进行讨论修订→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初稿→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提交全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形成正式方案。
六、方案的报批
校本课程方案经学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形成方案的正式文本。在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学校应将课程规划方案报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对学校上报的课程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备案。审批后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就可颁布实施。
一、成立组织
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工作责任主体,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进行校本课程规划的实施者和领导者,主要承担学校当中有关课程事物的规划、决策、协调、建议、服务等职责。校长作为校本课程事物的第一责任人是该组织理所应当的成员。
二、现状调查
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建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主要包括需求调查和资源调查两部分。需求调查包括对学生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家长期望、社区对学校功能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资源调查、学校软件资源调查、教师资源现状调查和社区与环境资源调查等4个维度。学校软件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梳理、学校办学理念的梳理以及学校社会声誉和发展优势的分析。教师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教师的人数、教师知识经验的现状和能力、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态度、意愿、期盼等。社区和环境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社区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的调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程度分析等。
三、综合评估(SWOT分析)
在现状调查完成之后,校本课程领导组织要对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估,梳理提炼出对如下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第一,在各种需求调查中,与学校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相吻合的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家长及社区需求有哪些?第二,上述需求中能够相互融合、归纳,最终形成哪几条核心线索?第三,根据学校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对第二条所形成的核心线索,学校最有可能满足的是哪些?通过努力能满足的是哪些?不能满足的是哪些?第四,对归纳出的核心线索进行政策衡量,梳理出哪些符合上级的课程政策?哪些与上级课程政策相抵触?完成上述问题的梳理之后,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应结合上述各要素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将拟开发的校本课程分为优先开发课程(很重要且马上就可以开发的)、期望开发课程(很重要但限于条件不能马上开发)、一般开发课程(不太重要但能马上开发)、淘汰开发课程(不太重要也不能马上开发)几个等级,供制订课程规划时参考。
四、制订方案
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校本课程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核心,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根据前述步骤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予以澄清和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具体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找准起点”,即对现有课程的种类、门数、学生修习情况(修习人数、修习效果以及受欢迎程度等)、教师参与情况(教师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是否胜任等)、课程的管理情况(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二是“摸清家底”,即准确评估学校现有资源状况和分布情况,包括如前所述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教师资源、社区与环境资源等四个类别。
三是“抓住依据”,即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进行归纳和梳理,汇集和整理出相关政策依据,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在本地区的具体落实等,阐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空间。
第二,确定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学校拟定课程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学校设置课程结构体系的依据,学校愿景和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指导思想的核心要素。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出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特质。”学校愿景则是“学校对于课程所形成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它既反映了学校对课程发展的认识程度,又能引领校本课程发展的方向,对校本课程的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拟定校本课程发展目标。任何学校都遵循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课程居于学校各要素中的核心位置,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手段和基本资源。学校中各类课程目标的达成、汇聚,便指向了学校教育目标的落实。
第四,确定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校本课程的类型、科目以及模块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状态。具体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条件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必须对拟设置的校本课程作出详细的规定,以供教师遵照规定从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领导组织在对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规划时,还必须统筹规划,确保拟设置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时安排、教师配备、资源享有等方面不冲突。
第五,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主要指学校教师将事先规划好的课程付诸实际教育行动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主要是从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角度,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标准要求和政策限定,侧重于从整体上对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规范和要求。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问题;二是校本课程的规范管理。校本课程一经设立,就应排进学校总的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中,在课堂规范、评价等方面接收学校教务处等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
五、方案的讨论与调适
在校本课程领导组织主导下完成上述工作环节后,还需经过下列流程后方可颁布实施。课程领导组织对草稿进行讨论修订→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初稿→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提交全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形成正式方案。
六、方案的报批
校本课程方案经学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形成方案的正式文本。在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学校应将课程规划方案报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对学校上报的课程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备案。审批后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就可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