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是黄昏,落日的光辉使得山间一半明亮,一半昏暗;一个少年在其中,踩着大小不一的卵石行走,他的身子单薄,像是一块移动的长条石头。或是早晨,日光从东边的天幕催动万物,狭长、逼仄的沟壑里,一个赶着羊群的孩子,一边吆喝不听话的羊,一边面带惶恐地张望两边的大山。如此的情景,一直会出现在我的脑海,色彩时而浓烈,时而模糊。好像梦境,又像童话。
那条沟壑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座自然村的附带部分,虽然也出自太行山,可因为没有发生过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数百年来,除了一代代的村人知道它的存在之外,对于整个人类世界,这条沟壑,只不过是万千之中最不起眼的人间片隅。尽管草木连天涯,可草木也很势利,只向同类和远方输送人间的各种丰功伟绩与大规模的灾难,对于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它们也不屑于谈论,而使得其他人也感同身受。
具体说,我们出生的村庄,处在太行山区之南,沙河市与武安市之间,向东也还是村庄,然后才是冀南平原上的城市;向西,翻过一座叫做摩天岭的山,就是现在的山西左权地界,地势也次第升高,海拔凭空多了800米,连绵不断的村镇所向无际,更多的城市也横亘其中。我们的这座村庄,尽管也是人居之地,但它从来不是重要的。整个自然村,坐落在一面半阴半阳的山坳中,前敞后靠,左右封挡,也算是上好的一处民居聚集点。数十户人家用石头修筑的房子或南或北地放在一起,中间是一条石阶小路,向上,穿过村子就是旱地分布区;向下,就是临水的层叠水地。由此向北,是一条2000多米长的深沟,两边青山笔直、陡峭,令人生畏。因为右边山坡腰间部分,有一道黄色的石岩,长而明显,近处不断有清水洇出,村人不假思量,便随口称为黄石岩。左边的太阳晒到的时候多之故,名阳坡,右边的见阳光少,也有些潮湿,习惯性地叫做阴坡。
阴阳是古老的概念,大致是万事万物相持相恒,又不断互相转换、发生更多变化的意思。这一命名,可以看出传统思想,尤其道家文化在民间的深度。村子与黄石岩之间,还有一些田地,种麦子、玉米、谷子和豆子之类的,这是南太行乡村主要农作物,也是众人糊口的來源。靠右边山根下,有一口水井,大致是先祖迁徙到这里,就有了的。小时候,爷爷对我说,那水井不仅很深,还和黄石岩的一个崖洞连通。这样的地方,想想就令人害怕。爷爷和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水井里还住着一条头上长着角的蛇,很粗,经常出没于黄石岩和村子的水井。还有人说,他有好多次看到了那条蛇,全身金黄色,头上的角却是青色的。一看到人,一下子就没了影子。
很多年以前,村里一个太爷爷辈儿的人,长的是眉清目秀,俊美得即使男人见了,也要愣怔一阵子。某天中午,这位太爷爷去水井挑水。刚走到院子里,就哎呀一声,倒在了地上。他娘赶紧跑过来,却只听那位太爷爷说,俺去跟那条蛇一块儿生活了。然后,人倒地就死去了。
人和自然的每一处,大抵是有故事的。如此,也反映了人和自然,尤其是其中那些具有灵性事物的某种调和性的关系。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再者,一群人及其子嗣,长期在一块地域上生活,倘若没有一些充满趣味的故事,那也太枯燥了。我小的时候,基本上不敢一个人去那口水井边。但令人蹊跷的是,有一个秋天,我牵着四十多岁时候眼睛盲了的爷爷,去帮奶奶刨地,路过那口水井的时候,脑袋忽然空白,好像腾云驾雾一样。再蓦然醒来,看到自己的右脚正朝向井边。口中还有一股酸水,哈喇子一样,清亮亮地,顺着嘴角,滴在了井边的石头上。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曲折的,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令人诧异的问题,遭遇什么样的离奇景象。这一次之后,每次去黄石岩时,我故意绕开水井。从河沟一边,踩着乱石,到那棵大约有一百年多的柿子树下,再转上通往黄石岩的村路。因为距离村子近,也有不少田地。田地旁边,不是长着粗大的核桃树,就是冠盖如山的柿子树。其中还有些杨树和洋槐树、楸子树、椿树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杂草和荆棘。在山里,这些才是最自由和庞大的群体,只要有土,再加上阳光和水,它们就会蓬勃而起,铺排向天涯。
板栗树、核桃树和柿子树逐渐增多,躯干粗大的那些,是一百年前栽的。栽种者可能是我的太爷爷,也可能是曾祖父。现在,他们都去了,树还在,虽然不断有树枝干枯,自行掉落或者被人砍了当柴烧了,可大部分仍旧充满活力。每一年都会开花结果。只是,遇到好的年景,果子多一些,倘若早春猛然冷一次,花朵被冻死,结的果子就少。这里也有一些小片的田地,种着零星的庄稼。有人在其中忙活,薅草或者锄地。还有的在打柴。再向前走,河沟忽然狭窄,左边阳坡上,有一块比一间房子还要大的石头,褐红色的,上面长着的绿苔大都干涸了,宛若人脸上的斑癣。
爷爷说,这块大石头也很神奇。他小的时候,常听村人说,这石头就是一扇门,打开之后,可以进入整个山的内部。言下之意,黄石岩整个庞大的山都是空的,里面还住着一些人,或者其他什么生物。传到最后,有人声称,他某天在黄石岩干活,回来晚了,走到这里的时候,听到吱呀吱呀的响声,很大,就像开门的声音。黑暗中,定睛一看,是那块大石头在转动,随即,有几个人样的黑影,瞬间消失在门内。随后,那石头又吱吱呀呀地关上了。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跑过去,一口气回到村里,瘫在地上。打那好几个月,身子软得不能动,一年后才有所好转。
荒诞不经,但说得神乎其神,是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一大特点。从中也可以看出,无论何时何地,怎样的年代,人都是需要故事滋养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与流动的精神图腾。大致是因为这个传说,每次路过这块大石头,我都有些紧张,也有些好奇。记得有一天,我和同村的伙伴小敏接近过一次,爬上爬下,试图找到门或者一点缝隙,但巨石深嵌,周边都是茅草,根本没有任何开启的可能。回家后,我给爷爷说了自己的经历。爷爷笑着说,要是那么容易打开,那还要神仙做啥呢?
村人们相信,天地之间,任何物体,都是奇妙的;人的力量太大,也总有不可能触及和做到的事。沿着河沟继续向后,左边的山上不时传来野鸡咯咯的叫声,还有一惊一乍地飞起和落下。野鸡怎么和家鸡的叫声一样呢?肯定是一个是被驯化了的,另一个则还保持了原始的性情。我知道,村里有几个逮野鸡和野兔的高手,不到三五天,就会提着几只野鸡或者野兔回家饱餐一顿。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野兔经常跑的草丛中广泛地布置铁丝套。逮野鸡的方法,是先搞个大一点的荆条筐子,用棍子支起一边,棍子上再拴一根绳子。撒上玉米、小米等粮食,野鸡经不起诱惑,吃着吃着,就到了筐子下,这时候,人猛地一拉棍子,筐子正好将野鸡扣住。 十六岁以前,我是不吃肉的。有一次,在父亲的怂恿下,吃了一块羊肉。事后老觉得有一只羊在胃里蹬脚,夜里还咩咩叫。每逢年节,我和母亲吃素的饺子,父亲和弟弟吃肉饺子。一家四口人,泾渭分明。直到我出去上学,继而当兵,饭堂里都是肉,不吃要饿肚子,才慢慢地吃起肉来。但也仅限于牛羊猪和鸡鸭,兔子肉至今不吃。那时候,看到有人逮野鸡和野兔,吃得嘴唇都快甩掉了,就很不理解。心里想,肉有啥好吃的?再说,我们人的身上也都是肉,为啥要吃别的动物的肉呢?
这是黄石岩最宽的地方了,左边山根下长着一些花椒树。花椒树也是蛮横的,长着一身扁刺,不长,但很硬很尖锐。可是人更有办法,每当要摘花椒时候,就用剪子剪,这样自然避免了被扎到。靠右边的坡根,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与众不同的是,这棵柿子树的主干特别直和高,一人张开双臂抱不住。攀爬是很困难的。可一到秋天,树上的柿子又红又大,引得我们直流口水。有一次,我和同村的伙伴去黄石岩打柴,渴得很了,就瞄准了树上的柿子。爬不上去,就用石头丢。石头飞起来,撞击树干,红透了的柿子就在树梢上待不住了,噗噗地往下落。
与这棵柿子树相对的,靠近左边的坡根,有一片平坦的空地。其中有一片废弃的房屋的痕迹。爷爷说,这里曾经住过人。但他也忘了是谁家的先人。只是听说,有人在这里上过吊。也不知道是哪一年,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土匪,把这家人刚娶的媳妇抢走了。那男的打又打不过,找也找不到,憋屈得很了,就自己上吊死了。几天之后,村人到黄石岩来干活,到他家找水喝,才发现他已经悬梁自尽了。我很是惊悚。一方面觉得,那土匪实在不仁义,专找弱小的欺凌,另一方面,则觉得这个男的没骨气。再者,按照爷爷那一代人的说法,凡是自杀的人,都是冤魂。
时间之中,人的遭遇千奇百怪,谁也不知道这一生能遇到什么事情。由此看,人的活着也是艰难而又危险的。在人们看来,一户人家,主人遭了横祸之后,他的家就不再是家了,而是阴森恐怖的代名词。那座房屋很快朽坏,不多年,就倒塌了。很多时候,我在想象,那土匪是從哪里来的呢?为什么遭难的是这户人家?做了坏事的土匪,最后是不是被官府抓住了,还是被另一些更强悍的土匪打败、杀死了?按照村人的一贯说法,人也像山里的动物一样,一个克一个,还说,这叫“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要是我,再弱,也要寻找和寻仇,即使不可手刃盗匪,也要拼得一死。相比懦弱,我更尊重壮烈。这种想法,大致是有些“燕赵慷慨”的古风吧!只可惜,这种古风在我们的村庄早就绝迹了。
再向前,是一片不大的核桃树林子。大都有二十年的树龄,一棵棵地,分布在河滩上和山坡根部。我知道,核桃树是由楸子树嫁接而成的。因此,附近的楸子树也很多。楸子树结的楸子也和核桃差不多,但比核桃细长,皮还很硬,仁儿少,多藏在深而窄的凹槽里面。要吃,还得用牙签一样的硬木棍一点点地掏出来。因为是野生的,楸子仁油脂多,吃起来比核桃要香好几倍。但核桃和楸子树的叶子味道很大,呛人口鼻,连牛羊都不吃。到了秋天,叶子上会有一些名叫策勒(方言,一种浑身长毛,毛上有毒的虫)的黄色或绿色的虫子,人的皮肤一挨上之后,就会刺痒、疼、红肿。每年秋天摘核桃的时候,多数人会被它们毒到,但不会有大碍。
再向内几十米,即这片核桃林中,靠近右边坡根的地方,有一汪泉水,常年汩汩,四季喷涌。父亲放羊的时候,就把羊群赶在这里饮水。大致从我八岁那年开始,每年暑、寒假期间,我都要替父亲放羊。一个人赶着上百只羊,在山坡上漫游。晚上就住在这里。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父亲也在。只是,每次都是父亲把我放在这里,回家里吃晚饭,然后再带些吃的来这里。我们住的是树枝和茅草搭起来的窝棚。静谧的夜里,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深邃的天空,星星明亮得像是城市里的路灯,博大的天幕让人觉得神奇,又为自己的渺小气馁。有时候会狂风暴雨,大地湿了,羊也浑身滴水,我和父亲也被淋成了雨人。
当时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难过了,根本就不是人过的。但父亲却津津有味。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但会吹口琴。也不知道他从哪里买了一支,装在衣兜里。羊群安心吃草或者卧倒反刍的时候,父亲就拿出来,吹起口琴。我记得的曲子有《东方红》《朝阳沟》《梁山伯与祝英台》《陈州放粮》等等。有几次,我听他吹。听着听着,忽然很想哭。当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起来,才蓦然醒悟,父亲的内心,也积攒了许多的悲苦和忧伤,当然是他个人的,特别男人的。人都说女人最容易受委屈,其实男人更为脆弱,更不幸的是,男人的脆弱还不可以开口说,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大多数只能憋在心里,用以自伤。父亲就是这样,他的苦难与痛苦从不对人讲,只能通过口琴,向空谷与星野倾诉,尽管换来的还是岑寂无声。
相对于整个黄石岩,口琴的声音确实很小,特别是在巨大的沟壑之中,远远地听,只不过像是蚊子在飞行,苍蝇在舞蹈。但对于父亲,对于这空荡荡的山谷,我相信那是一种天乐,美妙得举世无匹。后来,我听爷爷说,我和父亲看护羊群的山坡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崖洞,里面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绝对不止通到村里的那口水井,肯定更远。我给父亲说了后,父亲笑着说,这个还不算,村里的杨二宝,有一年在村边遇到一个妇女,穿着蓝布衫,右胳膊弯里挎着一个好看的荆条篮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就朝着黄石岩走。
杨二宝看人家面目很生,就问她从哪里来。那妇女只笑,就是不吭声。那妇女越是不吭声,杨二宝越好奇。等那妇女转了一个弯儿,他也跟了上去。跟到了这里,却见那妇女一转身,像个猴子一样,沿着对面的山梁飞快地爬上去,到那崖洞边,就不见了。我问父亲那是啥?咱这里没听说有猴子啊!父亲说,傻小子,那肯定不是猴子,是狐狸,而且是成了精的!我吓了一跳,同时又很好奇。就问父亲,那妇女去哪呢?父亲说,估计是到小卖部买东西吧!我说,既然成了精,还用买东西吗?父亲说,精怪们也都是要吃喝拉撒啊!我嗯了一声,心里还是很疑惑。
等我长大,然后去远方,几年后回来,羊和牛都没了。没有牛羊的山坡,很快又被茅草和荆棘吞没了,以前的羊肠道不见了,就连人开石并拉运造房的石头厂也看不到任何痕迹了。我站在幼年的黄石岩,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只是听村里人说,现在野猪又多了起来,还有狼,野兔野鸡更不用说,漫山遍野都是。我惊异。也觉得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太强了,人对它的破坏,只是暂时的。只要稍微有一点时间,再大的伤口也会自我愈合。 黄石岩的底部,迎面昂起一座山,名叫大裳山。爷爷说,他年轻时候,日本鬼子好几次来扫荡,村人就都逃到这里来。这大裳山偏上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石洞,洞口长着一些荆棘,很多人就躲在里面。我几次去看,也没有找到那石洞的入口。翻过大裳山,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松树居多,其中还有青冈树、枫树、椿树等等。密集在沟壑和山岭之间。进入其中,只听松涛阵阵,循环往复,无有休止。鸟鸣声声,清幽得仿佛神仙洞府。只是有些叫声特别瘆人的鸟,冷不丁飞起来,吓人一跳。
从山岭继续向西,即山西左权县的方向,有一座形似乌龟背的山。村人称之为王八盖子山。大人们一再警告我们说,不要去那山顶上,上去就下不来了。还举例说,从前有一个放羊的,上到那山顶,怎么也下不来了。实在没办法,就咬破自己手指头,在山头正中的凹槽里,滴了几滴血,才找到下山的路。我就近看,发现那王八盖子山,就是从主峰延伸出来的一座圆形的山,因为顶部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处可以供人上下,看着确实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乡间的一些传说,大抵是用来吓唬自己和别人的,或者故意为自己和其他人找一些“禁忌”,用来自我限定和树立一些有形的敬畏之物。
与此相连的,是更多的山,横在河北沙河和武安市农村之间。峰岭之上,隐约可见几座长满茅草的哨楼一样的建筑。爷爷说,那是明朝时候修建的城墙,还驻扎过军队。后来就废弃了。我从《沙河县志》上得知,这里也是明长城的一部分,属于“真定十三镇”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的军队由此而入中原,危及他们的统治。其中还有一座废弃了的军营,名为郭公关。爷爷说,以前,那废弃的军营里面还有一口宝剑,后来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与此相连的,还有大岭口关,在距离我们村以东的石盆村西五里处,以及40里之外,位于河北邢台山白岸乡与山西左权县拐儿镇上庄村之间峻岭上的货郎神关。这大致是明朝时期防范俺答汗及其蒙古大军南下的屏障之一。至此,我也才明白,偏居南太行一隅,于世界草木不惊,甚至有些自生自灭意味的村庄,也是有历史的,起码与一个王朝的历史牵上了一星半点的关系,这大致也是值得荣耀的。
人在某地生活,而此地恰好又与某个王朝的历史发生关系,也相当于参与过人类历史的进程,尽管,这太微不足道了。要不然,我们这一座村庄,也就只能是在自然和浩浩荡荡的时代之中,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直到现在,也还是如此。相对于整个人类,一座村庄实在算不得什么,在过去的漫长时代当中,即使它遭受再大的困难,人群如何地自相伤害,也不会真的有人关注并予以任何层面的公正与正义。但现在不一样了,普天之下,王化之内,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越发人性和人道化,无论在哪里,人都是有约束和基本保障的。据《沙河县志》记载,我们村庄这一带,因为山高路远,几乎没有一个政府官员到这里来过,生民多数是自我生活与保障的。直到1970年代修通了道路,方才与外面的人间实现了全方位的连接与沟通。
沿着山岭再向西走,就又是村庄了。从行政上隶属于武安市活水乡。如果再向西,有更大的山橫亘在面前,沿着清代时候山西商贾们修建的盘山石阶路,上到山顶,穿过唐朝后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及其继任者刘稹修建的峻极关,就是山西左权县拐儿镇所属的下庄和大南庄村了。由于距离近,两省民间的交往很多,通婚、生意往来等等,真是同气连枝,一衣带水。我们家的几位亲戚也在左权县境内,有老舅、老姨、姐姐、堂哥等,我小时候,还相互走动。多年之后,他们大多数人都死了。余下的孩子们,亲情逐渐地寡淡了之后,慢慢地就没了来往。
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人和人呢,血缘最牢靠与亲密,但血缘也有变淡甚至虚无的时候,这一种自然的流离、改变、丢失,令人心痛。很多年之后,我从外地回来,总是要到黄石岩去看看,那里不仅有我的少年记忆,也有父亲给我留下的心灵与肉身的美好情感。有一年秋天,我再次回到南太行故乡,在凉意充溢的风中,再次走进黄石岩。秋风摇荡不止,枯黄之中残余的绿叶被季节追剿。我给她讲我少年在这里的经历、听到的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可她的表情告诉我,很多事情她无法理解。走到一块巨石前,我顶着秋日的阳光站上去,环顾这弯曲而深邃的黄石岩,感慨万千,但又什么话也说不出。只看到,旧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唯有我被时间催促到了中年。静心感受之后,也才发现啊,这黄石岩竟然也少了当年的那一些神秘与玄异的灵性气息,除了越发丰茂的草木、岩石和隐秘的动物之外,一切都像梦境一样的寂静、含蓄而又有些隐秘。
那条沟壑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座自然村的附带部分,虽然也出自太行山,可因为没有发生过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数百年来,除了一代代的村人知道它的存在之外,对于整个人类世界,这条沟壑,只不过是万千之中最不起眼的人间片隅。尽管草木连天涯,可草木也很势利,只向同类和远方输送人间的各种丰功伟绩与大规模的灾难,对于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它们也不屑于谈论,而使得其他人也感同身受。
具体说,我们出生的村庄,处在太行山区之南,沙河市与武安市之间,向东也还是村庄,然后才是冀南平原上的城市;向西,翻过一座叫做摩天岭的山,就是现在的山西左权地界,地势也次第升高,海拔凭空多了800米,连绵不断的村镇所向无际,更多的城市也横亘其中。我们的这座村庄,尽管也是人居之地,但它从来不是重要的。整个自然村,坐落在一面半阴半阳的山坳中,前敞后靠,左右封挡,也算是上好的一处民居聚集点。数十户人家用石头修筑的房子或南或北地放在一起,中间是一条石阶小路,向上,穿过村子就是旱地分布区;向下,就是临水的层叠水地。由此向北,是一条2000多米长的深沟,两边青山笔直、陡峭,令人生畏。因为右边山坡腰间部分,有一道黄色的石岩,长而明显,近处不断有清水洇出,村人不假思量,便随口称为黄石岩。左边的太阳晒到的时候多之故,名阳坡,右边的见阳光少,也有些潮湿,习惯性地叫做阴坡。
阴阳是古老的概念,大致是万事万物相持相恒,又不断互相转换、发生更多变化的意思。这一命名,可以看出传统思想,尤其道家文化在民间的深度。村子与黄石岩之间,还有一些田地,种麦子、玉米、谷子和豆子之类的,这是南太行乡村主要农作物,也是众人糊口的來源。靠右边山根下,有一口水井,大致是先祖迁徙到这里,就有了的。小时候,爷爷对我说,那水井不仅很深,还和黄石岩的一个崖洞连通。这样的地方,想想就令人害怕。爷爷和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水井里还住着一条头上长着角的蛇,很粗,经常出没于黄石岩和村子的水井。还有人说,他有好多次看到了那条蛇,全身金黄色,头上的角却是青色的。一看到人,一下子就没了影子。
很多年以前,村里一个太爷爷辈儿的人,长的是眉清目秀,俊美得即使男人见了,也要愣怔一阵子。某天中午,这位太爷爷去水井挑水。刚走到院子里,就哎呀一声,倒在了地上。他娘赶紧跑过来,却只听那位太爷爷说,俺去跟那条蛇一块儿生活了。然后,人倒地就死去了。
人和自然的每一处,大抵是有故事的。如此,也反映了人和自然,尤其是其中那些具有灵性事物的某种调和性的关系。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再者,一群人及其子嗣,长期在一块地域上生活,倘若没有一些充满趣味的故事,那也太枯燥了。我小的时候,基本上不敢一个人去那口水井边。但令人蹊跷的是,有一个秋天,我牵着四十多岁时候眼睛盲了的爷爷,去帮奶奶刨地,路过那口水井的时候,脑袋忽然空白,好像腾云驾雾一样。再蓦然醒来,看到自己的右脚正朝向井边。口中还有一股酸水,哈喇子一样,清亮亮地,顺着嘴角,滴在了井边的石头上。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曲折的,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令人诧异的问题,遭遇什么样的离奇景象。这一次之后,每次去黄石岩时,我故意绕开水井。从河沟一边,踩着乱石,到那棵大约有一百年多的柿子树下,再转上通往黄石岩的村路。因为距离村子近,也有不少田地。田地旁边,不是长着粗大的核桃树,就是冠盖如山的柿子树。其中还有些杨树和洋槐树、楸子树、椿树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杂草和荆棘。在山里,这些才是最自由和庞大的群体,只要有土,再加上阳光和水,它们就会蓬勃而起,铺排向天涯。
板栗树、核桃树和柿子树逐渐增多,躯干粗大的那些,是一百年前栽的。栽种者可能是我的太爷爷,也可能是曾祖父。现在,他们都去了,树还在,虽然不断有树枝干枯,自行掉落或者被人砍了当柴烧了,可大部分仍旧充满活力。每一年都会开花结果。只是,遇到好的年景,果子多一些,倘若早春猛然冷一次,花朵被冻死,结的果子就少。这里也有一些小片的田地,种着零星的庄稼。有人在其中忙活,薅草或者锄地。还有的在打柴。再向前走,河沟忽然狭窄,左边阳坡上,有一块比一间房子还要大的石头,褐红色的,上面长着的绿苔大都干涸了,宛若人脸上的斑癣。
爷爷说,这块大石头也很神奇。他小的时候,常听村人说,这石头就是一扇门,打开之后,可以进入整个山的内部。言下之意,黄石岩整个庞大的山都是空的,里面还住着一些人,或者其他什么生物。传到最后,有人声称,他某天在黄石岩干活,回来晚了,走到这里的时候,听到吱呀吱呀的响声,很大,就像开门的声音。黑暗中,定睛一看,是那块大石头在转动,随即,有几个人样的黑影,瞬间消失在门内。随后,那石头又吱吱呀呀地关上了。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跑过去,一口气回到村里,瘫在地上。打那好几个月,身子软得不能动,一年后才有所好转。
荒诞不经,但说得神乎其神,是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一大特点。从中也可以看出,无论何时何地,怎样的年代,人都是需要故事滋养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与流动的精神图腾。大致是因为这个传说,每次路过这块大石头,我都有些紧张,也有些好奇。记得有一天,我和同村的伙伴小敏接近过一次,爬上爬下,试图找到门或者一点缝隙,但巨石深嵌,周边都是茅草,根本没有任何开启的可能。回家后,我给爷爷说了自己的经历。爷爷笑着说,要是那么容易打开,那还要神仙做啥呢?
村人们相信,天地之间,任何物体,都是奇妙的;人的力量太大,也总有不可能触及和做到的事。沿着河沟继续向后,左边的山上不时传来野鸡咯咯的叫声,还有一惊一乍地飞起和落下。野鸡怎么和家鸡的叫声一样呢?肯定是一个是被驯化了的,另一个则还保持了原始的性情。我知道,村里有几个逮野鸡和野兔的高手,不到三五天,就会提着几只野鸡或者野兔回家饱餐一顿。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野兔经常跑的草丛中广泛地布置铁丝套。逮野鸡的方法,是先搞个大一点的荆条筐子,用棍子支起一边,棍子上再拴一根绳子。撒上玉米、小米等粮食,野鸡经不起诱惑,吃着吃着,就到了筐子下,这时候,人猛地一拉棍子,筐子正好将野鸡扣住。 十六岁以前,我是不吃肉的。有一次,在父亲的怂恿下,吃了一块羊肉。事后老觉得有一只羊在胃里蹬脚,夜里还咩咩叫。每逢年节,我和母亲吃素的饺子,父亲和弟弟吃肉饺子。一家四口人,泾渭分明。直到我出去上学,继而当兵,饭堂里都是肉,不吃要饿肚子,才慢慢地吃起肉来。但也仅限于牛羊猪和鸡鸭,兔子肉至今不吃。那时候,看到有人逮野鸡和野兔,吃得嘴唇都快甩掉了,就很不理解。心里想,肉有啥好吃的?再说,我们人的身上也都是肉,为啥要吃别的动物的肉呢?
这是黄石岩最宽的地方了,左边山根下长着一些花椒树。花椒树也是蛮横的,长着一身扁刺,不长,但很硬很尖锐。可是人更有办法,每当要摘花椒时候,就用剪子剪,这样自然避免了被扎到。靠右边的坡根,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与众不同的是,这棵柿子树的主干特别直和高,一人张开双臂抱不住。攀爬是很困难的。可一到秋天,树上的柿子又红又大,引得我们直流口水。有一次,我和同村的伙伴去黄石岩打柴,渴得很了,就瞄准了树上的柿子。爬不上去,就用石头丢。石头飞起来,撞击树干,红透了的柿子就在树梢上待不住了,噗噗地往下落。
与这棵柿子树相对的,靠近左边的坡根,有一片平坦的空地。其中有一片废弃的房屋的痕迹。爷爷说,这里曾经住过人。但他也忘了是谁家的先人。只是听说,有人在这里上过吊。也不知道是哪一年,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土匪,把这家人刚娶的媳妇抢走了。那男的打又打不过,找也找不到,憋屈得很了,就自己上吊死了。几天之后,村人到黄石岩来干活,到他家找水喝,才发现他已经悬梁自尽了。我很是惊悚。一方面觉得,那土匪实在不仁义,专找弱小的欺凌,另一方面,则觉得这个男的没骨气。再者,按照爷爷那一代人的说法,凡是自杀的人,都是冤魂。
时间之中,人的遭遇千奇百怪,谁也不知道这一生能遇到什么事情。由此看,人的活着也是艰难而又危险的。在人们看来,一户人家,主人遭了横祸之后,他的家就不再是家了,而是阴森恐怖的代名词。那座房屋很快朽坏,不多年,就倒塌了。很多时候,我在想象,那土匪是從哪里来的呢?为什么遭难的是这户人家?做了坏事的土匪,最后是不是被官府抓住了,还是被另一些更强悍的土匪打败、杀死了?按照村人的一贯说法,人也像山里的动物一样,一个克一个,还说,这叫“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要是我,再弱,也要寻找和寻仇,即使不可手刃盗匪,也要拼得一死。相比懦弱,我更尊重壮烈。这种想法,大致是有些“燕赵慷慨”的古风吧!只可惜,这种古风在我们的村庄早就绝迹了。
再向前,是一片不大的核桃树林子。大都有二十年的树龄,一棵棵地,分布在河滩上和山坡根部。我知道,核桃树是由楸子树嫁接而成的。因此,附近的楸子树也很多。楸子树结的楸子也和核桃差不多,但比核桃细长,皮还很硬,仁儿少,多藏在深而窄的凹槽里面。要吃,还得用牙签一样的硬木棍一点点地掏出来。因为是野生的,楸子仁油脂多,吃起来比核桃要香好几倍。但核桃和楸子树的叶子味道很大,呛人口鼻,连牛羊都不吃。到了秋天,叶子上会有一些名叫策勒(方言,一种浑身长毛,毛上有毒的虫)的黄色或绿色的虫子,人的皮肤一挨上之后,就会刺痒、疼、红肿。每年秋天摘核桃的时候,多数人会被它们毒到,但不会有大碍。
再向内几十米,即这片核桃林中,靠近右边坡根的地方,有一汪泉水,常年汩汩,四季喷涌。父亲放羊的时候,就把羊群赶在这里饮水。大致从我八岁那年开始,每年暑、寒假期间,我都要替父亲放羊。一个人赶着上百只羊,在山坡上漫游。晚上就住在这里。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父亲也在。只是,每次都是父亲把我放在这里,回家里吃晚饭,然后再带些吃的来这里。我们住的是树枝和茅草搭起来的窝棚。静谧的夜里,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深邃的天空,星星明亮得像是城市里的路灯,博大的天幕让人觉得神奇,又为自己的渺小气馁。有时候会狂风暴雨,大地湿了,羊也浑身滴水,我和父亲也被淋成了雨人。
当时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难过了,根本就不是人过的。但父亲却津津有味。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但会吹口琴。也不知道他从哪里买了一支,装在衣兜里。羊群安心吃草或者卧倒反刍的时候,父亲就拿出来,吹起口琴。我记得的曲子有《东方红》《朝阳沟》《梁山伯与祝英台》《陈州放粮》等等。有几次,我听他吹。听着听着,忽然很想哭。当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起来,才蓦然醒悟,父亲的内心,也积攒了许多的悲苦和忧伤,当然是他个人的,特别男人的。人都说女人最容易受委屈,其实男人更为脆弱,更不幸的是,男人的脆弱还不可以开口说,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大多数只能憋在心里,用以自伤。父亲就是这样,他的苦难与痛苦从不对人讲,只能通过口琴,向空谷与星野倾诉,尽管换来的还是岑寂无声。
相对于整个黄石岩,口琴的声音确实很小,特别是在巨大的沟壑之中,远远地听,只不过像是蚊子在飞行,苍蝇在舞蹈。但对于父亲,对于这空荡荡的山谷,我相信那是一种天乐,美妙得举世无匹。后来,我听爷爷说,我和父亲看护羊群的山坡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崖洞,里面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绝对不止通到村里的那口水井,肯定更远。我给父亲说了后,父亲笑着说,这个还不算,村里的杨二宝,有一年在村边遇到一个妇女,穿着蓝布衫,右胳膊弯里挎着一个好看的荆条篮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就朝着黄石岩走。
杨二宝看人家面目很生,就问她从哪里来。那妇女只笑,就是不吭声。那妇女越是不吭声,杨二宝越好奇。等那妇女转了一个弯儿,他也跟了上去。跟到了这里,却见那妇女一转身,像个猴子一样,沿着对面的山梁飞快地爬上去,到那崖洞边,就不见了。我问父亲那是啥?咱这里没听说有猴子啊!父亲说,傻小子,那肯定不是猴子,是狐狸,而且是成了精的!我吓了一跳,同时又很好奇。就问父亲,那妇女去哪呢?父亲说,估计是到小卖部买东西吧!我说,既然成了精,还用买东西吗?父亲说,精怪们也都是要吃喝拉撒啊!我嗯了一声,心里还是很疑惑。
等我长大,然后去远方,几年后回来,羊和牛都没了。没有牛羊的山坡,很快又被茅草和荆棘吞没了,以前的羊肠道不见了,就连人开石并拉运造房的石头厂也看不到任何痕迹了。我站在幼年的黄石岩,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只是听村里人说,现在野猪又多了起来,还有狼,野兔野鸡更不用说,漫山遍野都是。我惊异。也觉得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太强了,人对它的破坏,只是暂时的。只要稍微有一点时间,再大的伤口也会自我愈合。 黄石岩的底部,迎面昂起一座山,名叫大裳山。爷爷说,他年轻时候,日本鬼子好几次来扫荡,村人就都逃到这里来。这大裳山偏上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石洞,洞口长着一些荆棘,很多人就躲在里面。我几次去看,也没有找到那石洞的入口。翻过大裳山,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松树居多,其中还有青冈树、枫树、椿树等等。密集在沟壑和山岭之间。进入其中,只听松涛阵阵,循环往复,无有休止。鸟鸣声声,清幽得仿佛神仙洞府。只是有些叫声特别瘆人的鸟,冷不丁飞起来,吓人一跳。
从山岭继续向西,即山西左权县的方向,有一座形似乌龟背的山。村人称之为王八盖子山。大人们一再警告我们说,不要去那山顶上,上去就下不来了。还举例说,从前有一个放羊的,上到那山顶,怎么也下不来了。实在没办法,就咬破自己手指头,在山头正中的凹槽里,滴了几滴血,才找到下山的路。我就近看,发现那王八盖子山,就是从主峰延伸出来的一座圆形的山,因为顶部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处可以供人上下,看着确实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乡间的一些传说,大抵是用来吓唬自己和别人的,或者故意为自己和其他人找一些“禁忌”,用来自我限定和树立一些有形的敬畏之物。
与此相连的,是更多的山,横在河北沙河和武安市农村之间。峰岭之上,隐约可见几座长满茅草的哨楼一样的建筑。爷爷说,那是明朝时候修建的城墙,还驻扎过军队。后来就废弃了。我从《沙河县志》上得知,这里也是明长城的一部分,属于“真定十三镇”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的军队由此而入中原,危及他们的统治。其中还有一座废弃了的军营,名为郭公关。爷爷说,以前,那废弃的军营里面还有一口宝剑,后来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与此相连的,还有大岭口关,在距离我们村以东的石盆村西五里处,以及40里之外,位于河北邢台山白岸乡与山西左权县拐儿镇上庄村之间峻岭上的货郎神关。这大致是明朝时期防范俺答汗及其蒙古大军南下的屏障之一。至此,我也才明白,偏居南太行一隅,于世界草木不惊,甚至有些自生自灭意味的村庄,也是有历史的,起码与一个王朝的历史牵上了一星半点的关系,这大致也是值得荣耀的。
人在某地生活,而此地恰好又与某个王朝的历史发生关系,也相当于参与过人类历史的进程,尽管,这太微不足道了。要不然,我们这一座村庄,也就只能是在自然和浩浩荡荡的时代之中,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直到现在,也还是如此。相对于整个人类,一座村庄实在算不得什么,在过去的漫长时代当中,即使它遭受再大的困难,人群如何地自相伤害,也不会真的有人关注并予以任何层面的公正与正义。但现在不一样了,普天之下,王化之内,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越发人性和人道化,无论在哪里,人都是有约束和基本保障的。据《沙河县志》记载,我们村庄这一带,因为山高路远,几乎没有一个政府官员到这里来过,生民多数是自我生活与保障的。直到1970年代修通了道路,方才与外面的人间实现了全方位的连接与沟通。
沿着山岭再向西走,就又是村庄了。从行政上隶属于武安市活水乡。如果再向西,有更大的山橫亘在面前,沿着清代时候山西商贾们修建的盘山石阶路,上到山顶,穿过唐朝后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及其继任者刘稹修建的峻极关,就是山西左权县拐儿镇所属的下庄和大南庄村了。由于距离近,两省民间的交往很多,通婚、生意往来等等,真是同气连枝,一衣带水。我们家的几位亲戚也在左权县境内,有老舅、老姨、姐姐、堂哥等,我小时候,还相互走动。多年之后,他们大多数人都死了。余下的孩子们,亲情逐渐地寡淡了之后,慢慢地就没了来往。
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人和人呢,血缘最牢靠与亲密,但血缘也有变淡甚至虚无的时候,这一种自然的流离、改变、丢失,令人心痛。很多年之后,我从外地回来,总是要到黄石岩去看看,那里不仅有我的少年记忆,也有父亲给我留下的心灵与肉身的美好情感。有一年秋天,我再次回到南太行故乡,在凉意充溢的风中,再次走进黄石岩。秋风摇荡不止,枯黄之中残余的绿叶被季节追剿。我给她讲我少年在这里的经历、听到的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可她的表情告诉我,很多事情她无法理解。走到一块巨石前,我顶着秋日的阳光站上去,环顾这弯曲而深邃的黄石岩,感慨万千,但又什么话也说不出。只看到,旧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唯有我被时间催促到了中年。静心感受之后,也才发现啊,这黄石岩竟然也少了当年的那一些神秘与玄异的灵性气息,除了越发丰茂的草木、岩石和隐秘的动物之外,一切都像梦境一样的寂静、含蓄而又有些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