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化的问题研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储备相当丰富,民族音乐兼顾各民族的特性,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构建,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产业中的基石,在提升文化产业品味的同时,融合多民族文化,将民族音乐的美学鉴赏推广开来。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产业当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面临的困难,提出能够提升民族音乐自身美学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一、当今民族音乐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的关系


  民族音乐是诞生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的,我国民族音乐受到文化交流、人民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具有不同的音乐特色,时代将不同的情绪表达烙印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同时以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示到每个人面前,从而推进了各民族的音乐发展,而文化产业就是汲取各民族音乐形式与音乐风格的养料,逐步成长起来的产业形势。
  尽管民族音乐自身并不具备可买卖性,但是通过改变其欣赏形式,还是能够促使民族音乐成为一种消费产品,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以下三种:
  (一)文化演出部分
  为了提升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组成部分的商业价值,民族音乐被大量使用的文化演出舞台的表演过程中,不论是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民族音乐团体进行演出,安排不同的场次、针对不同人群,提升市场的认可程度,从而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为了促使文化演出更加引人入胜,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少团体还加入了武术、杂技、歌舞、地方戏曲等等各类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以民族品牌打出文化产业名片,促使民族音乐有更广阔的舞台进行传播,从而获取更高的产业发展收益。
  (二)音像制品发行和输出
  在中国的音像制品发行之后一般有两种销售模式,一种是对国内听众进行售卖,另一种是走出口线路,远销国外。在音像制品出口活动中,涵盖范围较广的就是音像制品,在进口方面由于审核制度、文化差异、翻译时间差等因素并不能达成同步进口,但是在出口环节当中就可以推广民族音乐,加大出口,增加文化产业的收益,这部分主要面向的国家除了亚洲之外,还有一部分欧美国家,面向世界发扬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三)电视节目以及视频网站的传播
  目前网络化时代,电视与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将画面与音乐内容相结合,文化产业公司与电视、广播平台相结合,推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在网络化增强人们之间交流的前提下,发布相关的民族音乐推广内容,与网站合作进行点击或者推广的边线,从而增加文化产业企业的收入,提升企业收益率。
  虽然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且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是为了促使民族音乐被传承、被宣扬,就需要结合现今的文化产业推行方式,更新宣传模式,加强二次创作,保障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继承且延续下来[1]。

二、現今民族音乐的发展现况


  (一)民族音乐的创作者优先
  民族音乐作为本土文化的发源之一,在创作方面却缺乏创作者。现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传统的音乐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精神需求,需要创作者进行大范围的更新和突破,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回报率也不稳定,音乐制作本身周期又比较长,资金回流较慢,一部分创作者就开始逐渐放弃曾经赖以生存的行业,而转为其他音乐形式的创作。人才的流失,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绊脚石[2]。
  (二)民族音乐创作的现实需求
  人民群众是传播音乐的主要力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是要以来群众的传唱以及共情能力才能得以传播,但是在现今为了提升民族音乐的特殊性,一些创作者在创作时会刻意脱离现实进行音乐编排,因此无法为音乐注入新活力,也就不能坚持民族音乐的普世性。

三、提升文化产业中的民族音乐受众的方向


  音乐本身就是来源于普通人的生活内容,要将曲目、作词、旋律和节拍进行结合,呈现出民族性的美感,包容新式的音乐形式,从而扩大民族音乐的受众规模。
  (一)发扬民族音乐中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音乐的内容,因此在建立民族音乐体系时,就要注意到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将具体的民族环境作为研究背景,根据文化的内容进行音乐创作,面对多民族的审美特性,根据每个民族的特征发掘其中乐器、曲调、唱法等音乐模式中的内涵,提炼出民族音乐的艺术美感。
  比如前几年登上春晚的由谭维维演唱的《给你一点颜色》,其中加入了华阴老腔的唱法,以及民族性极强的板胡、二胡、唢呐以及锣鼓的表现形式,以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髓重新诠释流行歌曲,将两种唱法融合在一起,既推广了民族唱法又深受现代青年的喜爱,让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民族音乐的闪光点,从而以更广阔的胸怀接纳了民族音乐[3]。
  (二)提升民族音乐的文化包容性
  中国的本土文化的核心是包容,也就是现今所说的“和而不同”,强盛的国家能够保障自身文化同时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并且将其融入进自己的文化当中,这也是文化向心力的主要体现。文化产业更应当具备这种良好的包容性,如果一味抗拒多文化的包容与结合,就会固步自封,不能看清自身的短处,在全球化文化发展交融的基础上将得不到进步的机会,要包容各国的文化进行发展和自身创作理念的更新,接纳不同的音乐形式,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的内涵,紧跟时代脚步,保障民族音乐具有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提升民族音乐自身实用性
  古代的音乐主要是用于诗词传唱以及祭祀,而今随着时代变迁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实用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为了跟上时代发展,音乐的实用意义就需要创作者们进行重新审视,将民族音乐作为传播手段,而将各种艺术形式作为音乐的载体,提升音乐的实用性以及鉴赏价值。

四、结语


  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传承类的文化产业,创作的中带有民族文化的内核,由于本身就具有多民族国家的优势,因此民族音乐的曲库资源适逢充沛,足以支持文化产业的长久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并未形成能够循环进行收益的产业链,只能形成产业的基础链条,这就导致民族音乐无法独立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克服相应的困难,加快民族音乐产业化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孟佳:《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北方音乐》,2018第6期,第31-32页。
  [2]钟晓红:《音乐美学与世界的融合——评“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2期,第85页。
  [3]王肖肖:《浅谈流行音乐美学价值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用》,《音乐时空》,2019年第4期,第44-45页。
其他文献
选修课与必修课相辅相成,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延续和补充,《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一本优秀选修教材,这本教材由三单元的古代诗歌和三单元的古代散文组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选修此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诗歌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一些教师还是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模式教选修课,利用选修课大搞高考强化训练,当然过多过深的拓展,把选修课上成了大学专业课,
摘 要: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丰富教学内容。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教学多样化。  关键词: 多媒体 合作探究 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与诱人魅力呢?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为语文教育的发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了适应新的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观察,近距离地感受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通过这种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
摘 要: 初中语文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当下初中语文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希望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现状和意义的分析研究,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问题参考和改革依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学作品 鉴赏教学 现状 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与传统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伴随着市场成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和调整。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履行社会服务的管理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其转型阶段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为了扭转预算收入增速放缓态势,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探寻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相关策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政预
摘 要: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就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其要想快速占领市场,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就应重视强化资金管理,以规避和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危机,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使价值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