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学困生现象十分突出。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研究,除了要了解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内、外因,更要重视学困生深层次领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而课堂学习是儿童认知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呢?结合本人的数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自主意识,让学困生能学
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是当今课改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困生自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学困生体验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感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地位,从而增强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课前,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查找:一张圆纸、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画有一条线段的纸条、一些画有水果的图片、一些画有小动物的图片等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同学们利用这些收集到的材料。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看看可以得到那些分数。在学困生自主探索找分数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说分数。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于课堂上,师生一起探求问题的答案。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时时刻刻都是课堂的主人。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自己的事,就是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学到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有效地培养和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困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诱发学习动因。让学困生想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想学”和“我要学”。“想学”和“我要学”基于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需求和责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困生的内在需求,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困生身上,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借助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法,或通过“自学生疑”、“认知冲突”、“制造悬念”等激发学困生“想学”和“我要学”的愿望;要注重加工教材,选择生活中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学困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困生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在指导学法上下工夫,让学困生在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困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困生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学困生自主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对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将起着重大作用。
四、培养意志能力。让学困生坚持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困生体验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真实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当学困生面临困惑、挫折。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感到自卑时,不要急于去“包办”,去代替学困生解决,而是应该激励和引导学困生积极思考,让学困生自己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去体验和品尝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困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利用榜样和名人故事去激励他们学好数学的志向,或适当出一些难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通过这些方法来训练和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使他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自主学习。
总之,只有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数学。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才能使每一个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培养自主意识,让学困生能学
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是当今课改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困生自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学困生体验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感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地位,从而增强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课前,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查找:一张圆纸、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画有一条线段的纸条、一些画有水果的图片、一些画有小动物的图片等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同学们利用这些收集到的材料。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看看可以得到那些分数。在学困生自主探索找分数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说分数。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于课堂上,师生一起探求问题的答案。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时时刻刻都是课堂的主人。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自己的事,就是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学到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有效地培养和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困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诱发学习动因。让学困生想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想学”和“我要学”。“想学”和“我要学”基于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需求和责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困生的内在需求,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困生身上,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借助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法,或通过“自学生疑”、“认知冲突”、“制造悬念”等激发学困生“想学”和“我要学”的愿望;要注重加工教材,选择生活中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学困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困生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在指导学法上下工夫,让学困生在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困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促进学困生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学困生自主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对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将起着重大作用。
四、培养意志能力。让学困生坚持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困生体验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真实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当学困生面临困惑、挫折。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感到自卑时,不要急于去“包办”,去代替学困生解决,而是应该激励和引导学困生积极思考,让学困生自己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去体验和品尝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困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利用榜样和名人故事去激励他们学好数学的志向,或适当出一些难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通过这些方法来训练和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使他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自主学习。
总之,只有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数学。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才能使每一个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