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国际惯例行事,放松利率管制将是利率改革的目标。与其将来被动地接受市场利率,还不如主动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因而实现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资金有效配置,提高资金弹性汇率形成机制,最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用效率。而在当前国际和国内不容乐观的发展。其次,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境外以人民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利率市场化能促进中国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定价,从而增加境外人民币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国际化的持有率,并增加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和收进程的加速推进也需要建立更加迅速和准确反益。最后,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共应市场供求的资金价格机制。另外,利率市场同推进,可以平缓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化也将促进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资产和负债国际资本大规模频繁的套利活动,有助于维护配置、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三、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市场不完善,规模不足,缺少风险对冲工具。
成熟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交易主体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交易需求。利率市场化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来对资金通过公开透明、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进行供求匹配,来防止资金体外循环,投机泡沫资产,交易信息不透明、监管困难等问题出现。同时,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加速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并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也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运用更稳市场化的货币工具,以提高货币调控政策的传道效率。
过去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活跃度不断提高。以债券市场为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跃居压轴第二,全球第四。同时,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继续增强,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稳步推进。自2004年相机退出了集合票据、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用于融资、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产权交易市场、贵金属市场和期货市场也得到蓬勃发展,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基础。
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
(1)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主体比较单一,交易品种不丰富,期限结构不健全,总体交易规模仍然偏小,融资工具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2)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3)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4)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5)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6)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交易相对独立,利率关联程度不高,无法有效运用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来对冲风险。
四、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问题解决方案
综上可知,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金融市场宏、微观审慎监督。通过建立严格高效的金融监督体系,抑制银行经營风险,从而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不足,减少金融市场的风险。从中国金融监管来看,包括资本充足率、“逆周期”拨备要求以及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在内一系列金融监督手段和措施的逐渐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较好的监督环境。首先,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定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其次,加强定价秩序的自律管理和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财务硬约束力。最后,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优化货币政策目标,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体系、工具组合和操作方式,增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能力。
(2)加强金融市场竞争以及微观主体的金融意识。由于市场竞争换进不够充分公平,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可能会引发金融机构过度竞争,家具道德风险,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要积极引导金融行业充分市场化竞争,并推出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监管机构要降低准入门槛,开放金融领域。同时,建立健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避免利率市场化后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倒闭从而引发的金融恐慌与连锁反应。而企业和消费者在过去几年里的金融意识也基本建立。因而在未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开展市场化经营,居民则需要更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和产品知识,了解相应风险,加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以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
(3)央行需要不断完善利率调控手段和体系。市场化利率机制的重要基础是确立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代表了金融市场主体取得批发性资金的成本,能够及时体现资金供求变动。在香港,每周香港银行公会开会确定基准存款利率,按揭、贸易融资用基准利率定价。而基准利率是通过利率和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来制定,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报告。
(4)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监管体系。为了保护出乎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建立成熟兼容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
五、总结
目前,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还需要诸多条件,它只能是一个新进的过程,它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完善利率传到机构,健全和完善审慎金融监督体系,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展望未来,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及国际经验,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最终必将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F.S.米什金. 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戴国强. 货币银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6)
[3] 周宗安、尹洪霞. 货币银行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2(12)
[4] 王鹏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影响. 德勒研究. 2013(1)
[5] 李扬.中国利率的市场化.银行家.2014(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资金有效配置,提高资金弹性汇率形成机制,最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用效率。而在当前国际和国内不容乐观的发展。其次,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境外以人民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利率市场化能促进中国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定价,从而增加境外人民币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国际化的持有率,并增加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和收进程的加速推进也需要建立更加迅速和准确反益。最后,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共应市场供求的资金价格机制。另外,利率市场同推进,可以平缓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化也将促进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资产和负债国际资本大规模频繁的套利活动,有助于维护配置、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三、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市场不完善,规模不足,缺少风险对冲工具。
成熟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交易主体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交易需求。利率市场化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来对资金通过公开透明、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进行供求匹配,来防止资金体外循环,投机泡沫资产,交易信息不透明、监管困难等问题出现。同时,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加速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并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也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运用更稳市场化的货币工具,以提高货币调控政策的传道效率。
过去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活跃度不断提高。以债券市场为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跃居压轴第二,全球第四。同时,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继续增强,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稳步推进。自2004年相机退出了集合票据、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用于融资、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产权交易市场、贵金属市场和期货市场也得到蓬勃发展,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基础。
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
(1)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主体比较单一,交易品种不丰富,期限结构不健全,总体交易规模仍然偏小,融资工具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2)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3)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4)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5)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6)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交易相对独立,利率关联程度不高,无法有效运用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来对冲风险。
四、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问题解决方案
综上可知,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金融市场宏、微观审慎监督。通过建立严格高效的金融监督体系,抑制银行经營风险,从而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不足,减少金融市场的风险。从中国金融监管来看,包括资本充足率、“逆周期”拨备要求以及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在内一系列金融监督手段和措施的逐渐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较好的监督环境。首先,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定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其次,加强定价秩序的自律管理和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财务硬约束力。最后,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优化货币政策目标,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体系、工具组合和操作方式,增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能力。
(2)加强金融市场竞争以及微观主体的金融意识。由于市场竞争换进不够充分公平,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可能会引发金融机构过度竞争,家具道德风险,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要积极引导金融行业充分市场化竞争,并推出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监管机构要降低准入门槛,开放金融领域。同时,建立健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避免利率市场化后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倒闭从而引发的金融恐慌与连锁反应。而企业和消费者在过去几年里的金融意识也基本建立。因而在未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开展市场化经营,居民则需要更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和产品知识,了解相应风险,加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以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
(3)央行需要不断完善利率调控手段和体系。市场化利率机制的重要基础是确立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代表了金融市场主体取得批发性资金的成本,能够及时体现资金供求变动。在香港,每周香港银行公会开会确定基准存款利率,按揭、贸易融资用基准利率定价。而基准利率是通过利率和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来制定,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报告。
(4)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监管体系。为了保护出乎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建立成熟兼容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
五、总结
目前,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还需要诸多条件,它只能是一个新进的过程,它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完善利率传到机构,健全和完善审慎金融监督体系,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展望未来,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及国际经验,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最终必将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F.S.米什金. 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戴国强. 货币银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6)
[3] 周宗安、尹洪霞. 货币银行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2(12)
[4] 王鹏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影响. 德勒研究. 2013(1)
[5] 李扬.中国利率的市场化.银行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