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难,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处理在习作所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习作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加强阅读;贴近生活;勤练多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20-01
《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方式。根据此标准,在引导学生习作时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写
阅读与写作之间密不可分,如何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呢?对许多小学生来说,他们能轻松愉快地阅读,却往往为写作而苦恼。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阅读入手,让学生乐于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一)读什么的问题。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文篇篇皆精典,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每位学生都要熟读和背诵。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杂,是学生广泛采集素材、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重要来源。课外读什么应有所选择,具体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可给予指导。
(二)怎样读的问题。学生在读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时,有目的地讲学课文在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内容时如何选取材料,如何组织加工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在习作中借鉴和仿照。选取课文内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品味词汇和句子,领悟词语在语句表情达意中作用,积累优美语句,丰富语言。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既丰富语言和知识,又丰富精神和情感。小学生吸收快,多读,可用的语句和表达方式自然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二、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
作文教学是由书面表达与口语训练两部分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日常交流一般使用方言,在这种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口语训练就更加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训练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先说后写”。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搬掉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障碍,打通口语与写作之间的通道,要经常训练学生,同样的一句话,方言这样说,普通话怎样说,书面语言又该怎么写。
有的学生平时很会说,上课不敢说,熟人之间很会说,陌生人面前不敢说。教师只有平时给学生以亲切、亲近印象,课堂上才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使学生消除顾虑,克服紧张情绪,敢说、爱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把老师的话当准则;要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人有机会说;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要顺着学生想法展开说,学生说得不理想,老师不反对,给他们以自如表达的机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敢说。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与客人交谈;在公共场合做到不怕生、不羞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见闻、学校的新鲜事主动告诉他人,锻炼着说。教师在鼓励学生说的同时还应教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能随意打断或是嘲笑别人的话。
三、让学生贴近生活去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但是孩子们的生活往往比较单调乏味,日常接触的都是一些琐碎事、平凡事,觉得习以为常,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所以他们在习作中常常把这些经历排除在外,作文时苦思冥想,无所适从,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毫无生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问题是怎么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有趣的东西用于作文。
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的事物。有时,教师可以就一篇作文特意安排孩子们尝试去做一些事,亲身体验过程,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教导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作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提取生活素材,展开想象活跃思维,挖掘他们写作潜能。每周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贴几篇有代表性习作,让大家评议和模仿。鼓励学生自愿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或让孩子们通过口语交际再现自己的生活经历,说的人是一次鼓励和锻炼,听的人从中分享快乐受到启发。
四、让学生勤写
要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必须降低写作门槛。有的同学一提笔写作文,认为不得了的事,满脑子想着文章如何有意义呀,什么词语华美呀,字数够不够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求不能高,能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把事情说明白就行。文章可长可短,内容各式各样,学校的事、家里的事、社会上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什么都可以写。只要勤写,练笔不止,就能走出作文困境。
一是写日记。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是写读后笔记。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是仿写。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如学习了“科技成就”一单元,就模仿做一篇想象作文;学习了课文《我们的教室》,模仿课文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的方法,写一篇《我的书房》等。局部模仿,可以对一篇文章改写或一段话扩写,也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
总之,解决习作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小学作文;加强阅读;贴近生活;勤练多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20-01
《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方式。根据此标准,在引导学生习作时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写
阅读与写作之间密不可分,如何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呢?对许多小学生来说,他们能轻松愉快地阅读,却往往为写作而苦恼。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阅读入手,让学生乐于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一)读什么的问题。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文篇篇皆精典,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每位学生都要熟读和背诵。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杂,是学生广泛采集素材、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重要来源。课外读什么应有所选择,具体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可给予指导。
(二)怎样读的问题。学生在读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时,有目的地讲学课文在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内容时如何选取材料,如何组织加工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在习作中借鉴和仿照。选取课文内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品味词汇和句子,领悟词语在语句表情达意中作用,积累优美语句,丰富语言。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既丰富语言和知识,又丰富精神和情感。小学生吸收快,多读,可用的语句和表达方式自然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二、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
作文教学是由书面表达与口语训练两部分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日常交流一般使用方言,在这种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口语训练就更加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训练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先说后写”。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搬掉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障碍,打通口语与写作之间的通道,要经常训练学生,同样的一句话,方言这样说,普通话怎样说,书面语言又该怎么写。
有的学生平时很会说,上课不敢说,熟人之间很会说,陌生人面前不敢说。教师只有平时给学生以亲切、亲近印象,课堂上才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使学生消除顾虑,克服紧张情绪,敢说、爱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把老师的话当准则;要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人有机会说;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要顺着学生想法展开说,学生说得不理想,老师不反对,给他们以自如表达的机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敢说。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与客人交谈;在公共场合做到不怕生、不羞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见闻、学校的新鲜事主动告诉他人,锻炼着说。教师在鼓励学生说的同时还应教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能随意打断或是嘲笑别人的话。
三、让学生贴近生活去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但是孩子们的生活往往比较单调乏味,日常接触的都是一些琐碎事、平凡事,觉得习以为常,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所以他们在习作中常常把这些经历排除在外,作文时苦思冥想,无所适从,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毫无生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问题是怎么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有趣的东西用于作文。
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的事物。有时,教师可以就一篇作文特意安排孩子们尝试去做一些事,亲身体验过程,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教导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作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提取生活素材,展开想象活跃思维,挖掘他们写作潜能。每周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贴几篇有代表性习作,让大家评议和模仿。鼓励学生自愿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或让孩子们通过口语交际再现自己的生活经历,说的人是一次鼓励和锻炼,听的人从中分享快乐受到启发。
四、让学生勤写
要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必须降低写作门槛。有的同学一提笔写作文,认为不得了的事,满脑子想着文章如何有意义呀,什么词语华美呀,字数够不够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求不能高,能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把事情说明白就行。文章可长可短,内容各式各样,学校的事、家里的事、社会上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什么都可以写。只要勤写,练笔不止,就能走出作文困境。
一是写日记。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是写读后笔记。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是仿写。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如学习了“科技成就”一单元,就模仿做一篇想象作文;学习了课文《我们的教室》,模仿课文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的方法,写一篇《我的书房》等。局部模仿,可以对一篇文章改写或一段话扩写,也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
总之,解决习作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