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关键词】阅读;审美体验;自觉能动;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30-02
阅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阅读是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一、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初中语文教读课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鱼。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三、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不必在讲解上多花功夫,而要把力气放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上,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怎么读,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弘扬其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同时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丰富语言的积累
阅读教学是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每篇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先指导学生通过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这一步要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使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景物描写中透发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含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没有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空中楼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现在阅读教学课堂热闹的背后潜藏的更大危机是语言积累的荒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拓展成为常用武器,常常出现围绕同一“课题”拓展开来的文本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在解读中,往往深化成了比较阅读,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作者写作的不同目的,采用的不同表现方法等等。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品、涵泳、体司和赏析。这样使得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的体味都成了无源之水。
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阅读;审美体验;自觉能动;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30-02
阅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阅读是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一、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初中语文教读课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鱼。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三、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不必在讲解上多花功夫,而要把力气放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上,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怎么读,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弘扬其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同时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丰富语言的积累
阅读教学是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每篇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先指导学生通过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这一步要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使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景物描写中透发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含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没有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空中楼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现在阅读教学课堂热闹的背后潜藏的更大危机是语言积累的荒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拓展成为常用武器,常常出现围绕同一“课题”拓展开来的文本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在解读中,往往深化成了比较阅读,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作者写作的不同目的,采用的不同表现方法等等。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品、涵泳、体司和赏析。这样使得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的体味都成了无源之水。
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