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培养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部分同学认为文言文太枯燥乏味,自己难以读懂。其实,阅读文言文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下面,笔者就以《赤壁赋》为例,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诵读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由于时代的限制,很多同学都认为文言文离现实生活太远,而且古代汉语又晦涩难懂,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太大了。司马光说过:“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所以,同学们要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诵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以《赤壁赋》中的倒数第二段为例。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在这一段中,苏轼针对人生无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试图宽慰客人。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要用心体会作者的情绪。在说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时,他的情绪是平和泰然的,仿佛看透了世间万物,觉得一切都可以释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读。在说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明显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了出来,从感性转变至理性。再接着往下读,作者发出感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里,作者呈现出的是一种淡然甚至超然的状态。他的情绪由烦闷转为欢喜,将世间的万物,如清风、明月等视若上天的馈赠,既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暗示自己不再计较人生的得与失,颇有超脱之意。同学们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读得专注,读得深入,自然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在品读中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很多同学都容易忽视作品的艺术特色。实际上,作品的艺术特色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揣摩作品的语言,还要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赤壁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情、景、理”相融合。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还是说理,始终都与江上风光息息相关。作者通篇都在写景,其中,风与月是主要景色,山和水辅之。作者紧紧抓住风和月进行描写与议论。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接着,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顿感人生短促。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最后,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展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通篇下来,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不得不说是一篇佳作。
总而言之,学习文言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寻求多种途径来培养自己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古文,以此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积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一、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诵读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由于时代的限制,很多同学都认为文言文离现实生活太远,而且古代汉语又晦涩难懂,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太大了。司马光说过:“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所以,同学们要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诵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以《赤壁赋》中的倒数第二段为例。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在这一段中,苏轼针对人生无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试图宽慰客人。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要用心体会作者的情绪。在说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时,他的情绪是平和泰然的,仿佛看透了世间万物,觉得一切都可以释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读。在说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明显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了出来,从感性转变至理性。再接着往下读,作者发出感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里,作者呈现出的是一种淡然甚至超然的状态。他的情绪由烦闷转为欢喜,将世间的万物,如清风、明月等视若上天的馈赠,既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暗示自己不再计较人生的得与失,颇有超脱之意。同学们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读得专注,读得深入,自然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在品读中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很多同学都容易忽视作品的艺术特色。实际上,作品的艺术特色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揣摩作品的语言,还要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赤壁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情、景、理”相融合。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还是说理,始终都与江上风光息息相关。作者通篇都在写景,其中,风与月是主要景色,山和水辅之。作者紧紧抓住风和月进行描写与议论。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接着,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顿感人生短促。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最后,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展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通篇下来,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不得不说是一篇佳作。
总而言之,学习文言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寻求多种途径来培养自己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古文,以此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积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