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从事鲁迅资料搜集工作。因而结识不少鲁迅研究专家。他们的轶事趣闻,难以忘怀,现选择几位,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王瑶轶事
王瑶先生是鲁迅专家,1982年秋,我曾经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鲁迅学术讨论会时,荣幸与他相识,以后还通过一次信。
王瑶多年在大学任教,对人很诚恳,谈吐很幽默,现在有两件轶事介绍如下。
第一件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人问他近况如何?王瑶风趣地回答:“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不加解释,你一定会觉得他生活很不舒畅。实际并非如此。据说,他平时喜欢饮水,每天要饮十几瓶水;同时,他还喜欢抽烟,用的是福尔摩斯式的大烟斗,含在嘴里,呼呼有声,火光一闪一闪。所谓“水深火热”原来指此。
还有一件事是王瑶先生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说:“不该白的,却白了。”因为他喜欢抽烟,把白白的牙齿都熏成了黑色,他说:“不该黑的,却全黑了。”他又风趣地说:“这真是‘黑白颠倒’了!”
吴奔星趣闻谈
吴奔星先生是知名的诗人,也是鲁迅研究专家,他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授。我于1982年与他相识。他是江苏鲁迅研究学会会长,我是该会理事,经常在开会时见面。他知识渊博,待人诚恳,对党忠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不料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含冤受辱长达20年。
吴奔星先生给我的印象也是一个幽默之人,其平反后,于1979年1月25日,写了一首名为《自勉》的七言绝句:
风风雨雨风风雨/坎坎坷坷坎坎坷/华盖罩头人易老/斜阳劝我笑呵呵。
徐州邓星雨先生对该诗评价说:“这诗写得厚、重、沉!诗味浓,诗风正,且一派昂扬浩气,使人荡气回肠。‘华盖罩头人易老,斜阳劝我笑呵呵。’这诗句必为传世绝唱。”
王吉鹏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吴奔星先生是他老师。王吉鹏后来调到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任教,每有著作,都寄给奔星师,请他指教,他都能亲笔回信鼓励。直到2001年秋,王吉鹏又一次见到吴老师,是在徐州师范大学举办的纪念鲁迅的学术讨论会上。王吉鹏去他住的房间,问他好。吴老师还记得他指着自己的嘴,风趣地说:“你看我,牙都掉了,快成无齿(耻)之徒了!”
王吉鹏有感于此,他说:“奔星师就是这样风趣,风趣中有一种自信、达观。我想,他正是有这样一种品格,才跨过了人生的许多坎坎坷坷的。”
老前辈李何林
李何林先生是鲁迅研究界老前辈,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1982年秋,我在杭州举办鲁迅纪念学术讨论会时与他相识。他倡议编辑《鲁迅大辞典》,我应邀去鲁迅博物馆协助担任有关图书介绍的词条,大约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听到有关李何林几件轶事。
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何林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有一次批斗时,造反派问他是不是“反动学术权威”?要他交待,李何林回答说:“反动学术权威,是你们的看法,而我自己却绝不会承认的。”造反派看他犟头倔脑,便给他剃了阴阳头,叫他斯文扫地。但他光明磊落,处之泰然,出去时,也不戴帽子遮丑,而是招摇过市,惹得一路上不少人看西洋镜似的。本来造反派是侮辱他的人格,却没有想到这倒反映了造反派迫害知识分子暴行的证据。
有一天,造反派把所谓“牛鬼蛇神”集中起来劳动改造,要他们去院子里除草。据说,李何林干得很认真,造反派还特意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等拍完之后,李何林跑到面前说:“能否多洗一张?”“为什么?”“这张照片很有历史意义,我准备留作纪念!”造反派对他真没有办法,弄得啼笑皆非。
李何林先生平时不抽烟,也讨厌别人抽烟。据说,开会时,坐在他旁边的人,不管年纪有多大,职位有多高,凡是抽烟者,他很不客气地要求把烟熄掉。他说乌烟瘴气,有碍健康。因为他有这个习惯,开会者即使不坐在他旁边,也不敢随便抽烟。只有等散会或休息时,瘾君子才到院子里吞云吐雾过过烟瘾。
1983年6月,江苏鲁迅研究学会在苏州举行《野草》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参加,计有李何林、卫俊秀、李国涛、闵抗生、胡从经、甘竞存、施建伟等人。我也荣幸参加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卫俊秀老先生,他在胡风创办的泥土社曾出版《鲁迅“野草”探索》一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野草》研究专著。不料,因胡风而受到牵连,关进牢房。平反后,这本原著早就无处寻觅了。
我见到卫老,告诉他我曾经在旧书店买到一本,至今还珍藏在手边。卫老听说后,深感欣慰。他是有名的书法家,特为此赠送我一幅墨宝,留作纪念。
宾馆负责人知道到会者都是有名的专家,便备了宣纸,请专家题词留念。首先由卫老先生挥毫,他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接着是李何林先生,他的书法并不怎么样,但却写得方方正正,字如其人。他写的是“向鲁迅先生学习”,写完之后,他说:“我不是书法家,但也有特点,就是写的字,人人能认得!”他的风趣,引起大家一片笑声。
李何林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任教时,平时喜欢穿中式服装,朴素整洁。他反对学生穿奇装异服。据说,有一位男学生,受西方时尚的影响,留起了小胡子。有一天,李何林在路上遇到他,立刻拦下来,问他多大年纪了?学生回答说:“22岁。”李何林说:“我都快60岁了,还没有留胡子,你年纪轻轻地就留起胡子,老气横秋,多么难看!真不像话,赶快回家把小胡子剃掉!”
李何林先生教学严厉,希望学生早日成才;生活上一定要简朴、整洁。他一生培养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鲁迅给王春翠定书名
曹艺原名曹聚义,他是曹聚仁弟弟,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在南京图书馆工作,曹艺经常来我这里借书。有一次,他要我查一查《竹叶集》南图是否收藏。我查了目录,却没有此书。我便问他,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据说,这是他嫂子王春翠的一本散文集,而且书名还是鲁迅定的。我搞鲁迅资料多年,还第一次听到这件鲜为人知的事,于是,我请他将情况告诉我。
他说,在1934年间,王春翠正在家里埋头写作,鲁迅事前没有约好,就到曹聚仁家中,王春翠忙请鲁迅入座,并致歉未能远迎。这时,曹聚仁闻声出来,即与鲁迅交谈,他说:“周先生,近几年春翠为《涛声》、《芒种》、《申报》、《妇女杂志》等刊物写过20来篇文章,我们想编个集子,请先生审阅修改。” 王春翠急忙恳切地说:“拙作不堪入目,请周先生斧正,赏个书名。”鲁迅先生接着幽默地说:“斧正?不敢当。家有鲁班,何必再请木匠?”他边品茶边认真翻阅稿子。当他看到其中一篇《竹叶颂》,认为这篇文章刚劲有致,便爽快地说:“定个书名,看来老夫在劫难逃了。依我之见,就定为《竹叶集》吧!”
我觉得鲁迅对答幽默,此事又鲜为人知,便根据曹艺提供的素材,写了一篇《鲁迅与竹叶集》,刊登在《鲁迅研究动态》上。发表后,我赠送曹艺一本。后来,王春翠知道了,非常高兴。王春翠因曹聚仁牵连,解放后一度遭到迫害,已久久默默无闻了。于是,她特意向鲁迅博物馆编辑部邮购15册《鲁迅研究动态》,分别赠送各地亲友。
(作者为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
王瑶轶事
王瑶先生是鲁迅专家,1982年秋,我曾经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鲁迅学术讨论会时,荣幸与他相识,以后还通过一次信。
王瑶多年在大学任教,对人很诚恳,谈吐很幽默,现在有两件轶事介绍如下。
第一件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人问他近况如何?王瑶风趣地回答:“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不加解释,你一定会觉得他生活很不舒畅。实际并非如此。据说,他平时喜欢饮水,每天要饮十几瓶水;同时,他还喜欢抽烟,用的是福尔摩斯式的大烟斗,含在嘴里,呼呼有声,火光一闪一闪。所谓“水深火热”原来指此。
还有一件事是王瑶先生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说:“不该白的,却白了。”因为他喜欢抽烟,把白白的牙齿都熏成了黑色,他说:“不该黑的,却全黑了。”他又风趣地说:“这真是‘黑白颠倒’了!”
吴奔星趣闻谈
吴奔星先生是知名的诗人,也是鲁迅研究专家,他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授。我于1982年与他相识。他是江苏鲁迅研究学会会长,我是该会理事,经常在开会时见面。他知识渊博,待人诚恳,对党忠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不料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含冤受辱长达20年。
吴奔星先生给我的印象也是一个幽默之人,其平反后,于1979年1月25日,写了一首名为《自勉》的七言绝句:
风风雨雨风风雨/坎坎坷坷坎坎坷/华盖罩头人易老/斜阳劝我笑呵呵。
徐州邓星雨先生对该诗评价说:“这诗写得厚、重、沉!诗味浓,诗风正,且一派昂扬浩气,使人荡气回肠。‘华盖罩头人易老,斜阳劝我笑呵呵。’这诗句必为传世绝唱。”
王吉鹏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吴奔星先生是他老师。王吉鹏后来调到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任教,每有著作,都寄给奔星师,请他指教,他都能亲笔回信鼓励。直到2001年秋,王吉鹏又一次见到吴老师,是在徐州师范大学举办的纪念鲁迅的学术讨论会上。王吉鹏去他住的房间,问他好。吴老师还记得他指着自己的嘴,风趣地说:“你看我,牙都掉了,快成无齿(耻)之徒了!”
王吉鹏有感于此,他说:“奔星师就是这样风趣,风趣中有一种自信、达观。我想,他正是有这样一种品格,才跨过了人生的许多坎坎坷坷的。”
老前辈李何林
李何林先生是鲁迅研究界老前辈,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1982年秋,我在杭州举办鲁迅纪念学术讨论会时与他相识。他倡议编辑《鲁迅大辞典》,我应邀去鲁迅博物馆协助担任有关图书介绍的词条,大约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听到有关李何林几件轶事。
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何林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有一次批斗时,造反派问他是不是“反动学术权威”?要他交待,李何林回答说:“反动学术权威,是你们的看法,而我自己却绝不会承认的。”造反派看他犟头倔脑,便给他剃了阴阳头,叫他斯文扫地。但他光明磊落,处之泰然,出去时,也不戴帽子遮丑,而是招摇过市,惹得一路上不少人看西洋镜似的。本来造反派是侮辱他的人格,却没有想到这倒反映了造反派迫害知识分子暴行的证据。
有一天,造反派把所谓“牛鬼蛇神”集中起来劳动改造,要他们去院子里除草。据说,李何林干得很认真,造反派还特意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等拍完之后,李何林跑到面前说:“能否多洗一张?”“为什么?”“这张照片很有历史意义,我准备留作纪念!”造反派对他真没有办法,弄得啼笑皆非。
李何林先生平时不抽烟,也讨厌别人抽烟。据说,开会时,坐在他旁边的人,不管年纪有多大,职位有多高,凡是抽烟者,他很不客气地要求把烟熄掉。他说乌烟瘴气,有碍健康。因为他有这个习惯,开会者即使不坐在他旁边,也不敢随便抽烟。只有等散会或休息时,瘾君子才到院子里吞云吐雾过过烟瘾。
1983年6月,江苏鲁迅研究学会在苏州举行《野草》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参加,计有李何林、卫俊秀、李国涛、闵抗生、胡从经、甘竞存、施建伟等人。我也荣幸参加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卫俊秀老先生,他在胡风创办的泥土社曾出版《鲁迅“野草”探索》一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野草》研究专著。不料,因胡风而受到牵连,关进牢房。平反后,这本原著早就无处寻觅了。
我见到卫老,告诉他我曾经在旧书店买到一本,至今还珍藏在手边。卫老听说后,深感欣慰。他是有名的书法家,特为此赠送我一幅墨宝,留作纪念。
宾馆负责人知道到会者都是有名的专家,便备了宣纸,请专家题词留念。首先由卫老先生挥毫,他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接着是李何林先生,他的书法并不怎么样,但却写得方方正正,字如其人。他写的是“向鲁迅先生学习”,写完之后,他说:“我不是书法家,但也有特点,就是写的字,人人能认得!”他的风趣,引起大家一片笑声。
李何林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任教时,平时喜欢穿中式服装,朴素整洁。他反对学生穿奇装异服。据说,有一位男学生,受西方时尚的影响,留起了小胡子。有一天,李何林在路上遇到他,立刻拦下来,问他多大年纪了?学生回答说:“22岁。”李何林说:“我都快60岁了,还没有留胡子,你年纪轻轻地就留起胡子,老气横秋,多么难看!真不像话,赶快回家把小胡子剃掉!”
李何林先生教学严厉,希望学生早日成才;生活上一定要简朴、整洁。他一生培养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鲁迅给王春翠定书名
曹艺原名曹聚义,他是曹聚仁弟弟,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在南京图书馆工作,曹艺经常来我这里借书。有一次,他要我查一查《竹叶集》南图是否收藏。我查了目录,却没有此书。我便问他,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据说,这是他嫂子王春翠的一本散文集,而且书名还是鲁迅定的。我搞鲁迅资料多年,还第一次听到这件鲜为人知的事,于是,我请他将情况告诉我。
他说,在1934年间,王春翠正在家里埋头写作,鲁迅事前没有约好,就到曹聚仁家中,王春翠忙请鲁迅入座,并致歉未能远迎。这时,曹聚仁闻声出来,即与鲁迅交谈,他说:“周先生,近几年春翠为《涛声》、《芒种》、《申报》、《妇女杂志》等刊物写过20来篇文章,我们想编个集子,请先生审阅修改。” 王春翠急忙恳切地说:“拙作不堪入目,请周先生斧正,赏个书名。”鲁迅先生接着幽默地说:“斧正?不敢当。家有鲁班,何必再请木匠?”他边品茶边认真翻阅稿子。当他看到其中一篇《竹叶颂》,认为这篇文章刚劲有致,便爽快地说:“定个书名,看来老夫在劫难逃了。依我之见,就定为《竹叶集》吧!”
我觉得鲁迅对答幽默,此事又鲜为人知,便根据曹艺提供的素材,写了一篇《鲁迅与竹叶集》,刊登在《鲁迅研究动态》上。发表后,我赠送曹艺一本。后来,王春翠知道了,非常高兴。王春翠因曹聚仁牵连,解放后一度遭到迫害,已久久默默无闻了。于是,她特意向鲁迅博物馆编辑部邮购15册《鲁迅研究动态》,分别赠送各地亲友。
(作者为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