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谈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困难的内容,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我国古代语言的魅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一、師生互动,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对文言文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必定能学好。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资源,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互动的第一步,布置一些课前的预习任务,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将一些特殊的字词与句型告诉学生让他们注意。第二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网上查找一些未知的知识点,比如作者的简介或者是文章的出处,又或者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历史背景。最后一步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组翻译文章的段落,看哪一组翻译得更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翻译错误的地方,教师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另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这篇文章有关的故事,或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频繁的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
  二、诵读文章,体会感情
  文言文能流传千古一定有它的精髓,有它的灵魂,这是几千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文言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学生若想学好文言文,就要真正体会到文章的情感,需要学生不断地诵读文章。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文章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学生通过诵读、背诵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体会它内在的情感,体会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在精髓。诵读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先自己诵读文章,再将整篇文章背诵出来,这样才可以体会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作者以国家为重的情感,深入作者的内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整篇文章,让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进行思考。第一遍诵读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文章所阐述的大致内容,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一个分析。第二遍诵读的时候,让学生划出自己认为文章中比较重要的句子或者词语,并说出理由。第三遍诵读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中的情感,文章的深刻内涵,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适当的讨论。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发言,对学生说错的地方进行指正,正确的地方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有学生在教师讲完之后还是体会不到文章的情感,可以自己再多读几遍,那么文章的意义自然就可以理解。所以,诵读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方法。
  三、小组讨论,思维拓展
  小组讨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的讨论。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几个小组,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见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进行分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资源的分配。分组讨论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这种讨论方式的学习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教材中《论语》十则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在里面找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个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意见,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互相之间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内学生学习状况的平衡,组内要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有成绩稍为逊色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平衡组内的成绩,不能一个组内都是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这起不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样的分组也没有效果。在学生组内讨论完后,教师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组内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享给全班学生体会,然后教师对这个组的想法进行一些评点,纠正其中不足的地方,让所有学生都去仔细体会以后该如何分析。这种讨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地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文言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想法,这些方法都对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门实验初级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正> The spontaneous drift of the spiral wave in a finite domain in the complex Ginzburg-Landau equation isinvestigated numerically.By using the interactions be
马斯洛创设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自我发展、理解和审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辅助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价值,进而产生内在动力,积极进行知情合一、有意义的学习。这样便能促使学生提高理解和审美能力,走入阅读的新境界。  一、原味诵读,激活情感体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尽可能地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如果知情分离,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课改的进行也包括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使用新的课堂艺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
作为语文学习主要载体的文本教材,学生写作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拓展、延伸与应用,并在文本的拓展性写作中形成语文能力。教师与其舍近求远地寻找训练课题,不如在文本的阅读与学习中,训练写作,使其更方便更有效。而且,把文本作例子,由一篇文、一段文到学写众家文,以此出发,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性、探究性。  顾振彪先生曾说,“我们的课本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不少的语文阅读课爱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美其名曰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可事实上仅仅是流于形式,教者只放不收,课堂中既没有教者适时的启发引导,又不知引领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本质进行探求、挖掘,这样的课虽是流畅热闹,实则肤浅低效。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那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