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旅游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旅游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文章围绕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专业应用转型工作思路、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创新实践模式、专业课程学分灵活认定、学科竞赛机制等方面分享了实践成效,并提出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 应用型人才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a)-0167-03
2015年11月教育部等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充分表达了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但究竟培养什么样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如何高质量高效益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进行有意义的实践与思考。
1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措施
1.1 专业简介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2002年,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通过本科专业评估。旅游管理专业现隶属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2013年)。2009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旅游教学示范点”。2013年立项了湖南省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2014年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立项为湖南省优质资源共享专业,同年被确定为学校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每年招生约70人左右,在校学生280余人。
1.2 思路与具体措施
⑴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应用型转型要求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以及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明确提出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工商管理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拥有旅游项目分析及推进能力;掌握旅游管理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拥有分析旅游业政策法规的能力;同时对专业外语及第二外语水平、专业软件(旅游规划制图、新媒体营销)应用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旅游管理相关行业(企业)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集群[1]。在专业主干课程保证部颁标准的70%的基础上,着重加强30%自主设计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计划,强调企业参与、精简、实用。经过充分的研讨和论证,经过学校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
⑶创新实践模式。立足动手能力提升,设计旅游管理专业主题式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将原“集中实践课程”体系分解为“校内实训实习”、“虚拟仿真实践”、“校外实训实习”3个实践模块。虚拟仿真实践模块主要模拟行业企业真实环境开展实践。校外实践模块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实训与实习。专业认知实践+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凸显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2]。
⑷提倡专业课程学分灵活认定,强化应用能力考核。与岗位职业对接紧密的专业类课程,实行“学分转换”和“以证代考”。要求学生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从业岗位相关的资格证书(导游证、茶艺师、旅游酒店管理师、餐饮管理师、调酒师、会展策划师等)[3]。
⑸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学院将各级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本学院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遴选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有风险精神且精力充沛的指导教师,建立多渠道训练和选拨机制,确保把所有优秀的有潜力的选手纳入到竞赛队伍中来,设立专业工作室或竞赛工作室,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落到实处。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报考相关职业资格,对获奖及取得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根据学校《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管理条例》申请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最高可折抵6学分。
2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成效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13年起,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经过5年的逐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培养成效。
2.1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自2014年以来,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湖南省“旅游类专业综合技能竞赛”(旅游产品策划、景区新媒体营销策划)、湖南省大学生“互联网+旅游”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高等院校组英语讲解服务冠军、团体一等奖、湖南省旅游旅游规划策划竞赛冠军、一、二等奖等数十项以及“最佳创意奖”、最受企业关注奖”等特殊荣誉。
2.2 旅游业界技术服务机会主动上门,实践环节进入项目+阶段
由于近年连续取得好的竞赛成绩,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主动上门的业界服务机会逐渐增多。2013级(2017届毕业)——2014级学生团队承接了桃花源古镇系列旅游活动策划、乌云界生态园宣传册设计、西洞庭区朝鲜蓟旅游节活动策划、桃花源景区旅游商品设计(获外观设计专利四项)、常德市博物馆山水文化展厅策划项目、湘西花垣中国边城地质科普体验小镇项目策划等。目前,2015级规划策划团队在学院规划策划工作室顶岗实习期间,常德各大景区对学生实习需求出现了项目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品牌推广等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参与业界项目,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意义上进入到了项目+阶段。当学生团队实践成果真正在业界落地,这给专业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2.3 毕业生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以来,毕业生旅游行业内就业人次与比例发生明顯变化。2015届、2016届、2017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别为82、76、65人。根据最新修订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分别以三届毕业生总数为基数进行统计,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人数占比有显著提高,分别为:43%、59%、68%。 同时,旅游行业内就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见图1)三届毕业生旅游行业内就业变化集中体现在旅游相关管理部门、旅游智业岗位(包括旅游咨询、策划规划、旅游文创设计等)明显增加。政府管理部门由2015届0名增加到16、17届的4、5名;旅游智业岗位人数由2015届的1名毕业生上升到11、13名。旅游行业中高端及管理层次就业比例明显趋于增加。
由此可见,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成效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久困扰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的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竞争优势、专业学习缺乏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对形成专业自信、对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影响是巨大的。
3 存在的问题
在5年的應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专业技能师资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与无奈。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体系改革的空间受限。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过程中受制于学分总量区间、校选课预留时段、教学督评条款、校级层面相关教学规章制度等方面,应用型转型灵活性仍欠缺。②创新教学模式思路大于实操。比如,跨专业操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跨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模式各课程教师配合度低。③从业能力型课程师资缺乏。比如,根据行业反馈,旅游规划策划行业对规划制图、项目操作分析能力、新媒体运作能力看重。而目前能够开设这些软件使用课程、项目可行性分析课程、新媒体营销课程的师资缺乏。
4 结语
通过近5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意识到地方性本科院校深度贯彻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旅游管理本科层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进一步将好的措施与思路落到实处:比如,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学管理适应性与灵活度;加大力度从政策上激励教师全情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中来;深入与业界及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合作,解决项目及师资瓶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73-77.
[2] 杨莎莎,邱雪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4(12):85-87.
[3] 刘小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454.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 应用型人才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a)-0167-03
2015年11月教育部等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充分表达了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但究竟培养什么样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如何高质量高效益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进行有意义的实践与思考。
1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措施
1.1 专业简介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2002年,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通过本科专业评估。旅游管理专业现隶属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2013年)。2009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旅游教学示范点”。2013年立项了湖南省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2014年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立项为湖南省优质资源共享专业,同年被确定为学校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每年招生约70人左右,在校学生280余人。
1.2 思路与具体措施
⑴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应用型转型要求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以及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明确提出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工商管理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拥有旅游项目分析及推进能力;掌握旅游管理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拥有分析旅游业政策法规的能力;同时对专业外语及第二外语水平、专业软件(旅游规划制图、新媒体营销)应用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旅游管理相关行业(企业)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集群[1]。在专业主干课程保证部颁标准的70%的基础上,着重加强30%自主设计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计划,强调企业参与、精简、实用。经过充分的研讨和论证,经过学校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
⑶创新实践模式。立足动手能力提升,设计旅游管理专业主题式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将原“集中实践课程”体系分解为“校内实训实习”、“虚拟仿真实践”、“校外实训实习”3个实践模块。虚拟仿真实践模块主要模拟行业企业真实环境开展实践。校外实践模块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实训与实习。专业认知实践+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凸显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2]。
⑷提倡专业课程学分灵活认定,强化应用能力考核。与岗位职业对接紧密的专业类课程,实行“学分转换”和“以证代考”。要求学生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从业岗位相关的资格证书(导游证、茶艺师、旅游酒店管理师、餐饮管理师、调酒师、会展策划师等)[3]。
⑸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学院将各级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本学院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遴选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有风险精神且精力充沛的指导教师,建立多渠道训练和选拨机制,确保把所有优秀的有潜力的选手纳入到竞赛队伍中来,设立专业工作室或竞赛工作室,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落到实处。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报考相关职业资格,对获奖及取得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根据学校《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管理条例》申请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最高可折抵6学分。
2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成效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13年起,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经过5年的逐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培养成效。
2.1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自2014年以来,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湖南省“旅游类专业综合技能竞赛”(旅游产品策划、景区新媒体营销策划)、湖南省大学生“互联网+旅游”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高等院校组英语讲解服务冠军、团体一等奖、湖南省旅游旅游规划策划竞赛冠军、一、二等奖等数十项以及“最佳创意奖”、最受企业关注奖”等特殊荣誉。
2.2 旅游业界技术服务机会主动上门,实践环节进入项目+阶段
由于近年连续取得好的竞赛成绩,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主动上门的业界服务机会逐渐增多。2013级(2017届毕业)——2014级学生团队承接了桃花源古镇系列旅游活动策划、乌云界生态园宣传册设计、西洞庭区朝鲜蓟旅游节活动策划、桃花源景区旅游商品设计(获外观设计专利四项)、常德市博物馆山水文化展厅策划项目、湘西花垣中国边城地质科普体验小镇项目策划等。目前,2015级规划策划团队在学院规划策划工作室顶岗实习期间,常德各大景区对学生实习需求出现了项目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品牌推广等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参与业界项目,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意义上进入到了项目+阶段。当学生团队实践成果真正在业界落地,这给专业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2.3 毕业生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以来,毕业生旅游行业内就业人次与比例发生明顯变化。2015届、2016届、2017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别为82、76、65人。根据最新修订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分别以三届毕业生总数为基数进行统计,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人数占比有显著提高,分别为:43%、59%、68%。 同时,旅游行业内就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见图1)三届毕业生旅游行业内就业变化集中体现在旅游相关管理部门、旅游智业岗位(包括旅游咨询、策划规划、旅游文创设计等)明显增加。政府管理部门由2015届0名增加到16、17届的4、5名;旅游智业岗位人数由2015届的1名毕业生上升到11、13名。旅游行业中高端及管理层次就业比例明显趋于增加。
由此可见,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成效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久困扰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的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竞争优势、专业学习缺乏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对形成专业自信、对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影响是巨大的。
3 存在的问题
在5年的應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专业技能师资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与无奈。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体系改革的空间受限。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过程中受制于学分总量区间、校选课预留时段、教学督评条款、校级层面相关教学规章制度等方面,应用型转型灵活性仍欠缺。②创新教学模式思路大于实操。比如,跨专业操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跨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模式各课程教师配合度低。③从业能力型课程师资缺乏。比如,根据行业反馈,旅游规划策划行业对规划制图、项目操作分析能力、新媒体运作能力看重。而目前能够开设这些软件使用课程、项目可行性分析课程、新媒体营销课程的师资缺乏。
4 结语
通过近5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意识到地方性本科院校深度贯彻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旅游管理本科层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进一步将好的措施与思路落到实处:比如,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学管理适应性与灵活度;加大力度从政策上激励教师全情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中来;深入与业界及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合作,解决项目及师资瓶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73-77.
[2] 杨莎莎,邱雪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4(12):85-87.
[3] 刘小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