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
一朵云悠闲地飘浮在空中,四处嬉闹玩耍。它一下子变成一匹驰骋草原的白马。一下子变成一条游弋在蓝天下的白龙,过一会儿它无聊了,又变成一条大鲤鱼。当它遇见一座山或者遭遇了一场寒流,上升的气流再也支撑不住它,它只能往下坠、往下坠,从天上掉落到凡间去。一路上撞击了许多干燥空氣中的尘埃,它全然纯洁,全心全意地包容了这些微小的颗粒,所以它的身体越来越重、越来越灰,最后它简直控制不住自己,以更快的速度坠向地面。砸出一朵小小的水花。“啪”的一声,仿佛人的一声叹息,然后就和灰色的水泥地面混为一体了。
人在岁月中行走又何尝不是这样。年岁越长,到过的地方越多,见过的人越多,灵魂好像就越灰暗,因为人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就像是一个调色盘,把一滴白色加入黑色之中,黑依旧是黑,岿然不动。但如果将一滴黑色加入白色之中。那被染灰的一块地方是很难被掩盖的。
近亲属的死亡无疑是孩童纯白世界中的一点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无疑是痛苦、灰暗、阴邪、恐怖的。文化遗传给我们一个普遍的印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人过世后,还会在阳界徘徊一段时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留恋和不舍。惨死的人,心中怀有怨恨,则会回来报复。然而,无论是怎样的死亡,继续活着的人总是充满了敬畏。大部分情况下,后者要远多于前者。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一斑,比如鲁迅杂文中的“吊死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日本的《百鬼夜行》等。在此种文化熏陶下,从未经历过死亡的孩童突然之间遭遇了一场死亡的典礼,他的心灵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守夜三天,痛哭几次,也许慢慢就过去了,只是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个瞬间,突然想起这个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也有性格内向不轻易表达的,恍然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没发生,只是那个人好像突然不见了,等慢慢从生活中领悟过来,就拥有了细细的、哀哀的疼痛,简直像是慢性病,痊愈不了。
除了最具视觉冲击的死亡,还有升学的不利、感情的挫折、事业的瓶颈纷纷向我们撒灰。我们灰头土脸,掸掸一身的泥土继续前进时,我们的生命重量也就随之增加了。生活充满了苦与累、伤与痛,也有喜和乐、甜和美。我们都不再是原来那个纯白的自己,过去的遗憾都成了现在的叹息。过去的美好都成了金黄色的回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一朵云悠闲地飘浮在空中,四处嬉闹玩耍。它一下子变成一匹驰骋草原的白马。一下子变成一条游弋在蓝天下的白龙,过一会儿它无聊了,又变成一条大鲤鱼。当它遇见一座山或者遭遇了一场寒流,上升的气流再也支撑不住它,它只能往下坠、往下坠,从天上掉落到凡间去。一路上撞击了许多干燥空氣中的尘埃,它全然纯洁,全心全意地包容了这些微小的颗粒,所以它的身体越来越重、越来越灰,最后它简直控制不住自己,以更快的速度坠向地面。砸出一朵小小的水花。“啪”的一声,仿佛人的一声叹息,然后就和灰色的水泥地面混为一体了。
人在岁月中行走又何尝不是这样。年岁越长,到过的地方越多,见过的人越多,灵魂好像就越灰暗,因为人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就像是一个调色盘,把一滴白色加入黑色之中,黑依旧是黑,岿然不动。但如果将一滴黑色加入白色之中。那被染灰的一块地方是很难被掩盖的。
近亲属的死亡无疑是孩童纯白世界中的一点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无疑是痛苦、灰暗、阴邪、恐怖的。文化遗传给我们一个普遍的印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人过世后,还会在阳界徘徊一段时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留恋和不舍。惨死的人,心中怀有怨恨,则会回来报复。然而,无论是怎样的死亡,继续活着的人总是充满了敬畏。大部分情况下,后者要远多于前者。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一斑,比如鲁迅杂文中的“吊死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日本的《百鬼夜行》等。在此种文化熏陶下,从未经历过死亡的孩童突然之间遭遇了一场死亡的典礼,他的心灵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守夜三天,痛哭几次,也许慢慢就过去了,只是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个瞬间,突然想起这个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也有性格内向不轻易表达的,恍然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没发生,只是那个人好像突然不见了,等慢慢从生活中领悟过来,就拥有了细细的、哀哀的疼痛,简直像是慢性病,痊愈不了。
除了最具视觉冲击的死亡,还有升学的不利、感情的挫折、事业的瓶颈纷纷向我们撒灰。我们灰头土脸,掸掸一身的泥土继续前进时,我们的生命重量也就随之增加了。生活充满了苦与累、伤与痛,也有喜和乐、甜和美。我们都不再是原来那个纯白的自己,过去的遗憾都成了现在的叹息。过去的美好都成了金黄色的回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