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为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1]。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病死率为10%~15%,致残率较高,患者治疗后较容易复发[2]。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64±10.47)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28±9.64)岁。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MRI及C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发病较急,病势较为迅猛,患者入院后对突然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急躁等不良心理。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可以使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组织恢复较好的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 病房环境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础的护理理念,而病房护理时基础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日常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的卫生管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打扫,使病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状态,使患者处于环境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避免病房内细菌滋生。
1.2.3 细节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生活行为等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出一套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定期举行关于脑梗死临床护理工作的讨论会,护理人员之间交流护理体会,树立起全体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意识,将护理重点进行明确,将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健全。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大方、得体的行为状态,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文明礼貌,说话时应态度和蔼,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应积极耐心的进行解答。
1.2.4 康复护理
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无重大突破,但是康复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积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活动量进行调整。
1.3 判断标准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的调查采用Fugl-Meyer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S)及(%)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进行组间检验,若数据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3]。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脑梗死患者主要的主观症状为头昏、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等,脑神经症状为假性延髓性麻痹、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舌瘫等,躯体症状为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肢体无力、偏身感觉减退、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等[5]。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的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恢复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6]。
此次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是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强化质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创建护理文化,推荐护理改革委主要原则。此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罗德青.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5):3388-3388.
[2]胡秀玲,刘桂玲.全程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94-95.
[3]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病人的优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294-3294.
[4]周晓红.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12-313.
[5]楼俞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122-122,123.
[6]吴学军.30例脑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4):371-372.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1]。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病死率为10%~15%,致残率较高,患者治疗后较容易复发[2]。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64±10.47)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28±9.64)岁。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MRI及C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发病较急,病势较为迅猛,患者入院后对突然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急躁等不良心理。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可以使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组织恢复较好的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 病房环境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础的护理理念,而病房护理时基础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日常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的卫生管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打扫,使病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状态,使患者处于环境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避免病房内细菌滋生。
1.2.3 细节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生活行为等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出一套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定期举行关于脑梗死临床护理工作的讨论会,护理人员之间交流护理体会,树立起全体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意识,将护理重点进行明确,将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健全。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大方、得体的行为状态,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文明礼貌,说话时应态度和蔼,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应积极耐心的进行解答。
1.2.4 康复护理
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无重大突破,但是康复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积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活动量进行调整。
1.3 判断标准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的调查采用Fugl-Meyer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S)及(%)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进行组间检验,若数据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3]。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脑梗死患者主要的主观症状为头昏、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等,脑神经症状为假性延髓性麻痹、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舌瘫等,躯体症状为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肢体无力、偏身感觉减退、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等[5]。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的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恢复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6]。
此次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是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强化质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创建护理文化,推荐护理改革委主要原则。此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罗德青.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5):3388-3388.
[2]胡秀玲,刘桂玲.全程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94-95.
[3]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病人的优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294-3294.
[4]周晓红.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12-313.
[5]楼俞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122-122,123.
[6]吴学军.30例脑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