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漂洋过海 只为这堂课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购书有感
  乡教承延负我肩,书坊到处觅诗篇。
  平生浅学虽无几,将尽所知荐少年。
   ——王国明
  每年夏天,都有一位老人漂洋过海,从印尼前往中国福建南安市的贵峰村。他是一名印尼华侨,叫王国明,今年已经92岁了。30多年来,王老每年回来就做一件事——教村民们读诗。
  华侨办读诗班 乡村助学三十多年
  福建南安市贵峰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诗村”,常年有诗词爱好者纷沓而至,村民长年受诗词熏陶,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取得的这些成绩,都离不开王国明所开办的读诗班。
  在2019年贵峰读诗班教室的讲台上,王国明正在用闽南语教授诗词。今年这个读诗班已开办到第33期了。
  20世纪80年代,王国明从印尼回到家乡贵峰村探亲。在他的印象里,贵峰村有着“诗礼传家”的传统,吟诗作赋曾是村里常见的景象。但那次返乡,他发现村里人都不爱读诗了,不懂平仄,更别说用传统的闽南语调吟诗了。于是,王国明开始着手要给村里办个读诗班。那时没有现成的教材,在乡下连书都不好买,王国明就想办法自己编教材。经过一年准备,1986年,首期读诗班开班了。当时来了三四十人,大人来看热闹,孩子们则是冲着点心去的。
  怎么能激发村民们读诗的兴趣呢?王国明想起儿时听过老师用传统的“吟唱”方式读诗,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更加有趣。于是,就试着用记忆中的曲调来吟诗。
  这些吟唱的古诗,成了村里的“流行歌曲”。来上读诗班的人越来越多。第三年,课堂也搬到了村里的小礼堂,可坐下300多人。村民读诗的热情越来越高,王国明每年暑假都雷打不动地从印尼回到村里教学。读诗班的一切费用都是王国明自掏腰包,他还给成绩好的学生发奖学金。
  漂洋过海教村民读诗 数十年耕耘缔造“诗村”
  村里的读诗班一办就是34年,王老先生教了3000多首诗词,学员总计一万多人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诚不我欺。村里人一开始是读诗、吟诗,到后来慢慢能作诗了,村里好多诗人。能写诗的超过300人,能吟诗的超过3000人,寫诗作诗真的成了村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之所以教的效果这么好,是因为王国明老人有独特的方法,他教的诗不是念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
  王国明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令人钦佩,吸引了不少知名学者、诗词文人慕名前来交流学习,王剑秋就是其中之一。1997年,来自江西的王剑秋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诗词大会,被王国明吟诵的《相见欢》迷住,毛遂自荐要当他的助教,帮他把各种吟唱调变成乐谱,记录下来。这一帮,就是22年——22年来,只要王国明从印尼回乡教学,王剑秋都雷打不动地从江西赶来贵峰村,熟稔地做起助教工作。
  目前,两人已经整理记录了200多首诗词的吟诵调乐谱。中国诗词吟唱的魅力也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和王老先生一同来中国的印尼帮工娣玲,耳濡目染,也能唱上几句。外国朋友无师自通,本村的乡亲更是将吟诗作诗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村里小学的走廊上,贴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村民们自己写的诗。
  几十年来,王国明不仅把钱花在读诗班上,村里的教学楼,不少也是他出资修建的。对于一些贫困学生,王国明更是倾囊相助。30多年来,他在弘扬诗词文化、助学等方面已经捐资近千万元。除了自己出钱,王国明还借助自己的声望,向海内外的乡贤筹集善款。如今,王国明的年纪越来越大,腿脚不便,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年夏天从印尼坐5个多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回到村里参加读诗班的活动。
  诗礼传家,耕读传家。这就是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陶行知的一句话:“捧得一颗心来,换得一树花开”,王老先生花了30多年,终让失落的传统重回家乡。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昱颖
其他文献
在文化与旅游日趋融合的今天,中国—东盟在文旅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也愈发活跃。对于建交45年的中马两国而言,双方在文旅合作方面既有良好的民意基础,又有市场的不断驱动。在中马两国合作中,文旅合作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中马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又有哪些渊源?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期间对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秘书长拿督依斯汉·依萨(DATUK ISHAM ISHAK)进行了独家专访。 
期刊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的70年光辉岁月,既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飞跃,也有新中国从“走进”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砥砺前行。从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坐标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代中国外交人筚路蓝缕、审时度势、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胸怀,更是一个民族自力更生、坚持发展所追求的大国复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选择关注地位日益凸显的周边外交,并聚焦中国与东盟及成员国的双、多边关系,以
期刊
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防城港市政府主办了两场论坛,地点均位于南宁市五象山庄。这一酒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酒店的地理位置就处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内。选择这一地点举办论坛是否有意为之不得而知,但是结合这两场论坛的内容,可以看出防城港市本次在东博会的表现别出心裁,而其用意是更大的开放。  9月22日举办的防城港市冷链经济推介会暨第四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首次聚焦“共建中越冷链
期刊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果。目前,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级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中心;打造 “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等多个平台,开展了“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行动,帮助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现在在中国就读的东盟留学生超过3.9万人;中国累计派出上千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东盟国家任教……  而在第16届中国—
期刊
2019年8月2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到达中国北京,开启了他长达5日的访华之旅,其行程包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进行高端会谈;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会见;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出席2019年篮球世界杯开幕式等。  这是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的第5次中国之行,也是他2019年时隔4个月第2次来华。中菲高层国家领导人堪称频繁的访问次数,背后意味着中菲关系怎样的发展走向,通过对杜特尔特访华成果梳理,或许可以
期刊
近日,植物性替代食品已经悄然活跃在新加坡各大餐馆的菜单上,开启了新一轮的食品创新。  比如,最近新加坡汉堡品牌肥仔汉堡,向顾客提供了一份“人造肉”菜单,上面包含美国“人造肉”龙头企业“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生产的植物性肉类。这些食品大受欢迎,顾客大排长龙,好评不断。“不可能食品”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众多生产植物性肉类的公司之一。  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现有肉类生
期刊
从电商市场庞大的印尼,到电子支付五花八门的新加坡,再到渴望通过网络与世界连接的老挝,近年来,东盟国家數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特别在电商领域,随着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等“用脚投票”东盟市场,这片毗邻中国的蓝海得到了更多企业的关注。  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行的2019中国—东盟电子商务论坛上,我们既看到了企业对投资东盟电商市场的高度热情,也看
期刊
东南亚是深受国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人气极高。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景,美味的食物,独特的文化,还有着超高的性价比。近些年,去东南亚游览的中国人数不胜数。在旅途中,很多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东南亚的中文地名往往耐人寻味,有些还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南过去通用汉字,地名一般都有相应的中文,故翻译越南地名常需查工具书,不能随意用读音近似的汉字去套译,如Hà N?i(河内)不能译为“哈诺伊”。有些
期刊
随着2019年8月中国政府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就迎来了新一轮高潮。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相关主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而对于已经建立6年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而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推进既是港口城市加强港航合作的新机遇,也是拓展海陆联动的新路径。  放眼国际,当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遇上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期刊
Over the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China-ASEAN comm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as made new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t present, nin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