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我行走在阡陌纵横的田埂上,看着渐沉的夕阳把家家户户门口的大草垛映成金子般的黄,手中把玩着混杂了泥沙的一小团雪,不时拥紧大衣以阻隔寒风,向西山走去。
约莫过了一个小时,我才到达一户人家门口。夜色铺天盖地地袭来,方圆几里纷纷亮起了灯,照亮了半个田野。而面前这家却只有丝丝灯光泄出,仿佛害怕浪费一般。
我抬手轻轻地叩门,然后紧紧地裹住自己,静静等候。“吱”的一声,门开了,一个梳着锅盖头的妹妹探出头来,用水灵的大眼怯生生地望着我。
“请问这是余家吗,卖蜂蜜的?”我微笑着问道。也许是被我的笑容消除了恐惧,她打开门,请我进去,又向里屋喊道:“姐姐,有人来了。”
“姐姐?你爸妈不在家吗?天色这么晚了。”语随念出,我便问了出来。
“爸爸去养蜂了,还没有回来。妈妈……”
“妈妈在外地打工呢!噢,姐姐出来了。”另一个女孩从沙发后冒了出来说。她同样留着锅盖头,有着水灵的眼睛。
“这应该是双胞胎吧,太像了!”我不禁在心中嘀咕。
“阿香、阿甜,还不快招呼客人坐下!”一個扎着马尾辫、眉宇间隐隐透出英气的八岁左右的孩子穿着围裙,端着两盘菜走了出来,“不好意思,爸爸还没回来。您先坐坐,喝口水。”语罢,她腼腆地笑笑,露出两颗白亮的牙,又钻进了里屋。
坐定,我环顾四周,看到掉漆的墙上布满了彩色的图绘。稚嫩的手法、杂乱的色调,令人忍俊不禁。
“嘻嘻,不错吧?我俩画的呢!”
“嗯,真好!”我点着头,借着昏黄的灯光,一幅幅看过去……欣赏了许久,才听到余叔叔的声音:“香香、甜甜、青子,我回来了。”
“爸爸。”两个妹妹扑到父亲怀里。
“好,好,哎,有客人来了?”他抬起头,看见我。
“余叔,我来买蜂蜜。”我向他表明来意,“要40瓶,多少钱?”
“40瓶?这么多,让我算算……嗯,袁家的小伙子,是吧?那就4000元吧。”他从我的眼中读出了迷惑,又补充道,“一瓶两斤呢!”这才摘下蜂帽。
“爸妈,吃饭了!”余叔向里头一喊,又回头向我说,“我爸爸有点耳背,听不清楚,我妈她……”
“你妈怎么了?”我追问道,但又立刻意识到这样不对。
“她没事,你不算外人,她是个盲人。”余叔一边搬运着蜂蜜,一边对我说。
“孩子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小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可大着呢。”我看着余叔黝黑的脸,抬起另一箱蜂蜜问道。
“别别别,你是客人,还是我来吧。孩子她妈,唉,不说也罢。”他垂下眼帘,叹了口气。
奇怪,不是在打工吗?这是咋了?我不由得想到。后来,我才从外婆口中得知孩子妈妈因受不了这种苦,独自一人跑回了娘家。
“谢谢啊。”我从口袋里拿出4000元,递给余叔。
“你一个人拿得了这么多吗?”余叔看着我说道,“我送送你吧!”
然后,我们在夜晚的寒风中走了一个小时,却不曾感到寒冷,只把欢笑撒向田间。只是委屈了余叔没吃晚饭送我一程。
回到家,打开瓶子,一股浓香扑面而来。金黄透亮的色泽、半稠半坚的质地,无一不显示着此乃上品蜂蜜。沾一点,放入口中细品,甜入心间。
也许是蜂蜜的甜,掩盖了这家的苦;也许是蜂蜜的真,彰显了这家的诚。望这香甜的蜜,将这努力的一家粘得更牢,粘得更紧!
(指导老师:万向群)
点评
文章记叙了“我”雪夜去余家买40瓶蜂蜜的故事,表现了余叔一家团结奋斗、苦中作乐的精神,主题积极。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在描写中推进叙事,让读者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甜蜜,细节具体,带有小说文体的特质。不足之处在于人物和情节的驾驭上略显稚嫩,“我”首次与余家人交往,却介入对方世界(人生伤痛)过深。(段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