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城市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更多的亲密接触,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庭院;空中花园;居住环境
1、引言
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蕴涵着传统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它的空间围合形式和空间构成,以及它在建筑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其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庭院反映的是对土地的眷恋,是将再现的自然植入现代生活方式中,是人们对居住的一种观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种积淀。庭院有着一种密集与疏散、对称与协调、严整与均衡之美。庭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正所谓居住改变气质,气质改变文化,而文化又进一步左右居住形态的选择。庭院一直是国人居住的一个情节,曾经庭院也只是别墅的专利,但是这种庭院目前已经大量出现于高层住宅中。从最初的入户花园,到内嵌式空中庭院,从200平方米的大宅到40平方米的小户型,空中庭院俨然成为了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的风尚。本文笔者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城市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更多的亲密接触,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2 “庭院”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建筑院落形式由来以久,从可考证的商代庭院遗址开始,已有3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 建筑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理性的思考,开始主动去创造建筑空间,以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作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居住建筑庭院空间,特别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引入自然风光以亲近自然,建筑不仅融入了自然,而且使建筑的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代表着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形态的精髓。
在建筑空间中引入自然的方法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形成院落空间,这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早有见证,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中央设有供承接雨水的水池的天井形式。 另外,国外建筑的中庭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只是在庭院基础上加盖屋顶。 如今,中庭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其中,赋予了建筑内部空间以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3 现代居住趋势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与经济科技社会的飞跃发展同步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不仅建设规模是世界上空前的,而且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人居理想。然而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社会阶段,城市建筑的水平延展趋势逐渐被垂直的高层建筑所打破,我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城市小区及人为加工程度很高的城市广场上,当你渴望美好的庭院生活的时候,我们却要去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口与土地问题,人口不断增多和聚集,城市目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的问题,高层住宅则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层居住建筑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4高层庭院住宅的实现性和可行性
想在城市中实现庭院居住,以享受空气的清新和宁静,“空中庭院”成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内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很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于是“空中花园”“空中庭院”的住宅应运而生,以至许多业主们已经把“空中花园”的概念作为必须的设计任务要求提出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小区内的大环境越来越变成仅供观赏的画面,于是与起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空中花园成为城市集合住宅的追求。这种花园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的阳台、露台形式,作为阳台、露台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存在于挑空楼层中的一个悬空的露天花园。此类庭院空间可以实现空间由私密性——半公共、半私密——公共性的递进关系,使每一户既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又能在公共的庭院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彼此的欣赏和信任。例如在日本,很多小区的集合住宅在三层以上往往设有公共的“类地面空间”,而且设有直接上三层的电梯和楼梯,让三层以上的住户消除远离地面的孤独感,拉近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距离。对于生活概念和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以及受经济条件约束的中国居民来说,人们目前给予更多关注的往往是私人的空中花园。我们可以把这类私家庭院的集合住宅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庭院”集合住宅,另一类是“前庭院”集合住宅。这两类空中庭院所形成的空间意向有着不同的特点。
4.1“内庭院”集合住宅
这种“内庭院”形式通常可将每户的起居室与其相邻的卧室共同设置一个大露台,并每隔一层露台把位置左右错开,使每户形成一个两层高的内院式空中花园,这样使空中花园既满足基本尺度的要求,又能使空間不至过于低矮、压抑。根据此户型,也可以变形出小型的跃层住宅,使每个两层高的庭院上下层均有自家的窗户,可完全消除住宅的私密性干扰。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曾提出“别墅大厦”的构想,他的设计构想是一栋5 层高的大楼,共有100 户,每户包括两层复式空间,并拥有自己的空中花园。来自印度的建筑大师柯里亚名作“甘城章嘉公寓”属于点式内庭院住宅,它利用错层来实现每户一层半的室内空间,采用局部两层的内凹空间,同样可产生两层高的空中花园。此类住宅与前一类的重要区别在于:前一类适于进行单元拼接,后一种只能作为点式处理。当然这样的“内庭院”住宅在结构处理上会比较复杂,造价相对也会高于普通住宅。
4.2“前庭院”集合住宅
有的专家称此类庭院空间为“观景前室”或“入户花园”,这种空间概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居、餐厅和“ 前庭”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前庭院”住宅中,入户必须经过院子,在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功能在这个“空中花园”中进行。 比如洗衣就可以在前院进行,从而实现生活中有休闲,休闲中有生活。 前院空间的活动成为生活的前奏,大大增加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和层次感。 这种空中花园可采取每层之间平行布置或错位布置。
总之,无论是“内庭院”集合住宅还是“前庭院”集合住宅,都是现代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作为设计师和开发商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切不可仅仅为了创新而一味追求新产品,只有有选择性的应用才是理智的态度。
5结束语
以庭院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将成为中国传统居住新的概念,在高层住宅的居住模式下虽然牺牲一定的面积,但得到了更重要的人性回归,符合古代先哲们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的关系,高层庭院住宅将成为当今科技发展和未来居住建筑的主流,是一种新概念的住宅形式。
注:文章内所涉及的公式及图表请用PDF查看
关键词:庭院;空中花园;居住环境
1、引言
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蕴涵着传统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它的空间围合形式和空间构成,以及它在建筑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其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庭院反映的是对土地的眷恋,是将再现的自然植入现代生活方式中,是人们对居住的一种观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种积淀。庭院有着一种密集与疏散、对称与协调、严整与均衡之美。庭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正所谓居住改变气质,气质改变文化,而文化又进一步左右居住形态的选择。庭院一直是国人居住的一个情节,曾经庭院也只是别墅的专利,但是这种庭院目前已经大量出现于高层住宅中。从最初的入户花园,到内嵌式空中庭院,从200平方米的大宅到40平方米的小户型,空中庭院俨然成为了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的风尚。本文笔者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城市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更多的亲密接触,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2 “庭院”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建筑院落形式由来以久,从可考证的商代庭院遗址开始,已有3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 建筑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理性的思考,开始主动去创造建筑空间,以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作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居住建筑庭院空间,特别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引入自然风光以亲近自然,建筑不仅融入了自然,而且使建筑的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代表着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形态的精髓。
在建筑空间中引入自然的方法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形成院落空间,这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早有见证,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中央设有供承接雨水的水池的天井形式。 另外,国外建筑的中庭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只是在庭院基础上加盖屋顶。 如今,中庭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其中,赋予了建筑内部空间以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3 现代居住趋势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与经济科技社会的飞跃发展同步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不仅建设规模是世界上空前的,而且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人居理想。然而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社会阶段,城市建筑的水平延展趋势逐渐被垂直的高层建筑所打破,我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城市小区及人为加工程度很高的城市广场上,当你渴望美好的庭院生活的时候,我们却要去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口与土地问题,人口不断增多和聚集,城市目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的问题,高层住宅则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层居住建筑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4高层庭院住宅的实现性和可行性
想在城市中实现庭院居住,以享受空气的清新和宁静,“空中庭院”成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内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很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于是“空中花园”“空中庭院”的住宅应运而生,以至许多业主们已经把“空中花园”的概念作为必须的设计任务要求提出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小区内的大环境越来越变成仅供观赏的画面,于是与起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空中花园成为城市集合住宅的追求。这种花园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的阳台、露台形式,作为阳台、露台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存在于挑空楼层中的一个悬空的露天花园。此类庭院空间可以实现空间由私密性——半公共、半私密——公共性的递进关系,使每一户既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又能在公共的庭院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彼此的欣赏和信任。例如在日本,很多小区的集合住宅在三层以上往往设有公共的“类地面空间”,而且设有直接上三层的电梯和楼梯,让三层以上的住户消除远离地面的孤独感,拉近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距离。对于生活概念和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以及受经济条件约束的中国居民来说,人们目前给予更多关注的往往是私人的空中花园。我们可以把这类私家庭院的集合住宅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庭院”集合住宅,另一类是“前庭院”集合住宅。这两类空中庭院所形成的空间意向有着不同的特点。
4.1“内庭院”集合住宅
这种“内庭院”形式通常可将每户的起居室与其相邻的卧室共同设置一个大露台,并每隔一层露台把位置左右错开,使每户形成一个两层高的内院式空中花园,这样使空中花园既满足基本尺度的要求,又能使空間不至过于低矮、压抑。根据此户型,也可以变形出小型的跃层住宅,使每个两层高的庭院上下层均有自家的窗户,可完全消除住宅的私密性干扰。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曾提出“别墅大厦”的构想,他的设计构想是一栋5 层高的大楼,共有100 户,每户包括两层复式空间,并拥有自己的空中花园。来自印度的建筑大师柯里亚名作“甘城章嘉公寓”属于点式内庭院住宅,它利用错层来实现每户一层半的室内空间,采用局部两层的内凹空间,同样可产生两层高的空中花园。此类住宅与前一类的重要区别在于:前一类适于进行单元拼接,后一种只能作为点式处理。当然这样的“内庭院”住宅在结构处理上会比较复杂,造价相对也会高于普通住宅。
4.2“前庭院”集合住宅
有的专家称此类庭院空间为“观景前室”或“入户花园”,这种空间概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居、餐厅和“ 前庭”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前庭院”住宅中,入户必须经过院子,在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功能在这个“空中花园”中进行。 比如洗衣就可以在前院进行,从而实现生活中有休闲,休闲中有生活。 前院空间的活动成为生活的前奏,大大增加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和层次感。 这种空中花园可采取每层之间平行布置或错位布置。
总之,无论是“内庭院”集合住宅还是“前庭院”集合住宅,都是现代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作为设计师和开发商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切不可仅仅为了创新而一味追求新产品,只有有选择性的应用才是理智的态度。
5结束语
以庭院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将成为中国传统居住新的概念,在高层住宅的居住模式下虽然牺牲一定的面积,但得到了更重要的人性回归,符合古代先哲们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的关系,高层庭院住宅将成为当今科技发展和未来居住建筑的主流,是一种新概念的住宅形式。
注:文章内所涉及的公式及图表请用PDF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