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为什么这些疾病会结伴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呢?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性疾病的祸根
如果说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性疾病是冰山一角的话,那胰岛素抵抗就是偌大冰山的基底。在疾病的早期,高胰岛素血症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使心率加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高血压。另外,胰岛素抵抗还使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受阻,使得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引发了2型糖尿病。所以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也是引发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的祸根。
“壮火食气”与清热泻火
在我国古代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论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是指身体里亢盛的火热之气,“少火”是指身体里温柔和缓的阳气,两者同源而生,“壮火”亢盛,“少火”平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亢盛的火邪使正气衰退,温和的阳气可以使正气壮盛;亢盛的火邪消损正气,温和的阳气能够资助正气;亢盛的火邪耗散正气,温和的阳气能够生发正气。对身体而言,温和的阳气能够温煦机体,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亢盛的火热之气则会消散人体的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换句话说,人体内血糖、血脂等代谢物质及其调节激素保持正常水平时,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也就是温和的“少火”能够激发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维护人体的正气。
伴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和过多的致炎症因子导致B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与《内经》“壮火食气”的发病理论非常一致,“壮火”也就是人体过度亢盛的代谢机能和过多的代谢产物、内分泌激素以及炎症介质,它们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而B细胞损害是机体正气受损害进一步加重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方法.有助于平抑亢盛的内热、内火,使身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消除或者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避免或者延缓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抵抗患者常表现为饥饿、饭量大、肥胖、口干、口臭、喝水多,心烦、失眠、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尿频等症状,日久可伴有乏力、气短、头晕、心慌、腰酸、腿软、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都是内热耗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虚、阴虚而出现的症状。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饮食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视对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调理.提倡用《内经》中的“脾瘅”为其病名.主要是说患者贪吃多食,不喜欢体力活动.水谷之气充以机体,形成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血糖异常。针对患者营养和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可以采用中医辨证饮食治疗进行调理,其中,清热泻火则是常用的方法。
肺胃实热证:表现为口干、口渴,饥饿、大便干等症状,主张患者食用小米绿豆白萝卜粥,清理肺胃实热。
胃肠结热证:表现为饥饿、口臭、贪食、腹胀、大便干等症状,采用芹菜萝卜菜团子食疗,泻下胃肠实火。
燥热伤阴证:表现为口干、口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症状,可以食用水萝卜苦瓜生菜饺子,养阴清热。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辨证施治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加以过食醇酒肥甘、辛辣煎炸、情志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根据《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方法,可按患者不同的体质进行药物治疗。其中,阳明胃实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肝旺体质之人,都比较容易存在胰岛素抵抗。
阳明胃实体质主要表现为:体格健壮、肌肉结实、食欲亢进、能吃能睡、聪明能干、大便偏干,治疗可以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清热泻火。方药如下:熟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
少阳肝郁体质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情绪悲观。心情抑郁、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可以用丹栀逍遥散清解郁热。方药如下:丹皮12克,炒栀子10克,当归10克,芍药15克,茯苓1 5克,炒白术15克,柴胡10克,炙甘草6克。
厥阴肝旺体质主要表现为:情绪急躁、颜面潮红、心烦口苦、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清热治疗。方药如下: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先煎),栀子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茯神10克。
(编辑/李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