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悲痛,举世震惊。北京市档案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更是捐出了“特殊党费”,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北京市档案局及时作出部署,于2008年6月2日印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转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全市档案部门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好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并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以档为鉴,为党和国家大局工作服务,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一是及时收集、整理抗震救灾档案工作。以档为鉴,首先就得有档案资料。据报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3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向唐山市政府发文,希望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成形的经验。唐山市档案局尘封多年的唐山地震灾后重建档案,被开箱取出。到15日,唐山市紧急编写、印发的《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迅速由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分发灾区,并利用网络及其他宣传媒体介绍给灾区群众。17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就称赞说“这些专报很管用”。因为唐山大地震档案收集很全,才能在这次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也迅速作出反应,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北京市派出医疗救援队前往灾区救援,许多北京市民志愿前往灾区服务,北京市还接纳灾区学生就读、灾区劳务工到京就业,北京市还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市灾区重建,北京市也积极做好防震防灾准备……北京市档案工作者要将这些抗震救灾档案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为国家和社会保存齐全完整的档案。档案收集工作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方能做好。
二是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地震档案信息资源。以档为鉴,重在开发。我国是地震多发区,我国人民在千百年来同大自然和地震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的档案资料。北京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震中位于平谷、三河,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蓟州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法国人杜赫描述“埋藏在废墟内的有四百多人,邻县通州有三万多人压死”。震级之大、破坏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虽然不在震中,但亦有波及。这次汶川大地震北京也有震感。地震是天灾,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但搜集、整理历史上北京抗震救灾的档案资料,既可为北京市防震措施服务,也可为地震灾区重建做贡献。
因此,收集整理和保管好档案,并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好档案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进一步实现档案的价值。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北京市档案工作者要加强责任意识,除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外,还要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抗震救灾档案,为国家和社会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档案资源优势,深入研究馆室藏,做好地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以档为鉴,服务社会,则不仅可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还能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力度,从而提高档案工作对社会的贡献率。现在汛期又到了,我们相信,档案不仅在抗震救灾中能作出贡献,在防洪防汛中也一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北京市档案局及时作出部署,于2008年6月2日印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转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全市档案部门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好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并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以档为鉴,为党和国家大局工作服务,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一是及时收集、整理抗震救灾档案工作。以档为鉴,首先就得有档案资料。据报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3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向唐山市政府发文,希望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成形的经验。唐山市档案局尘封多年的唐山地震灾后重建档案,被开箱取出。到15日,唐山市紧急编写、印发的《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迅速由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分发灾区,并利用网络及其他宣传媒体介绍给灾区群众。17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就称赞说“这些专报很管用”。因为唐山大地震档案收集很全,才能在这次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也迅速作出反应,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北京市派出医疗救援队前往灾区救援,许多北京市民志愿前往灾区服务,北京市还接纳灾区学生就读、灾区劳务工到京就业,北京市还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市灾区重建,北京市也积极做好防震防灾准备……北京市档案工作者要将这些抗震救灾档案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为国家和社会保存齐全完整的档案。档案收集工作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方能做好。
二是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地震档案信息资源。以档为鉴,重在开发。我国是地震多发区,我国人民在千百年来同大自然和地震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的档案资料。北京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震中位于平谷、三河,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蓟州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法国人杜赫描述“埋藏在废墟内的有四百多人,邻县通州有三万多人压死”。震级之大、破坏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虽然不在震中,但亦有波及。这次汶川大地震北京也有震感。地震是天灾,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但搜集、整理历史上北京抗震救灾的档案资料,既可为北京市防震措施服务,也可为地震灾区重建做贡献。
因此,收集整理和保管好档案,并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好档案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进一步实现档案的价值。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北京市档案工作者要加强责任意识,除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外,还要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抗震救灾档案,为国家和社会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档案资源优势,深入研究馆室藏,做好地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以档为鉴,服务社会,则不仅可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还能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力度,从而提高档案工作对社会的贡献率。现在汛期又到了,我们相信,档案不仅在抗震救灾中能作出贡献,在防洪防汛中也一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