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新课程背景出发,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现状,以及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我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从曾子思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选编曾子的相关言论和故事形成课程内容体系,开展少年君子活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经典文化、地域文化、节日文化等体验教育,将曾子思想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君子规范,转化为青少年的君子德行,培养学生成长为爱国志远、孝悌爱亲、仁爱友善的新时代少年。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一、思考与提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德育教育又被重新提升到了与教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德育课程化是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小学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途径,也是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个重大举措。可以看到,如今青少年道德缺失严重,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刻苦求学的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德育过于重视文本教育。文本教育以诵读、理解为主,缺乏实践体验。
  国家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倡导开展校外研学旅行体验教育活动,使传统文化教育落地落实。
  我校所在区域是曾子的子孙的生活地。缘于此,我们立足地域文化,进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曾子做君子”实践性校本课程的开发。
  何为君子?君子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曾子从各方面阐述了君子人格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例如:“君子义以为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次活动是结合地方特色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是对现行德育课程的丰富拓展。我校开展的君子教育,对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养青少年成长为爱国志远、孝悌爱亲、仁爱友善、勇敢正义、感恩明礼、好学笃行、质朴诚信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弥补青少年道德缺失现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二、“学曾子做君子”实践性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曾子做君子”实践性校本课程遵循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传统,重视实践,内外结合,知行合一。立足传统,就是从曾子思想中,从传统教育经验中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智慧,并注意避免走进“复古”的误区。重视实践,就是针对当下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展开研究,开展实践体验教育。内外结合,就是把环境文化、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等外在形式的学习,与自省修身内化品德结合起来。知行合一,就是读书与力行合一,诵读经典与立身做人并重,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气节的人才。
  (一)建设生活德育课程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不能在缺乏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教师的主观意识任意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开设稳定的项目内容,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稳定的课程体系。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德育更多的是规则化的道德教育,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建设符合公德及私德的课程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仅限于规则层面,无须上升到原则层面或是理想层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程中来,使学生通过学习将其实践体验内化为道德认知及道德行为,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稳固的道德行为。问题层面的道德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每个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现实中的道德教育现象作为问题层面的德育课程,可以大大提高校本德育课程的生动性、鲜活性。
  (二)加强学科渗透的开发
  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将学科知识通过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好地体现出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渗透,将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吸纳更多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三)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模式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与习惯养成,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发展的,相应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价也要突出发展性原则,对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情况、形成的体验与感悟等进行重点评价,将个人的情感取向、思维品质、德性品质的变化与发展作为侧重点,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其道德意识,提升其道德素质。其次,侧重多个评价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校本课程的形式主要包括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课程评价也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不能一味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层面,科学、有效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思想与精神的变化情况。
  三、“学曾子做君子”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设计
  第一,以曾子思想为体系的经典文化课程内容设计。
  曾子关于君子的思想对于后人的精神发展影响深远,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用而不知,成为人们立身处世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该怎样编选曾子思想相关内容形成体系来引导青少年“做君子”呢?忠、孝、仁、义、礼、智、信是曾子思想中重要的君子品德,我们将这七个主题作为引导青少年“做君子”的主要规范,参照古人“修齐治平”的治学修身层次,将这七个主题依次解释出不同层次的内涵,层次不同的内涵也就形成层次不同的德育目标。例如,忠,可从对己、对人、对事业、对家庭、对国家等层面分类,设计出尽己为忠、与人为忠、忠于职守、忠孝两全、精忠报国等德育目标。再對应这七个主题分别选取同一主题的《论语》章句和相应的圣贤故事来进行具体阐释,就形成了以七德思想为灵魂、以儒家经典为骨架、以圣贤故事为血肉的君子教育课程体系。横向上,每个年级平推递进,都将培养忠、孝、仁、义、礼、智、信理想人格的君子作为教育目标;纵向上,同一主题的教育目标螺旋上升。在每一课时的编排上以“学、问、思、辨、行”的内在逻辑为指导,设计学问经典、思辨事理、笃行正身等板块,把儒家经典与圣贤故事结合起来,把学习经典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解决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做的问题。   这个体系既衔接贯通又板块分明,不仅方便教师开展君子主题教育,对学生的进步要求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德行达到哪个层次就评选为哪个层次的少年君子,如见义勇为少年君子、诚实守信少年君子等,及时颁发相应荣誉证书或标志以资鼓励。可喜的是,在这种君子教育的激励中,学生不断进步,许多美德又在他们身上闪光。
  第二,少年君子活动课程的实施。
  有了好的经典课程内容,还需要恰当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实践证明,实现“做君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开展君子活动。因为只有亲自践行,经典才能人脑人心,一生受用。实践中,我们以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指导,开展了君子章、君子情、君子志、君子行、君子台、君子榜等少年君子行动。
  1.君子章
  君子章是诵读国学经典,以获得道德认识和指导的道德实践。主张原典诵读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既诵读整本的《论语》等经典,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又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学生立身做人的实践。其中一个好的做法是排演经典微剧,将经典情境化、生活化,在排演中,圣贤的思想不知不觉已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
  2.君子情、君子志
  这是围绕“学圣贤做君子”开展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激发道德情感,砥砺道德意志。为什么讲圣贤故事?因为圣贤故事就是传统文化最具体的阐释,最有力的注解。首先是讲好古代的圣贤故事和现代革命先辈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做爱国志远少年君子。其次是讲好乡村乡贤们勤劳善良的故事,培养学生做勇敢正义少年君子。再次是讲好身边的故事,发扬刻苦求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做好学笃行、仁爱友善少年君子。规章守则、条条框框是生冷的文字,故事是温暖的生命關怀。实践证明,学生如能记诵百则圣贤故事,这百则圣贤故事就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北极星,犹如百盏明灯照亮他们心灵的天空。
  3.君子行
  君子行是依据学段目标,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和活用经典的指导思想,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维互动”,实现德育时空和资源的优势互补,保证德育过程的时效性的途径。
  学校重视习惯养成,突出礼仪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做感恩明礼少年君子。编写君子规范歌谣,演练君子操,以生动的形式将修习君子品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中。通过开展开笔礼、拜师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礼仪体验活动和“礼仪小导游…‘文明劝导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心中产生庄严的仪式感,知耻明礼,修习谦谦君子之风。
  家庭层面传承家庭美德,以孝亲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做孝悌爱亲少年君子。具体实施设计为五个环节:导一知一行一悟一评。导,以生活中的不孝问题和孝心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知,探究孝的文字起源及内涵,诵读孝之经典,讲述子路负米养亲等故事;行,反思孝德缺失的错误行为,通过为父母洗一次衣服、过一次生日、做一张感恩卡等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悟,通过反思“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等伦理问题深化对孝的认识;评,开展“孝德之星”评选,争做孝悌爱亲少年君子。
  第三,德育研学行。
  开发的“跟着曾子去游学”模拟研学项目克服了远行游学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在校园的曾子长廊上,模拟重走从曾子出生到去世的人生之路,倾听曾子的故事,特别是回到《论语》产生的实景去学习《论语》,这不仅加深了对曾子的理解,也使“学曾子”更具体化了。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与需要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课程虽有既定或生成的内容,但仍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并做适当调整。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活性、兴趣性、探究性原则,通过自主体验、交流、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落实目标。
  (二)与生活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在了解其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兴趣爱好等基础上,使课程实施生活化、儿童化,趣味性、多样性、可选择性,贴近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活动、感悟、成长。
  (三)与学科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各学科教材内容、教法特点的共性与个性,挖掘内涵,找准结合点,使课堂教学与校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有自信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动脑思考、动手体验、收获感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四)与阵地相结合
  注重课程实施与教育阵地相结合。校内外的教育阵地林林总总,有些看似缺乏充裕的时间(晨会、红领巾广播等),有些又似乎无声无力(橱窗、板报等),但是,环境影响的力量、持之以恒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程实施应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内心体验和收获充分展现出来,让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均得到充分发展,以达到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
  五、收获与成效
  “学曾子做君子”实践性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氛围逐渐浓郁起来。校园内人人彬彬有礼,个个好学上进。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一次孝亲体验教育活动中,一个平时淘气的学生说:“读了‘弟子人则孝,出则悌’,懂得了孝敬的道理,以后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帮他们干活,好好学习。”校园里红红的海棠果、金黄的梨杏没有一个学生采摘……从许多细节印证了传统文化教育之于育人的重要性。学校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鲜明,也先后被评为“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学校…‘番禺区安全文明校园”等。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十分丰富。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必须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因而,学校德育须从目标、内容、实施等人手,进行整体规划,既相对稳定,又有即时生成,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殿卿.孔子美德树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2]骆承烈.洙泗归元[M].香港:中国孔子文化出版社,2015.
  [3]张岱年.孔子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李成泉.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山区学校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在高考备考中失去先机。教师通过微课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不仅在目前的高考形势下对山区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就山区高中化学的教学,借助微课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论述,提出利用学习动机策略和自主学习环境营造的策略来提升山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推动山区高中
摘要:“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其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通过展示部分教学片断,分析如何利用“植树”问题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数学思想  一、小学“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过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前者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易忽视在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发挥自主学习性;后者教师过度主导,容易让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如细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帮互助;交流研究成果,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
【摘 要】在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此,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总结了“依标靠本,夯实基础”“勤于积累,准确把握”“善于联系,巧于整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中考,还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党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需要;美术的教育与教学,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条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上好美术课,培养美育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增
摘 要:数学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品质等,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感知和理解数学,重视学习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
摘 要: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音标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英语单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由于音标教学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音标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不能一下把所有的音标灌输给学生,而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后要注重多加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课是否应进行音标教学,从专家到一线教师,
【摘 要】本文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共情,运用其提倡的儿童观及德育观,围绕学校“阳光德育”的具体目标和实际需求,将“同情地理解”、“宽容与支持”、“协助学生克服困难”等技巧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顺利地转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共情理论;阳光德育;学生工作  “共情”本来是属于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概念,随着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被越来越多
摘 要:“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背景下,“研学后教”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同时也逐渐引导初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文章主要探究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路径和改善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有效性  “研學后教”的教学理念是由“教”转为“学”的变革,重在发挥学生主体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步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内容的课堂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从观察、想象、操作等策略中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