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学惠大姐姐
1969年10月26日,我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还未下车,车站上口号声已是此起彼伏:“热烈欢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热烈欢迎北京来的客人!”一看到这个场面,我们早已把想家的事儿置之脑后,激动地叫着喊着抢着下车。几天的硬座坐下来,下车后快不会走路了,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只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微笑着迎上前来,向我们问好。
“呀,她没有手!”我差点喊出声来。
随她一起来的同志发现了我们诧异的神情,便向我们介绍道:“同学们,这位就是与坏人做斗争的徐学惠同志。”他的话还没讲完,就被一片掌声淹没了。
我们在上学时曾经学过徐学惠大姐姐的英雄事迹。1959年在云南边境某国营农场营业所,18岁的女出纳员徐学惠工作到深夜才休息。凌晨四点左右,忽然听到一阵不寻常的声响,几把钢刀对准她了的胸膛。她一面大声呼喊“来人哪,抓土匪”,一面紧紧抱住了内装五六万元现款的铁箱,匪徒举起长刀砍断她的双手。住在附近的转业军人王天林闻声持枪赶过来,击毙扛铁箱的土匪,夺下铁箱,徐学惠苏醒后第一句话就是:“匪徒呢?钱箱还在不在?”……我们就要去边疆农场,当年的英雄就在面前,大家纷纷抢着上前与英雄见面,场面十分震撼人心。
多美的“黄色歌曲”
欢迎仪式结束,我们乘车来到云南大学。教学楼已改为接待知青的临时住所,每间教室都铺好地铺。累极了,只想躺下来。晚上,省革委为我们举办了一台文艺晚会,记忆最深的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表演的节目。
第二天一早,我们分乘几辆卡车远去。卡车上有几位北京知青搭车回农场,他们自我介绍是黎明农场的,我们请他们讲农场,他们总推说到了就知道了,沿途为我们做的解说极为精彩:我们被滇池的美丽壮观迷住了,以后我们云南兵团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滇池圆舞曲》,就是美丽滇池的真实写照,只可惜那时被定性为“黄色歌曲”。
如今再听听那歌词有多美:“曙光像轻纱漂浮在滇池上,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睡美人儿躺在滇池上……”
顺着老知青的指点远远望去,滇池旁的西山有一段山脉真好似一位长头发的美丽姑娘静静地仰卧在那里,好似睡美人。但是,好心情很快就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所代替。卡车在颠簸不平的石子路疾驶,我开始晕车了。五腑六脏似乎在翻腾,最后吐的都是苦水了。我是不想说一句话,不想吃一口饭,那滋味就别提多难受了。
“欢迎水利大军!”
“小妹妹,路还远,再难受也要吃一点东西,不然身体会垮掉的。”我接受了老知青的忠告,每天再晕车也坚持吃点儿东西。
记得到杨武的那天,天已完全黑下来,靠几只火把,我们踉踉跄跄相互搀扶着来到了一所小学校。这是一间大教室,铺的是地铺,黑漆漆的只有两只蜡烛像鬼火一样忽明忽暗。我的眼泪又止不住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丝睡意,突然被一声惨叫惊醒:“妈妈,我害怕呀,我想您呀!”就在这寂静的深夜,开始是一片轻轻的啜泣声,而后就是一片哭声。唉!一夜没合眼。
以后的路程,除了吐就是睡,第四天车开到了勐海的县城。说是县城,其实也就有那么几间临街房,有一个客车站,一个商店,街上人很少。一幅红色横标“热烈欢迎水利大军!”令我们面面相觑:没有谁讲过我们是水利大军呀!
待一切安排好吃过晚饭去看勐海县宣传队演出时,才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真实身份——水利兵团,为边疆人民修水库。
美丽的傣家寨子
第二天卡车把我们拉到曼旺寨子,一座漂亮的傣族村落。我们几个女生暂时被分到一位傣族老乡家里,调整休息两天后分连队,然后搬到另外一座寨子去。我被分到二营九连。同连队的几个姐妹,互相帮助背着行李,顶着烈日,疲惫不堪地向曼洪寨走去。
在路上很快我就结识了李瑞春,她像大姐姐一样。她喜爱文学,两条长长的辫子,大而亮的眸子总闪烁着忧郁的目光。我们相互吐露着心声,哭着笑着,相见恨晚……
我们六个女生住在一位傣族大嫂的家里。大嫂很爱清洁,竹楼里总是打扫得干干静静,虽然是初次接待知青。傣族的风俗习惯比较多,例如:梳头不许在竹楼里面,就寝的地方不允许外人看等等,我们女生很是小心翼翼的。
寨子的风景太美了!高高的大青树枝繁叶茂,有的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还有许多许多我们叫不出名的树,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被绿色所包围,可在当时谁能意识到这块神秘的土地日后会成为旅游胜地呢!
傣族姑娘的奇装异服让我们眼花缭乱,最令人叫绝的是她们担起水桶走在路上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傣族许多美丽的传说都与水有关,他们认为水是最神圣的。傣家的水井很别致,远处看就像一个小亭子一座庙宇,在建筑物的中间则有一口井,水清凉透顶。井边打水的工具是一只竹水舀,一尺多长较粗的竹筒固定在一根长长的竹杆上。我们刚开始打水时,一舀打上来没有多少水,光学习打水就用了好长时间。
“新”的生活……
寨子里的空气新鲜极了,给人感觉总是在清晨,那略带草香、花香、泥土香的味道令人心醉。刚到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熟悉所在的地方、帮傣族老乡干点农活——在收割完稻子的稻田里捆扎稻草。劳动休息时,躺在那软软的稻草堆上,嘴里咀嚼着略带甜味儿的稻草根,看着蔚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不停地变换着造型,远处老水牛悠哉游哉地吃草散步,不时还用它那特有的“男低音”吟唱两句,我第一次感到了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滋味儿……
白天干一天活儿,晚上吃过饭,到水井边,用那根长长的用竹子做的水舀打上清凉的水,或到在水桶里,或到在脸盆里,回到竹楼擦洗干净。之后,我便与瑞春大姐一同散步到水塘边。银色的月光,洒满恬静的傣家村寨,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水塘倒映着竹林和一些不知名的树影。这优美的夜景让我又迷醉又伤感。想家,想家,只要一想起亲人就泪流满面。每到这时,瑞春大姐那略带沙哑的软软的亲切的话语就会在我耳旁响起。她劝慰我,给我讲许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讲历史,讲文学,讲故事。
那时候初来乍到,一切都很新鲜。年龄也小,从来没想过那么多,只是认真地觉得,在我的心目中瑞春姐姐就像一位女神,我庆幸自己能被这样一位姐姐呵护着……
(责编/达姗)
1969年10月26日,我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还未下车,车站上口号声已是此起彼伏:“热烈欢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热烈欢迎北京来的客人!”一看到这个场面,我们早已把想家的事儿置之脑后,激动地叫着喊着抢着下车。几天的硬座坐下来,下车后快不会走路了,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只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微笑着迎上前来,向我们问好。
“呀,她没有手!”我差点喊出声来。
随她一起来的同志发现了我们诧异的神情,便向我们介绍道:“同学们,这位就是与坏人做斗争的徐学惠同志。”他的话还没讲完,就被一片掌声淹没了。
我们在上学时曾经学过徐学惠大姐姐的英雄事迹。1959年在云南边境某国营农场营业所,18岁的女出纳员徐学惠工作到深夜才休息。凌晨四点左右,忽然听到一阵不寻常的声响,几把钢刀对准她了的胸膛。她一面大声呼喊“来人哪,抓土匪”,一面紧紧抱住了内装五六万元现款的铁箱,匪徒举起长刀砍断她的双手。住在附近的转业军人王天林闻声持枪赶过来,击毙扛铁箱的土匪,夺下铁箱,徐学惠苏醒后第一句话就是:“匪徒呢?钱箱还在不在?”……我们就要去边疆农场,当年的英雄就在面前,大家纷纷抢着上前与英雄见面,场面十分震撼人心。
多美的“黄色歌曲”
欢迎仪式结束,我们乘车来到云南大学。教学楼已改为接待知青的临时住所,每间教室都铺好地铺。累极了,只想躺下来。晚上,省革委为我们举办了一台文艺晚会,记忆最深的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表演的节目。
第二天一早,我们分乘几辆卡车远去。卡车上有几位北京知青搭车回农场,他们自我介绍是黎明农场的,我们请他们讲农场,他们总推说到了就知道了,沿途为我们做的解说极为精彩:我们被滇池的美丽壮观迷住了,以后我们云南兵团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滇池圆舞曲》,就是美丽滇池的真实写照,只可惜那时被定性为“黄色歌曲”。
如今再听听那歌词有多美:“曙光像轻纱漂浮在滇池上,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睡美人儿躺在滇池上……”
顺着老知青的指点远远望去,滇池旁的西山有一段山脉真好似一位长头发的美丽姑娘静静地仰卧在那里,好似睡美人。但是,好心情很快就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所代替。卡车在颠簸不平的石子路疾驶,我开始晕车了。五腑六脏似乎在翻腾,最后吐的都是苦水了。我是不想说一句话,不想吃一口饭,那滋味就别提多难受了。
“欢迎水利大军!”
“小妹妹,路还远,再难受也要吃一点东西,不然身体会垮掉的。”我接受了老知青的忠告,每天再晕车也坚持吃点儿东西。
记得到杨武的那天,天已完全黑下来,靠几只火把,我们踉踉跄跄相互搀扶着来到了一所小学校。这是一间大教室,铺的是地铺,黑漆漆的只有两只蜡烛像鬼火一样忽明忽暗。我的眼泪又止不住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丝睡意,突然被一声惨叫惊醒:“妈妈,我害怕呀,我想您呀!”就在这寂静的深夜,开始是一片轻轻的啜泣声,而后就是一片哭声。唉!一夜没合眼。
以后的路程,除了吐就是睡,第四天车开到了勐海的县城。说是县城,其实也就有那么几间临街房,有一个客车站,一个商店,街上人很少。一幅红色横标“热烈欢迎水利大军!”令我们面面相觑:没有谁讲过我们是水利大军呀!
待一切安排好吃过晚饭去看勐海县宣传队演出时,才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真实身份——水利兵团,为边疆人民修水库。
美丽的傣家寨子
第二天卡车把我们拉到曼旺寨子,一座漂亮的傣族村落。我们几个女生暂时被分到一位傣族老乡家里,调整休息两天后分连队,然后搬到另外一座寨子去。我被分到二营九连。同连队的几个姐妹,互相帮助背着行李,顶着烈日,疲惫不堪地向曼洪寨走去。
在路上很快我就结识了李瑞春,她像大姐姐一样。她喜爱文学,两条长长的辫子,大而亮的眸子总闪烁着忧郁的目光。我们相互吐露着心声,哭着笑着,相见恨晚……
我们六个女生住在一位傣族大嫂的家里。大嫂很爱清洁,竹楼里总是打扫得干干静静,虽然是初次接待知青。傣族的风俗习惯比较多,例如:梳头不许在竹楼里面,就寝的地方不允许外人看等等,我们女生很是小心翼翼的。
寨子的风景太美了!高高的大青树枝繁叶茂,有的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还有许多许多我们叫不出名的树,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被绿色所包围,可在当时谁能意识到这块神秘的土地日后会成为旅游胜地呢!
傣族姑娘的奇装异服让我们眼花缭乱,最令人叫绝的是她们担起水桶走在路上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傣族许多美丽的传说都与水有关,他们认为水是最神圣的。傣家的水井很别致,远处看就像一个小亭子一座庙宇,在建筑物的中间则有一口井,水清凉透顶。井边打水的工具是一只竹水舀,一尺多长较粗的竹筒固定在一根长长的竹杆上。我们刚开始打水时,一舀打上来没有多少水,光学习打水就用了好长时间。
“新”的生活……
寨子里的空气新鲜极了,给人感觉总是在清晨,那略带草香、花香、泥土香的味道令人心醉。刚到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熟悉所在的地方、帮傣族老乡干点农活——在收割完稻子的稻田里捆扎稻草。劳动休息时,躺在那软软的稻草堆上,嘴里咀嚼着略带甜味儿的稻草根,看着蔚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不停地变换着造型,远处老水牛悠哉游哉地吃草散步,不时还用它那特有的“男低音”吟唱两句,我第一次感到了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滋味儿……
白天干一天活儿,晚上吃过饭,到水井边,用那根长长的用竹子做的水舀打上清凉的水,或到在水桶里,或到在脸盆里,回到竹楼擦洗干净。之后,我便与瑞春大姐一同散步到水塘边。银色的月光,洒满恬静的傣家村寨,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水塘倒映着竹林和一些不知名的树影。这优美的夜景让我又迷醉又伤感。想家,想家,只要一想起亲人就泪流满面。每到这时,瑞春大姐那略带沙哑的软软的亲切的话语就会在我耳旁响起。她劝慰我,给我讲许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讲历史,讲文学,讲故事。
那时候初来乍到,一切都很新鲜。年龄也小,从来没想过那么多,只是认真地觉得,在我的心目中瑞春姐姐就像一位女神,我庆幸自己能被这样一位姐姐呵护着……
(责编/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