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教关注
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9月18日至21日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学术交流中心盛大开坛。三方首要领导,受邀外国专家,全国除海南、西藏外的27省市自治区、131所高校及中小学近400名代表参会。在4天会议日程中,音乐教师教育征文颁奖、专家主题演讲、重点论文宣读及专家与代表交流对话、主题分组论坛等内容排列紧凑而充实。
此次会议,借温家宝总理提出“师范教育兴邦”、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东风,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重点课题组协办,广州珠江钢琴有限公司提供资助。
他山之石开阔眼界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代表组委会致辞。她指出,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音乐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标;深入探讨在变革发展阶段中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实践等相关理论。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长周远清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术报告中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而发展、提高的基础在于教师的培养。他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症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脱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从《师范改革的热点问题》切入,提出教师教育应立足于“培养终生从事教育教学的教育家,要让教育家来办教育”。
曼弗雷德(德)、拓植元一(日)、阿普杜林(俄),3位特邀外国教育家所作3个主题演讲,无一例外向中国同行介绍其本国音乐教师教育概况。在俄罗斯,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不可以从事音乐教师职业,而师范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也不可以在剧团剧场从事表演类工作,“专业界限的划分非常严格”;曼弗雷德指出,中德音乐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激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拓植元一谈及“城乡音乐教育失衡”,认为在音乐教育的启示下,乡村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感受民族音乐的能力更强,包括情感方面,“因此,无需用西洋音乐标准去衡量一切”。
这次会议准备充分,从3月的论文征集为起点,经过5月的评审,1078篇应征论文精选95篇获奖。在14篇一等奖论文中,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张宏伟《以师范为主导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经的研究》、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姬晨《内化、活化、深化——准音乐教师入职三部曲》等,涉及中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广州番禺桥东小学教师吴波《怎样的“高材生”好用》和江苏雎宁县李集中学老师潘刚《从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看音乐教师教育》两篇论文,真实反映了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察、思考和声音。
国内专家讲座为首师大音乐学院郑莉《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呼唤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余丹红《面向教育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科》、江西师大音乐学院徐希茅《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拒绝满怀成为歌唱家、演奏家希望的学生进入音乐教育领域,以免耽误他们的理想,同时也避免教师教育的损失”,掷地有声引发共鸣。
一个响亮而富有生气的名词——音乐教师教育。音教界权威人士曹理大发感慨,20多年前,音教界相关理论研究只有几个人、几本书,现在出了一大批学者、一大批专著,“一人就有几本书”,自己的专家成长成熟,音乐教师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希望。
千秋功业立足基点
在闭幕式上,王安国教授总结:我国基础教育经历6年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改革,已取得实践经验,正进入反思、调整、完善的阶段。在教育部推出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纲要”两份重要文件的大背景下,此次研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杨瑞敏强调上届围绕“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中小学教师比例大;本届直击“音乐教师教育”,主题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参会人数超过预计近一倍,代表的成分比例、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高师的学科带头人,相当比例的研究生的介入,为队伍和学术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中国音乐学院音研所所长谢嘉幸教授的两位研究生刘姝、尚永娜,在自由论坛以《“对话”何以产生》为题,实例生动阐述清晰,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四个学习阶段,学生完成“角色”转换。从2003年开始先后赴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泰国参加国际性主题会议,学术视野不断开阔。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吴斌认为,国际国内专家的讲座异彩纷呈,他们的经验成果并非教条无法复制。但其启示的意义将对音乐教师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地、因校、因人制宜,条条大路通罗马”。
用余丹红一句话为本文结语:“我们怀着一种深切的危机感来思考音乐教育学科的独立价值问题——我们必须尝试走自己的路,应该拥有自己头上一片天!”
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9月18日至21日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学术交流中心盛大开坛。三方首要领导,受邀外国专家,全国除海南、西藏外的27省市自治区、131所高校及中小学近400名代表参会。在4天会议日程中,音乐教师教育征文颁奖、专家主题演讲、重点论文宣读及专家与代表交流对话、主题分组论坛等内容排列紧凑而充实。
此次会议,借温家宝总理提出“师范教育兴邦”、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东风,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重点课题组协办,广州珠江钢琴有限公司提供资助。
他山之石开阔眼界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代表组委会致辞。她指出,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音乐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标;深入探讨在变革发展阶段中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实践等相关理论。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长周远清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术报告中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而发展、提高的基础在于教师的培养。他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症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脱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从《师范改革的热点问题》切入,提出教师教育应立足于“培养终生从事教育教学的教育家,要让教育家来办教育”。
曼弗雷德(德)、拓植元一(日)、阿普杜林(俄),3位特邀外国教育家所作3个主题演讲,无一例外向中国同行介绍其本国音乐教师教育概况。在俄罗斯,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不可以从事音乐教师职业,而师范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也不可以在剧团剧场从事表演类工作,“专业界限的划分非常严格”;曼弗雷德指出,中德音乐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激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拓植元一谈及“城乡音乐教育失衡”,认为在音乐教育的启示下,乡村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感受民族音乐的能力更强,包括情感方面,“因此,无需用西洋音乐标准去衡量一切”。
这次会议准备充分,从3月的论文征集为起点,经过5月的评审,1078篇应征论文精选95篇获奖。在14篇一等奖论文中,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张宏伟《以师范为主导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经的研究》、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姬晨《内化、活化、深化——准音乐教师入职三部曲》等,涉及中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广州番禺桥东小学教师吴波《怎样的“高材生”好用》和江苏雎宁县李集中学老师潘刚《从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看音乐教师教育》两篇论文,真实反映了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察、思考和声音。
国内专家讲座为首师大音乐学院郑莉《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呼唤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余丹红《面向教育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科》、江西师大音乐学院徐希茅《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拒绝满怀成为歌唱家、演奏家希望的学生进入音乐教育领域,以免耽误他们的理想,同时也避免教师教育的损失”,掷地有声引发共鸣。
一个响亮而富有生气的名词——音乐教师教育。音教界权威人士曹理大发感慨,20多年前,音教界相关理论研究只有几个人、几本书,现在出了一大批学者、一大批专著,“一人就有几本书”,自己的专家成长成熟,音乐教师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希望。
千秋功业立足基点
在闭幕式上,王安国教授总结:我国基础教育经历6年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改革,已取得实践经验,正进入反思、调整、完善的阶段。在教育部推出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纲要”两份重要文件的大背景下,此次研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杨瑞敏强调上届围绕“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中小学教师比例大;本届直击“音乐教师教育”,主题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参会人数超过预计近一倍,代表的成分比例、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高师的学科带头人,相当比例的研究生的介入,为队伍和学术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中国音乐学院音研所所长谢嘉幸教授的两位研究生刘姝、尚永娜,在自由论坛以《“对话”何以产生》为题,实例生动阐述清晰,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四个学习阶段,学生完成“角色”转换。从2003年开始先后赴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泰国参加国际性主题会议,学术视野不断开阔。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吴斌认为,国际国内专家的讲座异彩纷呈,他们的经验成果并非教条无法复制。但其启示的意义将对音乐教师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地、因校、因人制宜,条条大路通罗马”。
用余丹红一句话为本文结语:“我们怀着一种深切的危机感来思考音乐教育学科的独立价值问题——我们必须尝试走自己的路,应该拥有自己头上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