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团队优势;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028—01
  近几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凸显,逐渐成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既是家庭、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学校作为传授小学生科學文化知识最直接、最有力的地方,学校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刻不容缓。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使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发生变化,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以往同年龄的孩子多,据观察,我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遗传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正是因为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其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因为小学生如果不是特别的智障生,他对小学阶段的知识是完全可以掌握和胜任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学生,而是具体有效地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学校要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的增强具有最广泛、最长久、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本身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了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如:在数学课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有的学生就放弃不做,这时教师就要充分鼓励和培养学生坚韧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提醒学生知识要“融会贯通”到“换角度思考”再到“思路梳理”最后到“问题解决”一步步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每堂课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自觉承担的义务。
  第三,学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于一支素质强硬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培训,从培训教师入手,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组织教师学习,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来教育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团体育人功能。心理辅导是以班级或小组活动的形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具有实现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的双重功能,老师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正确的导向和心理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
  第五,学校要与家长共同配合,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是不对的。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出我国古时候很强调家庭教育,也告知了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家校结合,形成合力,以促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起老师、父母和全社会的足够重视,要端正教育思想,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幼儿教育;信息技术;沟通;桥梁;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1—0038—01  一、多媒体课件让教学精彩纷呈,绽放绚丽色彩  将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等科学地融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幼儿教学直观、形象,而且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情趣盎然,呈现多样化色彩
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隐球菌、霉菌等引起,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及新的治疗技术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后循环CT灌注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CT灌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以卒中样发病6h以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T2WI
音乐是心灵的感受,情感的凝结。音乐教学不仅传授音乐知识,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在小学阶段,音乐是与语文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引入契机,营造趣味课堂  1.课始:天籁之音,先声夺人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
<正>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以及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多种手段和途径,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亦是其中之一。在此,笔者将分享在美
文中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单点登录技术,重点介绍了SAML技术及其实现单点登录的两种方式。基于SAML技术设计了一套单点登录系统,分别在Java和Microsoft、NET环境下实现了异构Web应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突破  尽管以人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精神科学、教育科学、人生科学、学习科学、脑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门类齐全,已经发展到现代化的社会程度,但对人们日常使用的意识(灵魂)、精神(文化)、课堂(课程)、教育(教学)、科学(技术)、知识(能力)等概念却很难给出真理般的逻辑形式的界定,其生成原理及相互关系规律更是扑朔迷离,莫衷一是。“新课堂大教学·课程理论与技术”课题研究成果在获得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