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内容的合理加工和呈现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新课程背景下把教学内容以情境化、问题化、习题化、结构化等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内容呈现 策略 情景化 问题化 习题化 结构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加工处理,以尽量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化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情景化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创设有意义的情景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多种有意义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认知构建。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g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运用与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激发学生进入学习和活动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挖掘、保护和引导,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引发讨论。教学内容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定论”形式的陈述性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特征呈现教材的方式,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关键是教师从教材中提取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如在有关“碱金属”知识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不同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钠、钾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不同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程度为什么不同?从原子结构、元素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3.用什么实验能说明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性(还原性)自上而下逐渐增强?并说明在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史上为什么按照金、银、铜、铁的顺序?而铝、镁、钠的广泛使用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问题1是表层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识别、描述等,即解决“是什么”“知其然”的问题;问题2为内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解释、说明、分析和推断,即解决“为什么”“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问题3则是知识的升华,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即解决“怎么办”“如何做”的问题。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契机,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习题训练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化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化学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学生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不容易记忆。有时感觉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不经过归纳整理就会导致提取困难,无法提取的知识就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学完“硫单质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以后,我安排了一节总结课。
(1)按物质类别的角度总结:硫—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
(2)按知识体系的角度总结:硫单质与金属(Fe、Na)、非金属(H2、O2)的反应;硫化氢的不稳定性、可燃性及还原性;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氧化金属、非金属和还原性化合物)。
(3)按化合价的角度总结:只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S;只有氧化性的物质是浓H2S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S、SO2。
这样,以硫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中该元素化合价的高低为线索,将不同类别的物质联系起来形成了知识主线。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不同的人构建的知识结构图也会各不相同,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形成的知识结构图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内化和认知结构的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呈现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外,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归纳整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内容呈现 策略 情景化 问题化 习题化 结构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加工处理,以尽量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化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情景化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创设有意义的情景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多种有意义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认知构建。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g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运用与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激发学生进入学习和活动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挖掘、保护和引导,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引发讨论。教学内容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定论”形式的陈述性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特征呈现教材的方式,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关键是教师从教材中提取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如在有关“碱金属”知识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不同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钠、钾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不同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程度为什么不同?从原子结构、元素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3.用什么实验能说明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性(还原性)自上而下逐渐增强?并说明在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史上为什么按照金、银、铜、铁的顺序?而铝、镁、钠的广泛使用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问题1是表层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识别、描述等,即解决“是什么”“知其然”的问题;问题2为内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解释、说明、分析和推断,即解决“为什么”“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问题3则是知识的升华,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即解决“怎么办”“如何做”的问题。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契机,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习题训练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化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化学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学生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不容易记忆。有时感觉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不经过归纳整理就会导致提取困难,无法提取的知识就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学完“硫单质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以后,我安排了一节总结课。
(1)按物质类别的角度总结:硫—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
(2)按知识体系的角度总结:硫单质与金属(Fe、Na)、非金属(H2、O2)的反应;硫化氢的不稳定性、可燃性及还原性;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氧化金属、非金属和还原性化合物)。
(3)按化合价的角度总结:只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S;只有氧化性的物质是浓H2S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S、SO2。
这样,以硫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中该元素化合价的高低为线索,将不同类别的物质联系起来形成了知识主线。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不同的人构建的知识结构图也会各不相同,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形成的知识结构图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内化和认知结构的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呈现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外,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归纳整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