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探索实施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职税法课程中“税法要素”概念教学为例,基于理解、围绕逆向设计理念,进行了税法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及实施。旨在对以核心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在高职学院财经专业课教学中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理解;高职;税法
  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视角,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对设计流程进行了重构。这种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实现持久的理解。就高职学院财经专业课教学而言,这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破解职校学生实操能力不强、思维局限等难题。
  一、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相对传统教学设计而言,传统教学设计时,我们习惯性遵循下列思维逻辑。即首先依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内容设计教學活动,最后确定评价方法。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基于传统教学设计的“逆向”视角,反其道而行之,逻辑上从课堂、单元和课程设计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开始,进而思考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学生达到了预期结果,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材或教学内容成为我们实现预期结果的资源。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逆向教学设计三阶段
  逆向教学设计三阶段及聚焦问题如下: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清晰的目标能使得教学设计有所聚焦,且能指导行为向预期结果发展。因此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明确: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即确定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目标。
  通常情况下,需要传授的内容比教师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讲授的内容要多得多,因此设计时必须做出选择。什么值得学生理解?什么是我们期望的持久理解?什么对学生终生发展有帮助?本阶段,要求我们基于理解选择恰当内容,确定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是,逆向教学设计将教学评估前置。首先思考: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什么样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和记录学习?在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才从逻辑上导出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明确了预期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需要设计者开始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了。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哪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样的教学顺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达成预期结果?完成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通过上述三阶段的逆向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基于预期结果,探索最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与记录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凭借目标导向的,基于理解的精确设计,使教学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关于理解的界定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在对教学结果的预期时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传统教学中,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虽然也会表述为:理解××概念、原理等。但其实这样的表述是很笼统的,不能评价,亦不能测量。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能够证明理解,是能够描述出定义,还是学会运用?因此,我们需对理解进行重新界定。
  有时知道即是理解,有时会用才是理解,有时演绎就是理解,有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才是理解。因此,理解是多维和复杂的,有不同的类型和方法,同时也存在目标的概念重叠。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可以从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六个侧面来界定理解。理解六侧面内容及具体解释如表1所示:
  税法要素
  主题概述:
  税法要素是各实体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总称。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内容。对于税法各要素的理解,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框架,有助于后续实体法内容的学习。
  阶段1——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
  预期的学习目标:
  预期的学习目标源于职业能力分析。财经专业毕业生从事税务管理岗位工作时,能够实现办理涉税业务;计算、申报各种税费及进行税收筹划与风险控制等职业功能。
  能够计算、申报各种税费,是建立在学习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的。“税法要素”这一概念,是各实体法都具有的共同要素,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
  据此,确定“税法要素”概念教学的预期学习目标为:1.列举税法的基本要素;2.阐释税法要素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等概念;3.辨析税法要素相关概念;4.从知识层面评价其他小组税种设计的合理性;5.反思小组在税种设计时存在的常见问题。
  预期的学习结果: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基于学习目标引导下的学习结果,包括学生能在“税法要素”概念教学后,能阐释税法要素相关概念,并将这些概念迁移到后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法内容的学习中。
  预期的理解:
  学生将理解:1.纳税人、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关系与区别;2.征税对象的含义及作用;3.与征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税目与税基);4.税率的含义及主要形式(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5.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的确定。
  预期的迁移:
  学生将能够独立应用其学习成果,以便:1.将税法要素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等概念的理解,迁移到后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法内容的学习中去;2.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提升自己对税法本质及思维逻辑的认识。
  预期获得的知识:
  学生将会知道:1.税法要素相关概念;2.不同税率形式下,计税依据的确定。   预期获得的技能:
  学生将有能力:1.列举税法基本要素;2.辨析税法要素相关概念;3.从知识层面评价税种设计的合理性。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证据
  评估证据是衡量学习结果能否实现的保障,具体指向阶段一中的“预期的理解”“预期的迁移”和“预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评价证据包括表现性任务,其他证据及学生自评和反馈。
  表现性任务: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税种;2.从知识层面评价税种设计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
  其他证据:1.课内知识点检测;2.正误辨析并阐明理由;3.回答问题及课堂作业情况。
  自评和反馈:1.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2.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阶段3——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
  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的设计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出发点,设计多种维度,多种形式,能够引发学生有效探究、质疑和决策的学习活动,从而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激发潜能,满足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反思形成及目标达成。根据本次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认知的发展,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及学习体验。
  1.问题讨论:日常生活里,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潜伏”哪些税?
  2.小组活动:搜集这些生活中涉及的税种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如: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
  3.问题讨论:根据搜集到的税收法律、法规等资料,探讨各税种所具有的共同要素有哪些。
  4.理论讲解: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等具体的税法要素。
  5.课内检测(单选、多选、判断)。
  6.小组活动:如果需要设计一个新税种,你们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税?为什么?(学生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各方面。)
  7.小组活动:选择一个你们小组想要设计的税种,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注:税法基本要素要全。)
  8.独立完成:列举税法要素(学生在白纸上写出并进行补充完善)。
  9.概念辨析:正误判断(独立完成,教师随机点名提问,学生阐述理由)。
  10.小组活动:评价其他组设计的税种,进行小组反馈,指出优点与不足。
  11.小组活动: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自己设计的税种。
  12.小组活动:组内自评与互评(活动表现,存在不足等)。
  四、教学反思
  (一)对“理解”的思考
  以往我曾认为的理解可能并非真正的理解。传统教学里,在讲完纳税人、税率概念及形式、计税依据等内容后,我会准备一些课内测试,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完成这些测试,则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些内容。然而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能够描述概念,会做题不一定意味着学生获得了真正的理解。以一个小组设计的“作业税”为例来说,其纳税人设计为“税务机关”,明显对纳税人的概念不理解;税率设计为“比例税率”,而计税依据选用“从量计税”显然是充满矛盾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各组设计的税种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持久的理解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什么值得学生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是值得自己始终思考的问题。
  (二)对“评估证据”的思考
  如何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通常面对专业课程教学,我会按照知识点进行课内检测,然后一章结束后进行一个章节测试(单选、多选、判断或计算题)。虽然这些评估方法简单易行,但我始终心怀不安,学生们一直以来在这种评价方式下,会关注成绩而非学习本身,这与教育的本质是违背的。
  此次逆向教学设计实施中,我尝试了让学生分组设计新税种,对其他小组设计的税种进行评价及反馈。学生在做分享时,展露出的热情洋溢,表现出的创新、协作精神,让我深深动容。而我亦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4-95.
  [2]季洪旭.單元教学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学科育人对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了高数育人的内涵及实施路径,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数日常教学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等数学;立德育人;高数育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基础弱、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受教育的时间短等客观原因,影响党员发展质量,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以我校“3221”联系工程为例,从立德树人全员化的视角出发,构造一个多维立体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学生党建;保障机制    一、绪论  
期刊
摘 要:顶岗实习培养职业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缩小学校教学与用人单位要求,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和社会效益。如何将顶岗实习不断积累的实践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发掘并运用于学校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以会计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数据及其相关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将顶岗知识运用于会计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顶岗实习;工作单位  1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
期刊
摘 要:产学研工作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驱动与引导下,其指導性、针对性与主动性上得到大幅增强,其意识、效能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但一些地方高校在布局上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不强,存在一窝蜂、单打独斗与各自为战等现象,地方高校产学研工作不仅在模式上要创新,在布局上也要思考,不仅要接地气,还要增锐气,要破解捆绑与松绑矛盾。本文结合湘潭大学一些典型做法,提出相关建议,为地方高校践行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创新能力缺乏、实际工程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对教学实验的更高要求,提出了机器人飞机装配装备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方案。指出了当前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人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的飞机装配教学改革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实际工程需求为牵引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航空航天;实验教学;工业机器人;半实物仿真;飞
期刊
摘 要:在普及高等教育背景下,为了让选择就业的中职毕业生有岗,选择升学的中职毕业能完成未来的大学学业,有提升潜能,所以从整合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加强理实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晚自习为正课增加语数英学科授课时数、把顶岗实习分三段安排在暑期等六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中职校;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考招生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得到空
期刊
摘 要: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支持人工智能在制造、教育、健康医疗等行业和产业中规模化应用。随着人工智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本文分析人工智能对高等职业院校《纳税实务》等会计专业课程的影响,探索课程改
期刊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被很多人认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ARCS动机模型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阐释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应用该模型,从而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小组合作学习;共享单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一、绪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授课形式,有其特有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初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初中《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师设计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领悟“万物皆变”之道理;探究变量关系,从而引出用“解析式”法表示变量关系;设置对应问题,再次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表格”“图像”表示法;引导学生形成概念,自主概括归纳概念的本质。最后,对《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关键词:概念教
期刊
摘 要:学生社团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而学生社团发展的兴衰也直接对校园文化起到正负面影响。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皆有成立学生社团,且部分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早已破百,但这其中部分社团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为解决该问题,将通过从多所高校的整合工作,再结合本校的相关工作,对加强整合资源的措施与提升学生社团活力的成效等进行研究,为各高校在开展资源整合及提升社团活力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学生社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