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剖析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企业文化培训方面的缺失,并进一步论证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企业文化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就业指导;企业文化;必要性;有效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学校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从业前就要了解企业,尤其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作为一名员工,必须在思想深处认同所处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针对目前技师学院的订单式和冠名班的培养模式,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企业文化的培训。
一、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中企业文化培训必要性分析
(一)国外就业指导课程与企业文化培训关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首推德国。我们以德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例,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受过专门训练或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承担。通过开设职业咨询课,开展心理测评与辅导、一对一面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择业技巧指导、提供职业信息等,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德国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化指导、社会化指导、培训式指导、发展式指导。其中社会化指导强调由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指导学生的培训,特别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德国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了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同时与企业文化的培训能够无缝对接,因此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时,在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上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名企业人,因此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企业文化,为他们今后在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不断深入,国内就业指导课程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相关部门也组织力量进行了课程开发。但是随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到来,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各个订单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专业型人才,我们应当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方面走在前列,探索就业指导课程与企业文化培训有效对接的崭新模式。
(二)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企业文化培训方面的缺失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它与企业文化培训有效对接,我们需要掌握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此针对我校2014届订单班、冠名班的毕业生,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1.对就业指导和企业文化培训的认知情况
从问卷调查来看,选修该课程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的认知只有一点了解的占到85%;有50%的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仔细的考虑。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是空白的。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有70%的学生确立了职业发展目标。这说明学生有所收获,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订单班、冠名班的同学能够说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的只占到15%,有80%的学生表示没有阅读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这说明就业指导课程在企业文化的培训方面依然是空白。
2.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的反馈情况
从调查问卷上看,老师的授课形式上,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分别占到了23%、25%、19%。可见这三种教学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本课程的建议上,学生提出最多的也是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希望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增加到企业的参观实践机会。
3.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
从调查问卷上看,学生感觉课程对自己有帮助的占到了60%,学生对老师上课质量满意程度,满意占到了50%,不满意占到了20%,感觉一般占到了30%。学生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等方面。从访谈中了解到就业指导课程在各专业使用统一的教材,没有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性,学生感觉对专业的指导性不够。此外,学生反映自己在顶岗实习前,对企业的了解不多,因此在实习初期,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企业的制度和文化,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适应不良中断实习的现象。
二、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中企业文化培训有效性分析
(一)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更好地实现技师学院的教育目标
技师学院的教育目标定位要求所提供的教育能够贴近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企业要求实习生、毕业生能够零距离毕业,即能“进得去、顶得上、留得住”。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较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出现“进不去”的局面;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即“顶不上”的现象;不适应一线紧张的工作节奏,怕吃苦受累,也“留不住”。因此,许多企业在面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岗前的企业文化培训。可见我们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将校内的就业指导与校外的企业文化培训割裂開了。如果我们将二者合为一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的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技师学院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目前,技师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对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技师学院的校园文化应当向开放型校园文化推进,特别面对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浸入式”的企业文化氛围。
1.要重视课程教育的载体作用
校内企业文化的培训应当以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发挥课程的主体作用,做到就业指导和企业文化培训的相互融合。教师应通过下厂实践、入企业调研等形式,充分了解并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同时,与企业负责人建立起双向沟通,共同制定企业文化培训的方案。 2.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对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創建,我们应当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邀请企业负责人和优秀毕业生走进就业指导课堂,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学生疑问,宣传企业文化。
(2)定期带领学生进厂下店参观,将就业指导的课堂搬进企业、工厂,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
(3)企业通过设立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资助社团活动等形式,为校园内企业文化的宣传提供物质支持。
3.要重视文化活动的平台作用
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良好平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教研室可以联合企业,在校园内开展企业冠名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校园风采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在学校的大屏幕定期播放企业的文化宣传片;在学校演讲比赛、辩论赛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
(三)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促进校内实践基地的发展
就业指导课程引入企业文化培训,不仅能够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更能带动学校与企业的管理互融,这将会进一步推动校内实践基地的快速发展。
为给学生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教学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训教室改造成企业的“工作间”,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这样校内实践基地就成为了就业指导的新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位“员工”将接受企业文化的培训,他们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并能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精髓。每个“工作间”按照企业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每位“员工”统一穿着工作服、配备工具包,凭证件上岗。同时,我们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纪律教育,严格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2]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5,(6).
[3]梁业胜.试论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
[4]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 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关键词:就业指导;企业文化;必要性;有效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学校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从业前就要了解企业,尤其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作为一名员工,必须在思想深处认同所处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针对目前技师学院的订单式和冠名班的培养模式,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企业文化的培训。
一、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中企业文化培训必要性分析
(一)国外就业指导课程与企业文化培训关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首推德国。我们以德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例,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受过专门训练或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承担。通过开设职业咨询课,开展心理测评与辅导、一对一面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择业技巧指导、提供职业信息等,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德国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化指导、社会化指导、培训式指导、发展式指导。其中社会化指导强调由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指导学生的培训,特别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德国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了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同时与企业文化的培训能够无缝对接,因此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时,在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上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名企业人,因此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企业文化,为他们今后在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不断深入,国内就业指导课程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相关部门也组织力量进行了课程开发。但是随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到来,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各个订单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专业型人才,我们应当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方面走在前列,探索就业指导课程与企业文化培训有效对接的崭新模式。
(二)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企业文化培训方面的缺失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它与企业文化培训有效对接,我们需要掌握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此针对我校2014届订单班、冠名班的毕业生,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1.对就业指导和企业文化培训的认知情况
从问卷调查来看,选修该课程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的认知只有一点了解的占到85%;有50%的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仔细的考虑。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是空白的。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有70%的学生确立了职业发展目标。这说明学生有所收获,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订单班、冠名班的同学能够说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的只占到15%,有80%的学生表示没有阅读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这说明就业指导课程在企业文化的培训方面依然是空白。
2.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的反馈情况
从调查问卷上看,老师的授课形式上,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分别占到了23%、25%、19%。可见这三种教学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本课程的建议上,学生提出最多的也是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希望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增加到企业的参观实践机会。
3.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
从调查问卷上看,学生感觉课程对自己有帮助的占到了60%,学生对老师上课质量满意程度,满意占到了50%,不满意占到了20%,感觉一般占到了30%。学生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等方面。从访谈中了解到就业指导课程在各专业使用统一的教材,没有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性,学生感觉对专业的指导性不够。此外,学生反映自己在顶岗实习前,对企业的了解不多,因此在实习初期,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企业的制度和文化,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适应不良中断实习的现象。
二、技师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中企业文化培训有效性分析
(一)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更好地实现技师学院的教育目标
技师学院的教育目标定位要求所提供的教育能够贴近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企业要求实习生、毕业生能够零距离毕业,即能“进得去、顶得上、留得住”。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较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出现“进不去”的局面;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即“顶不上”的现象;不适应一线紧张的工作节奏,怕吃苦受累,也“留不住”。因此,许多企业在面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岗前的企业文化培训。可见我们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将校内的就业指导与校外的企业文化培训割裂開了。如果我们将二者合为一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的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技师学院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目前,技师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对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技师学院的校园文化应当向开放型校园文化推进,特别面对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浸入式”的企业文化氛围。
1.要重视课程教育的载体作用
校内企业文化的培训应当以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发挥课程的主体作用,做到就业指导和企业文化培训的相互融合。教师应通过下厂实践、入企业调研等形式,充分了解并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同时,与企业负责人建立起双向沟通,共同制定企业文化培训的方案。 2.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对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創建,我们应当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邀请企业负责人和优秀毕业生走进就业指导课堂,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学生疑问,宣传企业文化。
(2)定期带领学生进厂下店参观,将就业指导的课堂搬进企业、工厂,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
(3)企业通过设立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资助社团活动等形式,为校园内企业文化的宣传提供物质支持。
3.要重视文化活动的平台作用
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良好平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教研室可以联合企业,在校园内开展企业冠名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校园风采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在学校的大屏幕定期播放企业的文化宣传片;在学校演讲比赛、辩论赛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
(三)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能够促进校内实践基地的发展
就业指导课程引入企业文化培训,不仅能够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更能带动学校与企业的管理互融,这将会进一步推动校内实践基地的快速发展。
为给学生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教学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训教室改造成企业的“工作间”,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这样校内实践基地就成为了就业指导的新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位“员工”将接受企业文化的培训,他们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并能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精髓。每个“工作间”按照企业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每位“员工”统一穿着工作服、配备工具包,凭证件上岗。同时,我们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纪律教育,严格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2]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5,(6).
[3]梁业胜.试论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
[4]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 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