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当前高校对电子商务的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严重缺乏、学生就业难等。 我在总结自己多年电子商务教学体会的同时,提出了课程设置改革、校企合作、改变人才培养方向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育;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864-01
1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也在急剧的上升,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教育部门,该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当前的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和思考。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高校是一套理论固定不变,一套教材本、专科“通吃”,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合适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实验室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课程安排的很少。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这类的软件目前还很不健全,在实验的很多环节脱离了实际的情况。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学生培养方向的不明确,现在很多电子商务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重心和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之后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在几年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电子商务啊?我们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可以做什么工作啊?”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个专业教育的失败。
3 师资队伍的缺乏
从200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校才开始招收第一届电子商务专业高校生,直到2005年才有第一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现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只能片面完成单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法系统的传输专业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只能是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无法实现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4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2000年開始推广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其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停留在20%这样一个低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全国普通高校70%的平均就业率水平。什么原因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用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深圳博研网络营销顾问服务公司总经理刘延庆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的矛盾不是绝对数量层面的,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如果不从用人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必将会面临更低的就业率。截至2005年4月,已有27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达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如何将这数十万学生变成企业所需的人才,是电子商务急需研究的课题。
5 电子商务专业已由热转向冷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1年开始正式招生后,很多人对它充满了热情,然而在短暂的热度之后人们开始用客观理智的心态来重新看它了。 有数字显示:42.9%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它专业或者建议考生不要报考电子商务专业。根据调查:合肥的某所民办院校从2001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年招生人数为120人,2004年为700多人,2005年为300多人,而2006年仅有200人。这种状况在其他的一些同类院校也正在发生着,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梯队将会出现断档的局面。
如何解决高校教育的种种问题呢?经过多年的电子商务教学总结,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6 高校要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1)从不同的学历层次上要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高职高专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能力,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等;而对于本科、研究生等较高学历的人才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研发 、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能力。(2)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就业形势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
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的结合。(3)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活动中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正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改进学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学校要求学生在网上开店,自己策划经营方案,设计赢利模式,一边上学,一边开店,一边挣钱,同时学校与企业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我所在的学校由“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办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由学生自己负责网站的组建和维护。同时还让学生在该网站上免费开设自己的网店,买、卖一些小商品。学生通过此学会了网店的产品管理、客户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及更新等电子商务实务操作,也提高了他们都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7 高校实验设备的完善
首先高校应在硬件上完善实验设备,现在的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基本上都是安装在服务器上,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实验室硬件的配置(特别是服务器)如果达不到要求,将会导致网页打开速度慢,甚至无法打开,或者服务器频繁死机等现象。因此,高校建设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是必要的。其次电子商务软件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电子商务实验平台有很多种,高校在选购实验平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平台的稳定性稳定,主要表现为数据库性能稳定和网页访问时的支持性好,一般要能支持六十人同时访问而不影响速度。2.实验模拟过程要真实,实验的过程尽量和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一致。3.实验软件要能及时更新升级。目前,高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还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高校在引进该类教学软件的同时,更应在这方面投入科研力量,加快它的发展步伐。
8 高校应多与电子商务类企业建立联系,提供教师参观、研究和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
对于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要有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既要引进新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高学历对口人才,又要注重培训现有老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引导他们向商务与技术结合的方向发展研究课题、教学内容及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让教师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甚至是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实习,为教师的教学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到企业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运作中去。或者高校与企业合作,定向为企业培养、输送专门人才,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9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商务认证考试
为推进高校电子商务教育,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我国从2002年启动电子商务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电子商务师共分为四个级别,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目前已经有多家高校开设了该电子商务师考点,并有多名学生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全球知名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于2006年初启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证书项目,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理念,通晓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为学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该认证一经推出,即受到国内高校青睐,有多家企业至电要求阿里学院举荐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逐渐的广泛,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正在急剧的膨胀,高校电子商务教育要把握好人才的培养方向,铺设好高校人才的就业之路,为我们的社会提供出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春晓.当前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矛盾、反思和建议[C].2005年电子商务人才论坛.
[2]宋玲.电子商务要加快人才培养[S].电子商务索引网.
[3]王云峰.电子商务教育:期待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怪圈”[J].人民政协报 教育周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育;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864-01
1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也在急剧的上升,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教育部门,该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当前的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和思考。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高校是一套理论固定不变,一套教材本、专科“通吃”,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合适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实验室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课程安排的很少。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这类的软件目前还很不健全,在实验的很多环节脱离了实际的情况。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学生培养方向的不明确,现在很多电子商务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重心和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之后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在几年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电子商务啊?我们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可以做什么工作啊?”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个专业教育的失败。
3 师资队伍的缺乏
从200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校才开始招收第一届电子商务专业高校生,直到2005年才有第一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现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只能片面完成单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法系统的传输专业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只能是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无法实现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4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2000年開始推广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其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停留在20%这样一个低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全国普通高校70%的平均就业率水平。什么原因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用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深圳博研网络营销顾问服务公司总经理刘延庆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的矛盾不是绝对数量层面的,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如果不从用人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必将会面临更低的就业率。截至2005年4月,已有27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达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如何将这数十万学生变成企业所需的人才,是电子商务急需研究的课题。
5 电子商务专业已由热转向冷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1年开始正式招生后,很多人对它充满了热情,然而在短暂的热度之后人们开始用客观理智的心态来重新看它了。 有数字显示:42.9%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它专业或者建议考生不要报考电子商务专业。根据调查:合肥的某所民办院校从2001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年招生人数为120人,2004年为700多人,2005年为300多人,而2006年仅有200人。这种状况在其他的一些同类院校也正在发生着,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梯队将会出现断档的局面。
如何解决高校教育的种种问题呢?经过多年的电子商务教学总结,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6 高校要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1)从不同的学历层次上要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高职高专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能力,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等;而对于本科、研究生等较高学历的人才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研发 、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能力。(2)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就业形势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
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的结合。(3)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活动中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正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改进学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学校要求学生在网上开店,自己策划经营方案,设计赢利模式,一边上学,一边开店,一边挣钱,同时学校与企业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我所在的学校由“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办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由学生自己负责网站的组建和维护。同时还让学生在该网站上免费开设自己的网店,买、卖一些小商品。学生通过此学会了网店的产品管理、客户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及更新等电子商务实务操作,也提高了他们都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7 高校实验设备的完善
首先高校应在硬件上完善实验设备,现在的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基本上都是安装在服务器上,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实验室硬件的配置(特别是服务器)如果达不到要求,将会导致网页打开速度慢,甚至无法打开,或者服务器频繁死机等现象。因此,高校建设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是必要的。其次电子商务软件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电子商务实验平台有很多种,高校在选购实验平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平台的稳定性稳定,主要表现为数据库性能稳定和网页访问时的支持性好,一般要能支持六十人同时访问而不影响速度。2.实验模拟过程要真实,实验的过程尽量和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一致。3.实验软件要能及时更新升级。目前,高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还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高校在引进该类教学软件的同时,更应在这方面投入科研力量,加快它的发展步伐。
8 高校应多与电子商务类企业建立联系,提供教师参观、研究和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
对于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要有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既要引进新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高学历对口人才,又要注重培训现有老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引导他们向商务与技术结合的方向发展研究课题、教学内容及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让教师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甚至是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实习,为教师的教学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到企业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运作中去。或者高校与企业合作,定向为企业培养、输送专门人才,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9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商务认证考试
为推进高校电子商务教育,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我国从2002年启动电子商务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电子商务师共分为四个级别,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目前已经有多家高校开设了该电子商务师考点,并有多名学生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全球知名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于2006年初启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证书项目,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理念,通晓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为学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该认证一经推出,即受到国内高校青睐,有多家企业至电要求阿里学院举荐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逐渐的广泛,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正在急剧的膨胀,高校电子商务教育要把握好人才的培养方向,铺设好高校人才的就业之路,为我们的社会提供出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春晓.当前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矛盾、反思和建议[C].2005年电子商务人才论坛.
[2]宋玲.电子商务要加快人才培养[S].电子商务索引网.
[3]王云峰.电子商务教育:期待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怪圈”[J].人民政协报 教育周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