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债务负担率蝶的原因删中国的启示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o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公共债务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与绝对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同,美国的公共债务负担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80年呈不断下降的状态,而在1980年以后逆转为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以及财税政策的角度,对美国债务负担率发生逆转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一方面,1980年以后,GDP的增速除了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稳定外,整体呈现逐渐减缓的态势,GDP增速趋缓主要是投资率的不断下降和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所致。另一方面,1980年以后,美国财政收支失衡加剧。在财政支出方面,由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率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美国社会保障支出不断扩大;在财政收入方面,在收入分配恶化和减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结合美国公共债务发展的现实教训,中国公共债务发展可得到相应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这一年里,教育理论创新的力度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研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10月10日,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行为体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由詹姆斯·罗西瑙首先提出的没有政府的全球治理,集中探讨权威空间中的所有行为体如何讨论某个具体的问题领域或者平等地提供公共或集体物品,即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这种新的本体论要求我们集中于那些跨国行为体、结构、过程和制度上,它更多的是有关国家与跨国行为体之间的互动,从而取代了社会主导的视角和国家中心的观点。没有政府的全球治理提出了围绕跨国行为体的目标,通过多层治理结构与过程和有关的掌舵机制,各种平等的主体以合作与相互依赖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的建议与解决方法,这对国际政治和全球公共
于逢春认为宋元之际中国海洋文明海陆双重帝国架构渐渐成型,由于明清时期将“禁海”作为长期国策,且将海商及海外华侨作为异己力量予以镇压。同时,经常默许乃至联合西方殖民者迫害或屠杀海外华人华侨,使得中国民间海上力量生存空间愈益萎缩乃至蓬勃发展的海洋文明一度出现中衰,但海洋文明的基因和价值仍在。李庆新认为明代海外贸易分为官方经营的朝贡(贡舶)贸易与私商经营的商舶贸易两种形式。明前期,朝廷于浙闽粤三省置市舶司,管理朝廷贸易,因而三省成为明前期主要对外贸易区域。明中叶海外贸易发生转型,以民间走私为主的商舶贸易逐渐成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知(良知)既不是命题性知识(knowing—that),也不是能力之知(knowing—how),而是第三种知识,即动力之知(knowing-to)。动力之知具有命题性知识和能力之知都没有的独特特征:具备动力之知的人会做出相应的行动,但是,无论是单独的命题性知识或能力之知,还是二者合在一起,都不会驱使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做出相应的行动。上述观点有两个遭到当今学者挑战的预设:其一,赖尔对命题性知识与能力之知的区分是有道理的;其二,王阳明关于有一种既具认知功能又具情感驱动功能的心智状态的看法是正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以“不朽”延续。第二阶段,有着臧文仲“立言不朽”、扬名后世的榜样,又有解决社会大变动时代重大问题的需要,诸子“立言”盛行,且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诸子的自由、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其“立言”也有充分的独特思考、独立意志,呈现出“成一家之言”的百家争鸣特点;“立言”由事功效益更多地转化为思想、理论的表述和论证。第三阶段,曹魏时
作为清初来华耶稣会索隐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若瑟,在华传教期间撰写了大量诠释中国经典的汉语作品。他通过使用基督教神学资源来重新诠释儒家经典,企图从儒家经典文本中寻找到基督教的信息。马若瑟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一方面是为开放的儒家经典文本提供新的解释,另一方面弥合了儒耶之间的张力,为清初基督教提供思想与文化合法性。其核心内容是:信经不信传,六经地位不可动摇,《易经》是六经之首;经过秦火之后,六经原义丧失,汉儒、宋儒不仅不能恢复原义,反而淆乱经典;因为人类同源异流,上帝所赋之“理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天学(基督教神
2015年12月,《潘懋元文选》英文版由荷兰博睿出版社(Brill Press)正式出版。该书精选了潘懋元先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关于高等教育的代表性论文20篇,共30多万字。
“大采三周”即“五采三就”,为“二王之后”所持瑞玉。大献礼第一天举行献俘仪式,由畿内诸侯协助;第二天举行禘礼,由“二王之后”协助;第三天举行飨礼,由三事大夫协助。大献礼分仪式、仪节和仪注三个层次,包括振旅、凯入、献俘、禘祖、大飨五个仪式和服酒、告禽、讯酋、折酋、献西旅、燎周庙、告功、饮至、用牲、用卜、献邦宾、纳玉、献酒、大赏等十几个仪节、数十个仪注。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时期,大献礼的基本程序几乎没有变化。
潘知常认为,立足“价值-意义”框架,生命美学是研究进入审美关系的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它不但在美学问题上立一家之言,而且具备了在美学问题的思考层面的较为广阔的理论前景与阐释空间。封孝伦认为,立足于“生命”方能对“美本质”进行普适性界定。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生命美学可合理化解美学中的难题。林早则指出,世纪之交是中国现代生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高峰期,此后生命美学应用性研究迅猛发展。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研究的丰硕显示了传统美学资源与现代生命美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丰富可能,而西方生命哲学美学研究成果的薄弱
1946年,当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重30吨、占地10间房的巨物最后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1969年,美国"阿帕网计划"启动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今天Internet已经走进全世界的大小城市和乡村。就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而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电脑和互联网。人类发明了电脑,同时也就扩展了人脑;人类发明了互联网,也就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