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丹麦交响曲》的各种剪辑手法并举例分析各种剪辑手法的特点、适用场合、优缺点等。
【关键词】:《丹麦交响曲》;剪辑
《丹麦交响曲》不但是一部旅游电影节的获奖影片,更是一部电影界的画面剪辑的盛宴,整部影片只靠音乐画面的剪辑,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真实的国度。影片里面很多的剪辑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对我们这种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影片中的剪辑技巧,将让初学者受益终生。经过分析和总结,影片中值得学习的的剪辑技巧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遮挡元素
比如影片中大街上前景闪过一辆公交车,当画面完全被公交车遮挡的时候进行了画面的切换,公交车驶过后就切换到了另外一个画面。此类的手法在影片中还非常多。
利用遮挡元素有两种:一种是主体迎面而来遮挡,一种是画面前景遮挡。画面形象被挡黑或完全遮挡是镜头的切换点。主体挡黑通常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强的冲击,也会因为省略过场戏而加快画面节奏。运用这种手法能使时空转换更加流畅与紧凑。
(二)利用画面相似性因素
画面相似性因素有很多,形状相似性、运动状态相似性等等。
人们对形状的相似非常敏感。比如影片中固定镜头中的玩具士兵和现实中皇家卫队仪式活动的连接剪辑。倒下的大树和切割机的木桩的连接剪辑。从切割机将木头切割成块,再拼接成木地板,转换到排练厅内的木地板特写,木地板上有舞者的身影,自然接了一组芭蕾舞演员的镜头。不同场景中刚跳舞的人的连接剪辑。从跳舞的人的动作和表情到天气的变化的连接剪辑。这些都是非常精妙的时空剪辑,这些剪辑手法将丹麦的特点和丹麦人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是连续的,使人感到舒服,自然而生动。这种手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处理,而是充满了想象和联想。选择形状相似的对象叠加,使用形状来表意、抒情并传达视觉美感。运动相似性也起到同样的作用,骑自行车的人在影片中的运动,人们的跑步运动,空中的镜头运动,和其他运动镜头组合在一起。
(三)利用反差因素
利用发差因素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段的转换。它是利用镜头在景深、景别、运动状态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来形成对比。其常见方式是镜头跳切,利用镜头不同的景别来加强剪辑节奏。《丹麦交響曲》中有许多例。如:由全景的海上航行到热闹的牛市特写,景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强烈对比。又如:从向一个方向的自行车,汽车的运动到人往完全相反的方向的奔跑,造成加速的感觉进而切换镜头到航拍。
(四)利用静物镜头(空镜)
《丹麦交响曲》也是一部利用空镜剪辑的典范。要剪好空镜:第一,要用空旷的远景别。第二,要用轻松缓慢的长镜头。第三,巧妙的运用令人有轻松感和远离感的拉镜头。第四,巧妙的运用使人放松、愉悦的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
(五)利用声音的相似性以及逻辑关系的配合
声音的相似性及逻辑关系跟画面的相似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丹麦交响曲》中有一幕小船向前行驶到树枝上的时候响起树干被撞的声音和大树倒下的声音,随后跳到伐木的场景。
这段剪辑就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从而实现从一个场景转接到另一个场景,从游客们乘坐游船游览两岸风光的段落过渡到砍伐树木、生产木材的段落。而最妙之处在于树杈被撞断并不是从画面上看到的,而是观众听到树杈断裂声后借助于联想完成的。画面显现的是从游船上拍摄的主观镜头,小船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从岸边伸展到河面的树杈横在前方,而且越来越近,从镜头前我们预感到,就要撞上树杈了,接着听到了树杈的断裂声。
(六)利用第一视角主观镜头
影片中有一部分是这样的: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戏剧演出的现场,一组镜头表现了戏剧演出的实况,舞台演出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演员撩开幕布往外看,后一个镜头就是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的天空,后一个镜头好象是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前后鏡头构成了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
(七)动接动手法的使用使影片更加有节奏
影片中有很多动接动的快节奏的段落。怎么恰当的使用这种手法呢?第一,多使用紧凑的近景别而少用全景、远景等松驰的景别。第二,多使用快节奏的短镜头而不使用拖沓的长镜头。第三,要摄有动作性有节奏感的对象而不是很难使人感受到节奏和运动的静态对象。第四,多使用给人感觉由远到近的推镜头,这种镜头给人越来越紧张的感觉。第五,多使用节奏感强的快节奏音乐音响,快节奏的音乐音响使人情绪激昂,能给人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感觉。
动接动只需要保留第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就被去掉了,有些移动镜头没有起幅和落幅,属于特例。在选择镜头时,尽量选择运动速度比较接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畅。
(八)利用想象和联想因素
影片中,首先是人们骑自行车的画面,然后是孩子骑自行车,然后是男士飞快的骑自行车,而且随着他飞速骑行飞出画面的过程中,画面变成了高空俯视下的森林和河流。好像是骑着自行车飞在空中。这里的骑自行车的飞快和飞行都是飞,是有关联的,观众从飞快的骑行联想到飞行,把客观印象与主观感觉巧妙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从原本的看飞快骑行的自行车到在空中看地下的美景,仿佛刚刚骑行的就是自己,正骑着自行车在空中翱翔。
《丹麦交响曲》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音响拼接出一场视觉上绚丽的风景线。它里面有太多太多精髓的部分一时间不能完全领悟,在茶余饭后拿出更多的时间细细品读,继续学习里面的剪辑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丹麦交响曲》;剪辑
《丹麦交响曲》不但是一部旅游电影节的获奖影片,更是一部电影界的画面剪辑的盛宴,整部影片只靠音乐画面的剪辑,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真实的国度。影片里面很多的剪辑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对我们这种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影片中的剪辑技巧,将让初学者受益终生。经过分析和总结,影片中值得学习的的剪辑技巧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遮挡元素
比如影片中大街上前景闪过一辆公交车,当画面完全被公交车遮挡的时候进行了画面的切换,公交车驶过后就切换到了另外一个画面。此类的手法在影片中还非常多。
利用遮挡元素有两种:一种是主体迎面而来遮挡,一种是画面前景遮挡。画面形象被挡黑或完全遮挡是镜头的切换点。主体挡黑通常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强的冲击,也会因为省略过场戏而加快画面节奏。运用这种手法能使时空转换更加流畅与紧凑。
(二)利用画面相似性因素
画面相似性因素有很多,形状相似性、运动状态相似性等等。
人们对形状的相似非常敏感。比如影片中固定镜头中的玩具士兵和现实中皇家卫队仪式活动的连接剪辑。倒下的大树和切割机的木桩的连接剪辑。从切割机将木头切割成块,再拼接成木地板,转换到排练厅内的木地板特写,木地板上有舞者的身影,自然接了一组芭蕾舞演员的镜头。不同场景中刚跳舞的人的连接剪辑。从跳舞的人的动作和表情到天气的变化的连接剪辑。这些都是非常精妙的时空剪辑,这些剪辑手法将丹麦的特点和丹麦人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是连续的,使人感到舒服,自然而生动。这种手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处理,而是充满了想象和联想。选择形状相似的对象叠加,使用形状来表意、抒情并传达视觉美感。运动相似性也起到同样的作用,骑自行车的人在影片中的运动,人们的跑步运动,空中的镜头运动,和其他运动镜头组合在一起。
(三)利用反差因素
利用发差因素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段的转换。它是利用镜头在景深、景别、运动状态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来形成对比。其常见方式是镜头跳切,利用镜头不同的景别来加强剪辑节奏。《丹麦交響曲》中有许多例。如:由全景的海上航行到热闹的牛市特写,景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强烈对比。又如:从向一个方向的自行车,汽车的运动到人往完全相反的方向的奔跑,造成加速的感觉进而切换镜头到航拍。
(四)利用静物镜头(空镜)
《丹麦交响曲》也是一部利用空镜剪辑的典范。要剪好空镜:第一,要用空旷的远景别。第二,要用轻松缓慢的长镜头。第三,巧妙的运用令人有轻松感和远离感的拉镜头。第四,巧妙的运用使人放松、愉悦的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
(五)利用声音的相似性以及逻辑关系的配合
声音的相似性及逻辑关系跟画面的相似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丹麦交响曲》中有一幕小船向前行驶到树枝上的时候响起树干被撞的声音和大树倒下的声音,随后跳到伐木的场景。
这段剪辑就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从而实现从一个场景转接到另一个场景,从游客们乘坐游船游览两岸风光的段落过渡到砍伐树木、生产木材的段落。而最妙之处在于树杈被撞断并不是从画面上看到的,而是观众听到树杈断裂声后借助于联想完成的。画面显现的是从游船上拍摄的主观镜头,小船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从岸边伸展到河面的树杈横在前方,而且越来越近,从镜头前我们预感到,就要撞上树杈了,接着听到了树杈的断裂声。
(六)利用第一视角主观镜头
影片中有一部分是这样的: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戏剧演出的现场,一组镜头表现了戏剧演出的实况,舞台演出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演员撩开幕布往外看,后一个镜头就是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的天空,后一个镜头好象是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前后鏡头构成了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
(七)动接动手法的使用使影片更加有节奏
影片中有很多动接动的快节奏的段落。怎么恰当的使用这种手法呢?第一,多使用紧凑的近景别而少用全景、远景等松驰的景别。第二,多使用快节奏的短镜头而不使用拖沓的长镜头。第三,要摄有动作性有节奏感的对象而不是很难使人感受到节奏和运动的静态对象。第四,多使用给人感觉由远到近的推镜头,这种镜头给人越来越紧张的感觉。第五,多使用节奏感强的快节奏音乐音响,快节奏的音乐音响使人情绪激昂,能给人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感觉。
动接动只需要保留第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就被去掉了,有些移动镜头没有起幅和落幅,属于特例。在选择镜头时,尽量选择运动速度比较接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畅。
(八)利用想象和联想因素
影片中,首先是人们骑自行车的画面,然后是孩子骑自行车,然后是男士飞快的骑自行车,而且随着他飞速骑行飞出画面的过程中,画面变成了高空俯视下的森林和河流。好像是骑着自行车飞在空中。这里的骑自行车的飞快和飞行都是飞,是有关联的,观众从飞快的骑行联想到飞行,把客观印象与主观感觉巧妙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从原本的看飞快骑行的自行车到在空中看地下的美景,仿佛刚刚骑行的就是自己,正骑着自行车在空中翱翔。
《丹麦交响曲》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音响拼接出一场视觉上绚丽的风景线。它里面有太多太多精髓的部分一时间不能完全领悟,在茶余饭后拿出更多的时间细细品读,继续学习里面的剪辑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