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建工作也必须紧密结合高校特点,不断健全体制、创新载体、完善制度,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引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健全的体制保障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新增了“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规定,并确定了其主要职责,对高校党委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完整、全面的概括。这些都体现出党中央对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的根本保证。
1. 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应以理论武装为先导,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与研讨,将理论学习与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群众路线,畅通民主渠道、关注民意、倾听民声,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把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准则,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治理学术腐败行为的长效机制,以党风带校风促学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 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突出党委领导班子集体领导。高校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是坚持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然要求。新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就确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运行规则和方式。应坚持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突出党委对学校的集体领导,严格遵守高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必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决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好党务与行政、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形成领导合力;必须坚持“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凡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重大事项,都应分别在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确保依法依规治校。
3. 以实现依法治校为目标,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核心的学术组织,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崇尚学术民主,强调学术权力,保障学术自由,这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高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师治学是根本,民主管理是保证。要实行党对高校的正确领导,就必须坚持崇尚学术民主,保障学术自由,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党委、行政和学术组织的三者关系,切实解决以党代政、以政代党、以政代学的现象,完善领导体制,明晰责权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二、创新高校党建活动载体,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不竭动力。十七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多新成绩,发掘了很多新点子,形成了一些新举措,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建工作,以不断创新高校党建活动载体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1. 坚持分类指导,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党建会上强调,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和特点各不相同,只有坚持分类指导,区分不同类型和层面,有针对性地选择载体,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贴近基层、贴近党员、贴近群众。首先,可以分别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不同要求,按照“符合党员意愿、符合组织要求,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自主申报、民主讨论、组织认定的程序,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设岗、公示明岗、实践履岗等工作。其次,可以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分类明确不同的活动目标,比如教职工党员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机关党员以“管理创新”为目标,学生党员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离退休党员以“老有所为”为目标,后勤党员以“热情服务”为目标等。最后,可以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岗位身份,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比如: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德教双馨,育人为本”主题活动,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科研创新的先锋、学生爱戴的老师;在机关党员中开展“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主题活动,改进工作作风,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岗位先锋;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坚定理想、立志报国”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涵养大气品格,争当励志成才的先锋;在后勤职工黨员中开展“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主题活动,争做优质服务标兵;在离退休教工党员中,开展“老有所为、共建和谐”主题活动,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覆盖面,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 2. 坚持创新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推进高校党建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组织健全、领导明确、运行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组织体系。要坚持科学设置党的组织,主动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党支部设置新模式,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可以分别以学科创新团队为基础、以本科专业为基础、以毕业实习点为基础、以工作性质为基础、以生活社区为基础等多种模式设置基层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抓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党代表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同时一般应兼任系、部、室主任或副主任,直接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和重要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工作,通过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创新立项活动,设专项经费支持党建课题立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以党建创新立项活动为载体,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为重点,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典型性,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员的荣誉感、归宿感和责任感,努力构建起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关心群众的工作格局。
3. 坚持丰富载体,引导广大党员服务学校发展。以党组织建设为目标,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党校、论坛、读书报告、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投身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以党建研究为引领,加强党建理论的探索,从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具体实践中总结凝练出理论成果,真正将理论创新与推动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要突出时代性的特点,积极挖掘资源,深入系统研究,推出精品力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校报、电视、网络等各种校园媒体的作用,采取广大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党建活动内容,通过党建讲堂、走访调研、慰问帮扶、社会实践、城乡结对等特色党日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感动教育、校史教育等,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校情结,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
三、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以良好的机制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要求健全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1. 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为契机,努力构建高校党内民主机制。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大举措。高校试行党代会常任期制是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委办学治校能力的制度保证,对于新时期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认真落实党代会年会制度,构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和纪委会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年召开一次全校党代会,形成其高校党内的最高决策权和监督权;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委会,行使党代会休会期间授予的决策权;党委常委会是党代会的常设机构,主持学校日常工作,行使执行权;坚持每年常委会向全委会和纪委会汇报工作,纪委行使监督权。认真及时制定党代会常任制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明确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直选制、委员推选制、重大事项票决制、党代表工作报告制、党代表开展活动制度,通过提案、调研、评议、走访、质询、调研等制度形式确保党代表行使职权,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 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突破,完善院系级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当前,高校实行的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中,多以校级为主,人财物权力高度集中,部门权力过大,执行力不强,办学效能比较低下,已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求。由于学院领导体制不明晰,责权利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或行政事务至上、党建弱化,或党务权力对行政事务介入过多,或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介入过多,学术权力在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的《条例》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规定院系级党组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这就使得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有法可依。要按照“重心下移、分权管理、责权统一”的原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划分管理权限,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行政和学术委员会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责任,使学院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办学主体。
3. 以贯彻工会教代会制度为重点,不断创新高校民主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推进党建科学化,必须通过构建各项制度,切实保障师生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坚持通过新闻发布会、党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对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公示公开。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校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凡是涉及教职工住房、薪级调整、岗位设置、生活福利等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教代会常委会审议。要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高度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以及离退休职工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其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要建立青年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责任编辑:徐建秋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健全的体制保障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新增了“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规定,并确定了其主要职责,对高校党委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完整、全面的概括。这些都体现出党中央对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的根本保证。
1. 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应以理论武装为先导,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与研讨,将理论学习与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群众路线,畅通民主渠道、关注民意、倾听民声,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把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准则,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治理学术腐败行为的长效机制,以党风带校风促学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 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突出党委领导班子集体领导。高校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是坚持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然要求。新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就确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运行规则和方式。应坚持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突出党委对学校的集体领导,严格遵守高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必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决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好党务与行政、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形成领导合力;必须坚持“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凡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重大事项,都应分别在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确保依法依规治校。
3. 以实现依法治校为目标,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核心的学术组织,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崇尚学术民主,强调学术权力,保障学术自由,这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高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师治学是根本,民主管理是保证。要实行党对高校的正确领导,就必须坚持崇尚学术民主,保障学术自由,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党委、行政和学术组织的三者关系,切实解决以党代政、以政代党、以政代学的现象,完善领导体制,明晰责权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二、创新高校党建活动载体,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不竭动力。十七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多新成绩,发掘了很多新点子,形成了一些新举措,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建工作,以不断创新高校党建活动载体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1. 坚持分类指导,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党建会上强调,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和特点各不相同,只有坚持分类指导,区分不同类型和层面,有针对性地选择载体,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贴近基层、贴近党员、贴近群众。首先,可以分别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不同要求,按照“符合党员意愿、符合组织要求,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自主申报、民主讨论、组织认定的程序,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设岗、公示明岗、实践履岗等工作。其次,可以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分类明确不同的活动目标,比如教职工党员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机关党员以“管理创新”为目标,学生党员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离退休党员以“老有所为”为目标,后勤党员以“热情服务”为目标等。最后,可以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岗位身份,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比如: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德教双馨,育人为本”主题活动,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科研创新的先锋、学生爱戴的老师;在机关党员中开展“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主题活动,改进工作作风,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岗位先锋;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坚定理想、立志报国”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涵养大气品格,争当励志成才的先锋;在后勤职工黨员中开展“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主题活动,争做优质服务标兵;在离退休教工党员中,开展“老有所为、共建和谐”主题活动,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覆盖面,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 2. 坚持创新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推进高校党建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组织健全、领导明确、运行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组织体系。要坚持科学设置党的组织,主动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党支部设置新模式,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可以分别以学科创新团队为基础、以本科专业为基础、以毕业实习点为基础、以工作性质为基础、以生活社区为基础等多种模式设置基层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抓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党代表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同时一般应兼任系、部、室主任或副主任,直接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和重要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工作,通过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创新立项活动,设专项经费支持党建课题立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以党建创新立项活动为载体,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为重点,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典型性,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员的荣誉感、归宿感和责任感,努力构建起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关心群众的工作格局。
3. 坚持丰富载体,引导广大党员服务学校发展。以党组织建设为目标,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党校、论坛、读书报告、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投身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以党建研究为引领,加强党建理论的探索,从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具体实践中总结凝练出理论成果,真正将理论创新与推动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要突出时代性的特点,积极挖掘资源,深入系统研究,推出精品力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校报、电视、网络等各种校园媒体的作用,采取广大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党建活动内容,通过党建讲堂、走访调研、慰问帮扶、社会实践、城乡结对等特色党日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感动教育、校史教育等,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校情结,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
三、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以良好的机制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要求健全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1. 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为契机,努力构建高校党内民主机制。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大举措。高校试行党代会常任期制是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委办学治校能力的制度保证,对于新时期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认真落实党代会年会制度,构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和纪委会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年召开一次全校党代会,形成其高校党内的最高决策权和监督权;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委会,行使党代会休会期间授予的决策权;党委常委会是党代会的常设机构,主持学校日常工作,行使执行权;坚持每年常委会向全委会和纪委会汇报工作,纪委行使监督权。认真及时制定党代会常任制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明确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直选制、委员推选制、重大事项票决制、党代表工作报告制、党代表开展活动制度,通过提案、调研、评议、走访、质询、调研等制度形式确保党代表行使职权,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 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突破,完善院系级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当前,高校实行的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中,多以校级为主,人财物权力高度集中,部门权力过大,执行力不强,办学效能比较低下,已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求。由于学院领导体制不明晰,责权利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或行政事务至上、党建弱化,或党务权力对行政事务介入过多,或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介入过多,学术权力在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的《条例》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规定院系级党组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这就使得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有法可依。要按照“重心下移、分权管理、责权统一”的原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划分管理权限,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行政和学术委员会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责任,使学院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办学主体。
3. 以贯彻工会教代会制度为重点,不断创新高校民主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推进党建科学化,必须通过构建各项制度,切实保障师生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坚持通过新闻发布会、党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对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公示公开。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校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凡是涉及教职工住房、薪级调整、岗位设置、生活福利等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教代会常委会审议。要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高度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以及离退休职工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其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要建立青年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