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颈面部巨大淋巴管畸形的硬化治疗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硬化疗法(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治疗婴幼儿颈面部巨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确诊的67例婴幼儿巨大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32例;年龄1个月~4岁,中位年龄1.3岁。患儿治疗前均行B超、CT检查,了解肿块位置、大小和毗邻。病变范围最小5.2 cm×7.5 cm,最大9.2 cm×10.5 cm。全身麻醉下通过B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颈部囊性肿物,尽可能抽尽囊液后注入1 g/L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混合液,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治疗的次数,2次治疗间隔30 d。

结果

67例患儿,注射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混合液2~5次,中位次数3.9次。随访5~36个月,治愈42例(62.68%),有效19例(28.36%),无效6例(8.96%),总有效率为91.04%。无严重变应反应和肺纤维化发生。12例疗效不佳患儿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术后出现2例轻度口角歪斜和1例声音嘶哑,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瘤体复发。

结论

分次硬化疗法治疗婴幼儿巨大淋巴管畸形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点,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治疗无效时再考虑Ⅱ期手术,手术风险和合并症亦未见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特点,探讨细菌性脑膜炎脑水肿发生的机制。方法健康3周龄SD大鼠40只,体质量60~80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后24 h组、造模后48 h组和造模后5 d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于造模后24 h、48 h、5 d后检测脑组织中AQP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
期刊
儿童的焦虑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常与躯体症状或躯体疾病相伴随,总体的终生患病率较高。儿童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现主要介绍上述5种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与病理机制、常见临床表现、评估、治疗和预后。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0、1、4周时的血清及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探讨三者对PNS患儿发生激素耐药的预测作用。方法留取84例PNS患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58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26例]GC治疗0、1、4周的血清及尿标
目的新生儿脓毒症(neonatal sepsis,NS)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治疗是N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NS免疫治疗的临床证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NS免疫治疗的系统评价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个系统评价(共计3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研究,药物包括免疫球蛋白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总结2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动态变化。总结并分析近10年来该药用于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的机制及应用进展。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川崎病患儿均已应用2剂2 g/kg IVIG治疗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分别
目的了解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基因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对临床分离菌株作用药敏试验,ESBLs表型确认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2013年4月至12月住院患儿分离出44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共29株,阳性率达65.9%。29株产ESBLs肺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2012年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指南,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9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29例患儿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岁~15岁2个月[(8.5±3.7)岁]。病因中以特发
近年来,国际危重症医学和肾脏病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趋向于以急性肾损伤取代急性肾衰竭,对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分期、治疗和预后等有了新的观点,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以期达到共识。临床上积极寻找更适宜的诊断时间窗和临床观察指标,制订更科学合理的诊断和分期标准,便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降低其病死率。现就近年相关文献对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演变脉络及临床应用作一解读。
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于用急性肾损伤(AKI)来取代传统急性肾衰竭(ARF)的概念。儿童AKI的病因已由既往原发性肾脏疾病为主转变为多因素所致,且AK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现简要从流行病学方面分析儿童AKI的常见病因、发病率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