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中考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中的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或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 要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的时间。
  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阅读题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阅读题的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供学生解题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在这类阅读题中,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地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其他文献
说起父亲,总是会想到山,父爱如山,是一份踏实、可靠和安全,而我的父亲,更像是远山,让我们远远地凝望。  父亲的怀抱是我小时候最深的留恋,回到四岁的时光,父亲一只手握着拖拉机的方向盘,一只手揽着我,我坐在父亲的腿上,昏昏欲睡。这是儿时在父亲怀中唯一清晰的记忆,每每回想,总有一份温暖充溢心间,以至于常常留恋难舍。上高中时,到邻村同学家串门,见她妹妹有一米五六的个子了,还在父亲怀中撒娇,便不屑地嘲笑,其
期刊
文本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文本的情味,与文本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让心灵有所触动,继而进行解读文本型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使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了生命的灵性。  一、在品味词语中激活生命的灵性  文本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
期刊
很多语文教师也许会羡慕大学教师讲课的随意洒脱,不拘一格,可以离题万里而不必在意,因为这样的课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享受。教师可以添加上自己喜欢的情节而乐在其中,学生享受于这些趣事而饶有兴味,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享受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因为语文课的兴趣和魅力正诞生于此。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在要求上虽然更加严谨精细,不能任由教师随意发挥,但也并非要求教师只能死板教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
期刊
一、召开特定的德育主题班会  通过召开特定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品德标准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常态化,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每月都应定时召开主题班会,最好每月安排两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期刊
其实,最终让我写下此文的是复习班的那几位女生。  她们应该是来借书或者交什么表,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也不知道说了啥,她们的笑声感染了整个办公室的人,我们也都不由得从疲惫的阅卷中抬起头,笑了起来。人生越往后走,会越喜欢干净的眼神和明朗的笑声。有个女生走过来,说了句:“老师,其实我很喜欢你。”这个年龄被人直接“表白”,虽然很受用,但还是会觉得有点突兀和不好意思,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的管理很有温度
期刊
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道为趣。”“趣”即趣味,它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能让课堂更增活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半倍。情趣盎然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教学长河中闪闪发光的明珠,逾久逾亮。作为中国人联接情感纽带的精
期刊
全国卷高考文言文一共有三道选择题,这几年,前两道题考核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10年到2013年,前两道选择题是一道实词题和一道题干为“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主人公某某性格或特点的一组是”的题。2014年,第一道是实词题,第二道变成了断句选择题。2015到2017年,第一道是断句选择题,第二道是文化常识选择题。无论前两题如何变化,第三题都没有发生变化,都是选择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期刊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那就是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二、品读课文,选点突破  第一组问题:遇绿。  全文仅14段文字,却用了4段文字才引出常春藤,为什么?  提示:通过写居室之狭小、潮湿、简陋、朝向不佳而炎热、窗户破损,一方面为常春藤的出现设置了环境,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我”对绿色的极度欢喜,同
期刊
经典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阅读方法,也在于获得文化传统的启蒙和文化精神的熏陶。由于作家的精神意识、人文情怀往往隐藏在文字背后,所以要把这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精神揭示出来,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还原与比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的内容似乎很容易理解,其实,作者的懊悔和感慨,对父亲的怜惜与宽容,统统埋伏在平实而不平静的文字之下,没有合宜的操作方法是很难帮助学
期刊
林崇德指出: “学科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被研究者长期忽视的问题。”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体验与感悟,而对“外部”学习内容,即“考试”内容的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了。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