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分析,了解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现状,并从中总结出对大陆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台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现状
(一)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培养每个国民具备运用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迅速而广泛的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个人的学习效能与工作效率,更能增进与他人合作及沟通,并有利于个人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然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不当使用会造成个人的身心伤害,以及利用信息科技犯罪等。因此培养学生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并了解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应是学校信息教育的中心主题。
(二)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应用与分析、创造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该课程的核心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概念的认知”、“信息技术的使用”、“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互联网的认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人文素养的整合”等。通过这些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实现以下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进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数据的搜索、处理、分析、展示与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技能作为学习与沟通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利用网络分享学习资源与心得,培养积极合作、主动学习的能力等。
(三)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台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为九年一贯制,其中小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学习阶段,在本阶段未安排信息技能的学习,但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营造活泼生动、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课程包含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规范的操作、中英文输入、档案储存与管理、浏览器的基本操作、遵守公用计算机及网络使用规范等;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课程着重在学习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影音编辑、网络环境与数据的安全防护及信息伦理的实践。除融入于各学习领域中实施外,各校可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程度弹性调整学习内容与授课顺序。
(四)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要点
在教材编选方面,教材以学习内涵或是核心能力的方式呈现。注重教材连贯性,循序渐进。例如学生初次学习上网必须先有“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及“了解网络的虚拟特性”的认知,懂得保护自己的基本原则再学习上网的操作;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并符合各阶段学生之心智与技能的发展等。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网络科技的整体功能,与其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学考虑学生的先备知识、学校现有的资源与其家庭能提供的支持,作适当的教学设计;教学多使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运用多元方法与策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创意表现,多采用专题式学习策略,以统整信息科技及学习领域的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所教授的能力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成就,教师适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学习成就与教学得失做补救或调整,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学习运用与之相适的评价方法,比如在技能方面,课堂上以观察方式进行,考察学生操作技巧。可用如下评价方式:沟通与讨论、课堂观察、口头报告、专题报告、历程档案等。
二、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一)调整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
台湾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国民具备信息知识与应用能力,并制定出分段能力指标,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时的参考标准。根据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强调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各科课程之中,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以学习计算机为中心,学校不主张教师专门教授学生学习怎样操作计算机,而是鼓励各学科教师将计算机用于课程教学中。大陆地区部分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同时,应重视教育目标的调整,更多地采用有多样化、创意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细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
从台湾地区的教学内容来看,注重能力的培养是与大陆地区相吻合的。强调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具体过程,以此体验过程与方法,并把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细化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在应用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全面达成新课程标准。目前大陆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时安排较为合理,必修课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校按计划进行,选修则由各学校自行安排,较为灵活。但是,如何在必修和选修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大力加强资源建设,寻求一种合适的资源建设方式,以促进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共享和应用。台湾地区除了政府部门拨款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外,还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时注重与高校、企业界合作,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经费问题,而且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学校与科研设计部门、企业界合作是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项有利措施。因此,我们也要广开思路、多开渠道。
(四)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扶植典型示范学校,以此带动整体发展。台湾地区有种子学校,我们也可以设立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并且加强宣传和推广。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列的各类示范性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为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做出榜樣,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曲桂丽,解月光. 台湾偏远地区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策略及启示[J]. 教育信息化,2005,(07):10-11.
[2]杨宗凯,杨浩,吴砥.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研究,2014,35(03).
[3]王佑镁.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2).
[4]阿旺米玛. 国内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5,(34).
[5]牟艳娜,刘向永.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省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06).
作者简介:邹露露,1993年11月12日出生,女,汉族,籍贯江西丰城,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关键词:台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现状
(一)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培养每个国民具备运用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迅速而广泛的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个人的学习效能与工作效率,更能增进与他人合作及沟通,并有利于个人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然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不当使用会造成个人的身心伤害,以及利用信息科技犯罪等。因此培养学生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并了解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应是学校信息教育的中心主题。
(二)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应用与分析、创造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该课程的核心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概念的认知”、“信息技术的使用”、“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互联网的认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人文素养的整合”等。通过这些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实现以下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进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数据的搜索、处理、分析、展示与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技能作为学习与沟通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利用网络分享学习资源与心得,培养积极合作、主动学习的能力等。
(三)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台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为九年一贯制,其中小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学习阶段,在本阶段未安排信息技能的学习,但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营造活泼生动、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课程包含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规范的操作、中英文输入、档案储存与管理、浏览器的基本操作、遵守公用计算机及网络使用规范等;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课程着重在学习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影音编辑、网络环境与数据的安全防护及信息伦理的实践。除融入于各学习领域中实施外,各校可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程度弹性调整学习内容与授课顺序。
(四)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要点
在教材编选方面,教材以学习内涵或是核心能力的方式呈现。注重教材连贯性,循序渐进。例如学生初次学习上网必须先有“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及“了解网络的虚拟特性”的认知,懂得保护自己的基本原则再学习上网的操作;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并符合各阶段学生之心智与技能的发展等。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网络科技的整体功能,与其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学考虑学生的先备知识、学校现有的资源与其家庭能提供的支持,作适当的教学设计;教学多使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运用多元方法与策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创意表现,多采用专题式学习策略,以统整信息科技及学习领域的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所教授的能力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成就,教师适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学习成就与教学得失做补救或调整,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学习运用与之相适的评价方法,比如在技能方面,课堂上以观察方式进行,考察学生操作技巧。可用如下评价方式:沟通与讨论、课堂观察、口头报告、专题报告、历程档案等。
二、台湾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一)调整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
台湾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国民具备信息知识与应用能力,并制定出分段能力指标,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时的参考标准。根据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强调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各科课程之中,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以学习计算机为中心,学校不主张教师专门教授学生学习怎样操作计算机,而是鼓励各学科教师将计算机用于课程教学中。大陆地区部分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同时,应重视教育目标的调整,更多地采用有多样化、创意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细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
从台湾地区的教学内容来看,注重能力的培养是与大陆地区相吻合的。强调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具体过程,以此体验过程与方法,并把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细化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在应用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全面达成新课程标准。目前大陆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时安排较为合理,必修课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校按计划进行,选修则由各学校自行安排,较为灵活。但是,如何在必修和选修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大力加强资源建设,寻求一种合适的资源建设方式,以促进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共享和应用。台湾地区除了政府部门拨款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外,还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时注重与高校、企业界合作,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经费问题,而且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学校与科研设计部门、企业界合作是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项有利措施。因此,我们也要广开思路、多开渠道。
(四)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扶植典型示范学校,以此带动整体发展。台湾地区有种子学校,我们也可以设立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并且加强宣传和推广。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列的各类示范性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为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做出榜樣,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曲桂丽,解月光. 台湾偏远地区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策略及启示[J]. 教育信息化,2005,(07):10-11.
[2]杨宗凯,杨浩,吴砥.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研究,2014,35(03).
[3]王佑镁.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2).
[4]阿旺米玛. 国内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5,(34).
[5]牟艳娜,刘向永.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省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 ,(06).
作者简介:邹露露,1993年11月12日出生,女,汉族,籍贯江西丰城,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