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公益旅游是伴随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慈善理念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非大众旅游形式。新兴的公益旅游对青少年这个特殊旅游群体“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提出青少年公益旅游,并阐述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开展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所产生的时代效益,最终探讨几种适合市场需要的行之有效的青少年公益旅游方案,以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公益旅游;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7-0151-03
1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提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改善,自主观念和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居民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由此一种“边旅游,边行善”的新型的非大众旅游方式便在国内悄然兴起,这就是公益旅游。
对于一直处于接受事物能力较强但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青少年与公益旅游结合在一起,通过参加公益旅游多层次的体验来建构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让青少年在旅行中锻炼意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并且善于思考的人,这些都显得很是重要。
《张氏心理学词典》将“青少年期”(adolescence)定义为:指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女性约自12岁到21岁,男性约自12岁到22岁。至此,儿童期后到成年期之间的一段大约十年期间称为青年期[1]。显然,我国正在上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在青少年的行列。
初高中青少年的公益旅游与大学生的公益旅游有些区别。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自由的金钱支配能力,他们更善于保护自己,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也善于大胆的去活出自己。这些是处在繁重学业中的青少年没法比的。初高中时期的青少年由于感知较少,大部分需要依靠引导,大学生则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本文将重点探析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公益旅游。
2 我国青少年公益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公益旅游发展刚刚起步,青少年群体公益旅游更是在萌芽之中。青少年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参与开展公益旅游,使其发挥社会效益,这是其他旅游无法比拟的。
我国的公益旅游处于未开发的感知阶段,公益旅游更多的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上并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此外,还有一些有爱心且有闲暇时间的人进行诸如以保护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动植物的方式为主,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清理工作、医疗救助活动、文物古迹保护、教育培训工作等方式。[2]但这些基本上是以成年人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很少有参与。
此外,公益旅游在学生中的认知程度偏低,据网上调查显示,大多数初高中学生并不知道公益旅游的含义是什么,或者公益旅游应该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理解中,只要是涉及旅游的都是出去游玩或观赏,鲜有想要做点什么的想法。
目前政府在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引导上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增加了节庆假期,但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关于学生出游的规定,使得青少年公益旅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各种旅游公司或者是慈善有关部门因为旅游者群体的特殊性而没有开展活动,一些是忽略青少年公益旅游市场的潜力,一些旅游企业碍于青少年市场开拓的艰难性,嫌其利润薄、事情多、责任重。
3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必要性
公益旅游的出现使我们的国家公益事业多了一个宣传的通道,也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对游客在旅游时间安排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有近65%的旅游者将旅游安排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只有9.3%的人把旅游安排在大周末。这说明青少年的旅游选择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旅游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外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德育的需要;是青少年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智育的需要;是青少年娱乐方式朝健康有益方向发展的重要养成方式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体美劳技”的需要[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所接触到的知识、得到的经历,都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公益旅游是一项慈善性的、公益性的旅游活动,在旅游中直接参与直观体验,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对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来说是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意义的。
4 我国发展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可行性
4.1 从旅游的需求动机上来
从事有关公益旅游的活动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公益是社会功德的支持,是人们道德和精神得到锻炼和培养的一种途径。青少年正是好奇心蓬勃旺盛的时段,是人格和道德品质重点塑造的时段,通过公益旅游,可以让青少年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学校和家庭没能教到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公益旅游的特点下进行旅游,使得青少年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各种社会现象,挑战各种状况,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善良之心和仁义之心。
4.2 从青少年的空闲时间来看
大多数初高中青少年多是在寒暑假进行旅游,排除寒暑假进行的各种补习班外,在寒暑假剩下的时间里青少年喜欢外出旅游,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总是结伴出行或者是单独外出,这时候进行有意义的公益旅游不仅是有趣的,在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在心理上也没有特别大的负担。
另外,还有“十一”黄金周的长假以及端午、清明、中秋等几个小长假。再或者学校组织的度假或旅游活动,由于国家教育部鼓励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在一段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清闲的旅游时间。 4.3 从旅游的资金方面来看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资金问题已经不是阻碍旅游前进的绊脚石,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就要依靠家长来提供经济支持,在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旅游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旅游资金也不是问题。我们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只要是跟孩子有关的话题或者是活动家长们都不会轻易放过。在资金方面,旅行社号或者是其他组织部门只要就功能公益旅游的花费有一个合理的度,家长们也会考虑让孩子们自由参加。
再或者是有些特别聪明的孩子有存压岁钱和其他的经济收入,他们在不用父母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旅行。
5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时代效益
5.1 产生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青少年的出游将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青少年旅游者并没有大量的资金,但它们的基数是庞大的,按200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光由学生旅游带动的总收入将达400多亿元(旅游带动效应按1∶4.3计算),约占200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8(200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3522.37亿元)[4]。也就是说虽然青少年公益旅游事业带来个人收益不多,但总体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来说,旅游者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帮助本地区的公益事业,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为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5.2 产生的社会效益
目前旅游市场上的“公益旅游”是一种新兴的非大众旅游形式,现阶段,我国对于公益旅游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大多数的公益旅游是作为一些隐藏项目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爱心支教等涵盖在里面,但这样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日益加快的社会需求。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发展是我国公益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支,同样是对社会有巨大贡献作用的项目。
但在这个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随意滋生,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对于一直处于接受事物能力较强但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社会才会和谐,人们减少纷争互相谦和,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这个社会效益不是立时生效的,是一个潜意默化,由一个人带动另一个人的过程。
6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市场策略
6.1 在安全的前提下旅行社可以安排一些张弛有度的旅游活动
阻碍青少年公益旅游发展的最大的原因是青少年大多是未成年人,旅游过程中经常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探险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完善,受挫折意志不够坚定,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够镇定。出于保护的目的,家长和学校往往不同意学生们单独出去。旅行社在安排旅游活动时要结合当地旅游的特点和社会现状,寻找适合青少年参加的公益活动,确保大家的安全。我国的名山大川极其丰富,但也因为石多水多而会有危险,旅行社在安排线路时可以选择比较好走且便捷的路,在旅行的过程中参杂公益活动,比如“与乱扔垃圾说再见”、“让我们爱护山水草木”等这些都是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做的。
6.2 选择合适的公益旅游项目,讲究一个长期的发展
在进行青少年公益旅游活动时,要多结合时代特点,选择当下需要帮助的一些活动,有选择的去帮助他们。比如,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可以在青少年去旅游的同时安排一些活动,使留守儿童与旅游者多接触,汲取正能量。而且要讲究活动的持续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旅游者会换,但这份公益旅游的心意是不会变的。或许这项活动成年人也能参加爱,但是别忘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最贴心的。在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要突出青少年的特点,自由的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帮助。
6.3 旅游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间部门的联系,与公益组织紧密联系
不管什么活动,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只有政府重视,各活动才能迅速壮大起来,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要遵循这一事实,按规律办事。政府在青少年旅游方面要加强政策管理,增强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旅行社和家长社会对于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法可依。社会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要积极协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推广,不以赢利为目的,与旅游企业联合发展。
6.4 对于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引导者,要精心挑选,选择适合的跟随者
对于初高中青少年,旅行大部分是跟团旅游,在跟团旅游时导游和司机以及其他与旅游者相关的人员要尽量给孩子们以正面形象,和蔼,谦虚,对人有诚意,公益旅游不同于其他的旅游,讲究的是教育意义,所以对于旅行中的引导者们一定要严格把关,各部门尽自己之力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7 结 语
公益旅游因其优越的教育和实践意义而在旅游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深具潜力的旅游形式。而对于青少年,它的教育意义更为浓厚,它的趣味性更让人着迷。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开展青少年公益旅游来建构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发展我国青少年公益旅游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M].台北:东华书局,1991.
[2]胡真子,郑岩.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2013(6).
[3]谭颖.发展青少年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市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
[4]曹新向,王伟红.我国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及其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关键词]青少年;公益旅游;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7-0151-03
1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提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改善,自主观念和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居民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由此一种“边旅游,边行善”的新型的非大众旅游方式便在国内悄然兴起,这就是公益旅游。
对于一直处于接受事物能力较强但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青少年与公益旅游结合在一起,通过参加公益旅游多层次的体验来建构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让青少年在旅行中锻炼意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并且善于思考的人,这些都显得很是重要。
《张氏心理学词典》将“青少年期”(adolescence)定义为:指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女性约自12岁到21岁,男性约自12岁到22岁。至此,儿童期后到成年期之间的一段大约十年期间称为青年期[1]。显然,我国正在上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在青少年的行列。
初高中青少年的公益旅游与大学生的公益旅游有些区别。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自由的金钱支配能力,他们更善于保护自己,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也善于大胆的去活出自己。这些是处在繁重学业中的青少年没法比的。初高中时期的青少年由于感知较少,大部分需要依靠引导,大学生则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本文将重点探析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公益旅游。
2 我国青少年公益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公益旅游发展刚刚起步,青少年群体公益旅游更是在萌芽之中。青少年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参与开展公益旅游,使其发挥社会效益,这是其他旅游无法比拟的。
我国的公益旅游处于未开发的感知阶段,公益旅游更多的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上并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此外,还有一些有爱心且有闲暇时间的人进行诸如以保护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动植物的方式为主,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清理工作、医疗救助活动、文物古迹保护、教育培训工作等方式。[2]但这些基本上是以成年人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很少有参与。
此外,公益旅游在学生中的认知程度偏低,据网上调查显示,大多数初高中学生并不知道公益旅游的含义是什么,或者公益旅游应该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理解中,只要是涉及旅游的都是出去游玩或观赏,鲜有想要做点什么的想法。
目前政府在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引导上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增加了节庆假期,但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关于学生出游的规定,使得青少年公益旅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各种旅游公司或者是慈善有关部门因为旅游者群体的特殊性而没有开展活动,一些是忽略青少年公益旅游市场的潜力,一些旅游企业碍于青少年市场开拓的艰难性,嫌其利润薄、事情多、责任重。
3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必要性
公益旅游的出现使我们的国家公益事业多了一个宣传的通道,也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对游客在旅游时间安排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有近65%的旅游者将旅游安排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只有9.3%的人把旅游安排在大周末。这说明青少年的旅游选择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旅游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外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德育的需要;是青少年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智育的需要;是青少年娱乐方式朝健康有益方向发展的重要养成方式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体美劳技”的需要[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所接触到的知识、得到的经历,都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公益旅游是一项慈善性的、公益性的旅游活动,在旅游中直接参与直观体验,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对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来说是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意义的。
4 我国发展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可行性
4.1 从旅游的需求动机上来
从事有关公益旅游的活动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公益是社会功德的支持,是人们道德和精神得到锻炼和培养的一种途径。青少年正是好奇心蓬勃旺盛的时段,是人格和道德品质重点塑造的时段,通过公益旅游,可以让青少年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学校和家庭没能教到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公益旅游的特点下进行旅游,使得青少年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各种社会现象,挑战各种状况,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善良之心和仁义之心。
4.2 从青少年的空闲时间来看
大多数初高中青少年多是在寒暑假进行旅游,排除寒暑假进行的各种补习班外,在寒暑假剩下的时间里青少年喜欢外出旅游,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总是结伴出行或者是单独外出,这时候进行有意义的公益旅游不仅是有趣的,在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在心理上也没有特别大的负担。
另外,还有“十一”黄金周的长假以及端午、清明、中秋等几个小长假。再或者学校组织的度假或旅游活动,由于国家教育部鼓励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在一段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清闲的旅游时间。 4.3 从旅游的资金方面来看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资金问题已经不是阻碍旅游前进的绊脚石,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就要依靠家长来提供经济支持,在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旅游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旅游资金也不是问题。我们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只要是跟孩子有关的话题或者是活动家长们都不会轻易放过。在资金方面,旅行社号或者是其他组织部门只要就功能公益旅游的花费有一个合理的度,家长们也会考虑让孩子们自由参加。
再或者是有些特别聪明的孩子有存压岁钱和其他的经济收入,他们在不用父母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旅行。
5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时代效益
5.1 产生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青少年的出游将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青少年旅游者并没有大量的资金,但它们的基数是庞大的,按200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光由学生旅游带动的总收入将达400多亿元(旅游带动效应按1∶4.3计算),约占200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8(200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3522.37亿元)[4]。也就是说虽然青少年公益旅游事业带来个人收益不多,但总体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来说,旅游者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帮助本地区的公益事业,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为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5.2 产生的社会效益
目前旅游市场上的“公益旅游”是一种新兴的非大众旅游形式,现阶段,我国对于公益旅游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大多数的公益旅游是作为一些隐藏项目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爱心支教等涵盖在里面,但这样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日益加快的社会需求。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发展是我国公益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支,同样是对社会有巨大贡献作用的项目。
但在这个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随意滋生,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对于一直处于接受事物能力较强但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正能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社会才会和谐,人们减少纷争互相谦和,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这个社会效益不是立时生效的,是一个潜意默化,由一个人带动另一个人的过程。
6 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市场策略
6.1 在安全的前提下旅行社可以安排一些张弛有度的旅游活动
阻碍青少年公益旅游发展的最大的原因是青少年大多是未成年人,旅游过程中经常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探险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完善,受挫折意志不够坚定,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够镇定。出于保护的目的,家长和学校往往不同意学生们单独出去。旅行社在安排旅游活动时要结合当地旅游的特点和社会现状,寻找适合青少年参加的公益活动,确保大家的安全。我国的名山大川极其丰富,但也因为石多水多而会有危险,旅行社在安排线路时可以选择比较好走且便捷的路,在旅行的过程中参杂公益活动,比如“与乱扔垃圾说再见”、“让我们爱护山水草木”等这些都是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做的。
6.2 选择合适的公益旅游项目,讲究一个长期的发展
在进行青少年公益旅游活动时,要多结合时代特点,选择当下需要帮助的一些活动,有选择的去帮助他们。比如,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可以在青少年去旅游的同时安排一些活动,使留守儿童与旅游者多接触,汲取正能量。而且要讲究活动的持续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旅游者会换,但这份公益旅游的心意是不会变的。或许这项活动成年人也能参加爱,但是别忘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最贴心的。在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要突出青少年的特点,自由的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帮助。
6.3 旅游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间部门的联系,与公益组织紧密联系
不管什么活动,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只有政府重视,各活动才能迅速壮大起来,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要遵循这一事实,按规律办事。政府在青少年旅游方面要加强政策管理,增强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旅行社和家长社会对于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法可依。社会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要积极协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推广,不以赢利为目的,与旅游企业联合发展。
6.4 对于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引导者,要精心挑选,选择适合的跟随者
对于初高中青少年,旅行大部分是跟团旅游,在跟团旅游时导游和司机以及其他与旅游者相关的人员要尽量给孩子们以正面形象,和蔼,谦虚,对人有诚意,公益旅游不同于其他的旅游,讲究的是教育意义,所以对于旅行中的引导者们一定要严格把关,各部门尽自己之力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7 结 语
公益旅游因其优越的教育和实践意义而在旅游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深具潜力的旅游形式。而对于青少年,它的教育意义更为浓厚,它的趣味性更让人着迷。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开展青少年公益旅游来建构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发展我国青少年公益旅游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M].台北:东华书局,1991.
[2]胡真子,郑岩.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2013(6).
[3]谭颖.发展青少年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市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
[4]曹新向,王伟红.我国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及其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