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欣赏心理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欣赏是一种享受,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运用能力
通常的美术欣赏缺少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有“老师介绍、学生介绍、学生说感受、学生说不喜欢、学生说喜欢、回家说给家长听”等栏目,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像等等,逐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能力。
我在讲解作品前,首先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并及时反馈,让他们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如,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不限。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对美术欣赏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在学生为美术作品写评语时,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与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欣赏是一种风格,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技能
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a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当我发现有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比较弱时,我不会对他的作品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更会让他因此厌恶绘画。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完成事物的基本形状即可,除此之外,我还会再找一些简单易学的图片资料让他欣赏、临摹。这样,他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对他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不仅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四、欣赏是一种精神,能提高美术鉴赏渗透能力
美术鉴赏活动是对美术作品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通过外在的现象、色彩等画面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作用于人的可感因素,共同传达着丰富的信息。欣赏教学活动时,我注意展现形式的美,展现的每一张作品都是美的,每一批作品也是美的,给学生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的经验,对美术作品做初步的评价,我做的只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融洽、师生关系平等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感觉到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提高,为今后深层次的鉴赏做好了铺垫。
五、带着问题欣赏
欣赏前,教师应该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见了什么,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多动脑筋,提出一些老师没提出的问题。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一段关于海底世界的录像,通过欣赏激发他们对海底生物的兴趣,接着笔者和学生亲切交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呢?”大海是学生们最热爱、最熟悉的事物,因此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最后,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了。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欣赏心理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欣赏是一种享受,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运用能力
通常的美术欣赏缺少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有“老师介绍、学生介绍、学生说感受、学生说不喜欢、学生说喜欢、回家说给家长听”等栏目,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像等等,逐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能力。
我在讲解作品前,首先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并及时反馈,让他们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如,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不限。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对美术欣赏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在学生为美术作品写评语时,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与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欣赏是一种风格,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技能
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a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当我发现有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比较弱时,我不会对他的作品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更会让他因此厌恶绘画。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完成事物的基本形状即可,除此之外,我还会再找一些简单易学的图片资料让他欣赏、临摹。这样,他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对他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不仅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四、欣赏是一种精神,能提高美术鉴赏渗透能力
美术鉴赏活动是对美术作品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通过外在的现象、色彩等画面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作用于人的可感因素,共同传达着丰富的信息。欣赏教学活动时,我注意展现形式的美,展现的每一张作品都是美的,每一批作品也是美的,给学生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的经验,对美术作品做初步的评价,我做的只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融洽、师生关系平等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感觉到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提高,为今后深层次的鉴赏做好了铺垫。
五、带着问题欣赏
欣赏前,教师应该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见了什么,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多动脑筋,提出一些老师没提出的问题。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一段关于海底世界的录像,通过欣赏激发他们对海底生物的兴趣,接着笔者和学生亲切交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呢?”大海是学生们最热爱、最熟悉的事物,因此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最后,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了。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