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个教育根本任务,凝聚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各学科“大概念(big idea)”。其中,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之一是“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之一是“信息社会”,这是信息技术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科学思考,是“以德为先”“责任为本”的具体体现。
  与之相应,信息社会学课程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信息技术的影响,履行数字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什么是信息社会学课程?信息社会学课程是指以信息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为基本内容,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为目的,培养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安全、合法、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灵活运用信息社会学知识解决信息社会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参与信息社会建设的课程。信息社会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伦理、信息法律法规、社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与信息科技发展史。信息倫理是信息活动中的善恶标准,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行为活动的心理意识和一般原则规范;信息法律法规是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信息系统即社会信息传递交流处理系统;信息安全指数据保护的私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信息科技发展史主要是指信息科技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为什么要开展信息社会学课程的教学?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蕴含于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态度,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破解“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顿,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立德先立师”,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同样可以引导教师提高育人水平,把“立德树人”转化为教师内心的教学信念,做到言传身教的统一;作为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是从学科课程目标层面到学科教学层面自上而下的具体化,是对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部分内容标准(2.6、2.7)的细化分解。
  怎样进行信息社会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信息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信息社会问题为主题,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项目学习以任务为基础解决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
  总之,信息社会学课程的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针对问题、观点等进行相互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形成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编者按:如果时光倒流到二十年前,五笔字型和WPS就代表了计算机。在当时网络还不普及的时代,能在计算机上打出一串串文字,就代表了你是一个计算机高手。现在我们整天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把心里的想法变成文字。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为什么敲击键盘可以输入文字呢?除了键盘,有没有其他办法输入文字呢?甚至意识是不是能控制计算机呢?在此,主持人和嘉宾将分两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遥远的穿孔纸带  也许我们
教材分析  莫怀戚是一位有名士风范的才子。他在穿着上并不讲究,但讲课却舌绽莲花。他随手写下一小篇文字,就成了经典的《散步》。《散步》是一篇语言质朴的短文,记录了一段美妙的生命状态,作者用“慢慢地”“稳稳地”等富有风格特点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其中的景物描写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深刻感受。  学情分析  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上还是比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开放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建构了B2B模式下的移动学习模型,并在此模型的指导下构建了B2B模式下的移动学习服务体系,以期能够提高开放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效率,并对移动学习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B2B;移动学习;开放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65-05  开放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特征分析  笔
2009年10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决赛。回想三天的比赛,过程充实而又美丽。  整个赛事分为5个半天,每个半天的赛时是4个小时。第一天上午,每个团队里的个人需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下午,团队成员需协作完成团队教学设计与课件。第二天上午学科团队之间互评信息化教学设计;下午,在同一学科的其他团队提出建议的基础上
深度融合与核心素养,这两个看似并无关联的概念,其深层意义上却关系密切。核心素养所关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关键能力和品格的养成,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实现。而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品格养成搭建了广阔舞台。深度融合完美体现了核心素养发展理念,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小学数学为例,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深
2016年7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决赛在合肥工业大学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7月14日上午,决赛现场公布了小学语文的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团队三位成员研精覃思、高效协作。白天,我们解读文本,设计微课程实施方案,制作微视频,互评兄弟团队作品;晚上,我们反思梳理团队教研,修改完善相关内容设计,精心设计汇报稿。  磨刀不误砍柴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的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适合在职工程硕士学习特征的在线课程建设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学习特征;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7-0096-0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
近期,国家向部分省份征集在义教階段开设信息科技课的意见,引起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他们对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区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期解码,我们选择高中、小学两个不同学段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启发大家深入讨论“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意义。  ● 项目设计依据  本案例内容基于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3单元第1节数据编码之声音编码。通过引出两个实验比较,让学生了解模拟信号和
经常听到信息技术教师抱怨,现在的课堂管理日趋困难,学生的个人素质日趋下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能认识到现状,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更懒得去尝试一些课堂实践以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笔者前一阶段参加了一次市级评优课考核活动,通过一天的听课以及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对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产生了一点思考。本文从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后的感受、反思谈起,探讨当今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关注的德育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
创新整合点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成语典故文化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将相和》的故事就出自邯郸,因此我们依托课文,站在课程的高度,分析学情,将教材与邯郸历史进行整合,确定了“品邯郸成语,悟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以“跟我学成语”为主线,教给学生学习成语的方法,即“读成语—查典故—明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成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升其语文素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