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童话。
2003年,亚拉哈巴德来的印度大使、未来的作家维卡斯·史瓦鲁普,部分因为受到“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的名主持人——查尔斯·英格拉姆的启发,在英国上任的最后日子里将一生的雄心倾注在一本小说中。
在笔记本电脑上奋战了两个月后,史瓦鲁普完成了一本关于电视有奖问答大赢家被疑作弊的故事,名为《问与答》(Q&A),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广受好评,观察家报称其为“精彩的故事,正如印度这个国家一样宏伟壮丽、生机勃勃、混乱喧嚣。”
在拥挤的书籍市场中,《问与答》可能会像其他许多优秀的处女作一样被人们逐渐遗忘,幸而它被FILM4的明智读者发现,并委托写过《光猪六壮士》的西蒙·波弗埃来改编剧本,终于使《问与答》变成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电影上映时,史瓦鲁普似乎有意不去理会丹尼·博伊尔的改编电影,这也是一个自傲的作家情理之中的举动,但他大可不必如此挑剔。波弗埃对情节和角色不逾矩的改动都为小说增光添彩,两个朋友成了兄弟,平淡的开头变得扣人心弦,同时删减了一些生硬的象征主义,比如原作中主人公罗摩·穆罕默德·托马斯集印度教、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特点于一身的大众化人名,当然罗摩也成为了杰玛·马利克。
在其他方面,史瓦鲁普的创意和小说民间怪谈式的极简主义都被完好的搬到了银幕上。《问与答》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讲述主人公一步步拿到百万美元大奖的历程,每一个问题中都有高潮,这一点被电影忠实的表现了出来。
《问与答》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流行小说,行文简洁有力,角色刻画大胆明快、个性突出,史瓦鲁普显然很会写作,首次接触小说便大获全胜,甚至不需要电影的改编便深入人心。
波弗埃为小说增加的最大魅力就是将它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史瓦鲁普的主人公爱上了美丽的印度女孩妮塔,但原作中她是一个妓女,一个心地善良的风尘女子。虽然在尾声中他最终和妮塔喜结连理,但是他们的爱情却被紧张的问答环节埋没了。电影中妮塔的角色换成了更为迷人的拉卡。
波弗埃和博伊尔揭示的另一个奥秘就是电影的背景设在最典型的孟买贫民窟达拉维,作者和其手下的角色都像贫民窟的居民一样迷恋宝莱坞。电影和小说的秘密就是把麻雀变凤凰的老调变成宝莱坞式的电影,场面刺激、巧合迭起、坏蛋穷凶极恶,《问与答》告诉我们宝莱坞之于柯勒律治的“搁置怀疑”正如印度通天绳之于牛顿物理学。
《问与答》是一个承认从小就是“悬疑小说狂”的作者写就的娱乐小说,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印度英语之外,作者一直在用正统的英式英语写作,充分展示了一个印度外交官的才能。如果你想更深刻地去多角度了解孟买,知道它真正的模样,就去读罗辛顿·米斯瑞的《恰好的平衡》和《漫长的旅程》;如果你想读关于现代印度的小说,就去看阿拉温德·阿迪加描写细腻的《白虎》。这两位作者都是90年代印度经济飞跃后新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
在写完《问与答》后,史瓦鲁普又写了一部犯罪小说《六个嫌疑犯》。但是他的处女作已经掀起全球热潮,小说成为了获奖电影的附带赠品,他个人的职业生涯业已达到顶峰,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
且慢,故事又峰回路转,史瓦鲁普刚刚又接受了一项莫大的荣誉——《午夜的孩子》的作者萨尔曼·拉什迪竟然屈尊亲自攻击他,声称小说和电影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还说:“电影毛病很多,全都是因为小说不好。”
欢迎来到伦敦文学圈,史瓦鲁普先生。
2003年,亚拉哈巴德来的印度大使、未来的作家维卡斯·史瓦鲁普,部分因为受到“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的名主持人——查尔斯·英格拉姆的启发,在英国上任的最后日子里将一生的雄心倾注在一本小说中。
在笔记本电脑上奋战了两个月后,史瓦鲁普完成了一本关于电视有奖问答大赢家被疑作弊的故事,名为《问与答》(Q&A),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广受好评,观察家报称其为“精彩的故事,正如印度这个国家一样宏伟壮丽、生机勃勃、混乱喧嚣。”
在拥挤的书籍市场中,《问与答》可能会像其他许多优秀的处女作一样被人们逐渐遗忘,幸而它被FILM4的明智读者发现,并委托写过《光猪六壮士》的西蒙·波弗埃来改编剧本,终于使《问与答》变成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电影上映时,史瓦鲁普似乎有意不去理会丹尼·博伊尔的改编电影,这也是一个自傲的作家情理之中的举动,但他大可不必如此挑剔。波弗埃对情节和角色不逾矩的改动都为小说增光添彩,两个朋友成了兄弟,平淡的开头变得扣人心弦,同时删减了一些生硬的象征主义,比如原作中主人公罗摩·穆罕默德·托马斯集印度教、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特点于一身的大众化人名,当然罗摩也成为了杰玛·马利克。
在其他方面,史瓦鲁普的创意和小说民间怪谈式的极简主义都被完好的搬到了银幕上。《问与答》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讲述主人公一步步拿到百万美元大奖的历程,每一个问题中都有高潮,这一点被电影忠实的表现了出来。
《问与答》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流行小说,行文简洁有力,角色刻画大胆明快、个性突出,史瓦鲁普显然很会写作,首次接触小说便大获全胜,甚至不需要电影的改编便深入人心。
波弗埃为小说增加的最大魅力就是将它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史瓦鲁普的主人公爱上了美丽的印度女孩妮塔,但原作中她是一个妓女,一个心地善良的风尘女子。虽然在尾声中他最终和妮塔喜结连理,但是他们的爱情却被紧张的问答环节埋没了。电影中妮塔的角色换成了更为迷人的拉卡。
波弗埃和博伊尔揭示的另一个奥秘就是电影的背景设在最典型的孟买贫民窟达拉维,作者和其手下的角色都像贫民窟的居民一样迷恋宝莱坞。电影和小说的秘密就是把麻雀变凤凰的老调变成宝莱坞式的电影,场面刺激、巧合迭起、坏蛋穷凶极恶,《问与答》告诉我们宝莱坞之于柯勒律治的“搁置怀疑”正如印度通天绳之于牛顿物理学。
《问与答》是一个承认从小就是“悬疑小说狂”的作者写就的娱乐小说,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印度英语之外,作者一直在用正统的英式英语写作,充分展示了一个印度外交官的才能。如果你想更深刻地去多角度了解孟买,知道它真正的模样,就去读罗辛顿·米斯瑞的《恰好的平衡》和《漫长的旅程》;如果你想读关于现代印度的小说,就去看阿拉温德·阿迪加描写细腻的《白虎》。这两位作者都是90年代印度经济飞跃后新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
在写完《问与答》后,史瓦鲁普又写了一部犯罪小说《六个嫌疑犯》。但是他的处女作已经掀起全球热潮,小说成为了获奖电影的附带赠品,他个人的职业生涯业已达到顶峰,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
且慢,故事又峰回路转,史瓦鲁普刚刚又接受了一项莫大的荣誉——《午夜的孩子》的作者萨尔曼·拉什迪竟然屈尊亲自攻击他,声称小说和电影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还说:“电影毛病很多,全都是因为小说不好。”
欢迎来到伦敦文学圈,史瓦鲁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