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主题教学的后备军,是对主题活动的深入与强化。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结合主题教学,创设涉及多种智能领域的活动区域。通过提供适宜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自愿选择活动内容、自主游戏、探索的个别化活动方式。区域活动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增强补弱的最佳途径和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有主题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将教育目标陷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首先是指选择、投放的操作材料应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其次,在同一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细化,提供难度不一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例如小班的“给小动物喂食”区域活动,可提供赤豆、花生米、蚕豆、水饺等大小不一的物品,勺子、夹子、筷子等使用难度不同的工具,通过这些材料来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提高操作水平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逐渐地达成目标。例如:在“我要上小学拉”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在“劳技室”投放了:针、绣花线、毛线、大小不同的纽扣、小裙子、小上衣、大小、形状不同的珠子。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己穿针、在小裙子上按一定规律(按纽扣颜色或形状)钉纽扣。能力弱的幼儿则选择老师提供的穿好线的针,穿大珠子。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区域活动开展要具备自主性、创造性
首先,应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参与、设计、布置,让幼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区域活动,在自主的活动中不断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我和动物是朋友”这一区域就投放了幼儿收集的有关动物的画册、图片、玩具、我和动物在一起的照片、各种幼儿喜爱又方便饲养的小动物、观察记录本等。
其次,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释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让孩子观察废旧材料的特点,发挥想象,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选配一些操作材料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如:“小小舞台”这一活动区域,一些废旧的绸缎、彩纱转眼之间成了孩子们的时装;蛋糕盒、食品罐成了孩子们的爵士鼓。
四、区域活动指导要有科学性
首先将创设区角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当活动区的活动内容被确定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取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
其次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适度地引导。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形指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要牢记自己不是导演,而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再次在指导时要注重适时适度,指导时要留有余地,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学会,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使其失去探索的机会。在面临幼儿出现的某种纠纷时,先想“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幼儿学会什么”而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急于解决。应抓住孩子丢过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儿童无论是对认识的兴趣,还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不是也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
五、区域活动评价要有针对性
1、纵向评价的方法
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对于幼儿区域活动的要求与评价自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我们不要将幼儿横向比较,不要说“xxx比你的办法多”、“xxx比你厉害”这是不错误的。我们应该将幼儿纵向比较,“今天你真棒,学会了穿针线。”“真棒,这幅比昨天的棒多了”幼儿只有看见了自己的进步,才会对进一步做好这件事情有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评价的方式上有改进。
2、评价的手段
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有受到表扬再接再厉的,也有受到批评后“一蹶不振”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幼儿性格要有深入的了解。评价的手段、语气,这些都对幼儿挑战困难,深入活动探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在,我班的区域活动是不仅充满童趣,还处处显露幼儿的才能。活动室真正成了幼儿自己的快乐天地,幼儿与教师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吴江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有主题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将教育目标陷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首先是指选择、投放的操作材料应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其次,在同一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细化,提供难度不一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例如小班的“给小动物喂食”区域活动,可提供赤豆、花生米、蚕豆、水饺等大小不一的物品,勺子、夹子、筷子等使用难度不同的工具,通过这些材料来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提高操作水平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逐渐地达成目标。例如:在“我要上小学拉”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在“劳技室”投放了:针、绣花线、毛线、大小不同的纽扣、小裙子、小上衣、大小、形状不同的珠子。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己穿针、在小裙子上按一定规律(按纽扣颜色或形状)钉纽扣。能力弱的幼儿则选择老师提供的穿好线的针,穿大珠子。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区域活动开展要具备自主性、创造性
首先,应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参与、设计、布置,让幼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区域活动,在自主的活动中不断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我和动物是朋友”这一区域就投放了幼儿收集的有关动物的画册、图片、玩具、我和动物在一起的照片、各种幼儿喜爱又方便饲养的小动物、观察记录本等。
其次,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释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让孩子观察废旧材料的特点,发挥想象,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选配一些操作材料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如:“小小舞台”这一活动区域,一些废旧的绸缎、彩纱转眼之间成了孩子们的时装;蛋糕盒、食品罐成了孩子们的爵士鼓。
四、区域活动指导要有科学性
首先将创设区角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当活动区的活动内容被确定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取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
其次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适度地引导。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形指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要牢记自己不是导演,而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再次在指导时要注重适时适度,指导时要留有余地,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学会,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使其失去探索的机会。在面临幼儿出现的某种纠纷时,先想“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幼儿学会什么”而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急于解决。应抓住孩子丢过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儿童无论是对认识的兴趣,还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不是也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
五、区域活动评价要有针对性
1、纵向评价的方法
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对于幼儿区域活动的要求与评价自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我们不要将幼儿横向比较,不要说“xxx比你的办法多”、“xxx比你厉害”这是不错误的。我们应该将幼儿纵向比较,“今天你真棒,学会了穿针线。”“真棒,这幅比昨天的棒多了”幼儿只有看见了自己的进步,才会对进一步做好这件事情有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评价的方式上有改进。
2、评价的手段
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有受到表扬再接再厉的,也有受到批评后“一蹶不振”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幼儿性格要有深入的了解。评价的手段、语气,这些都对幼儿挑战困难,深入活动探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在,我班的区域活动是不仅充满童趣,还处处显露幼儿的才能。活动室真正成了幼儿自己的快乐天地,幼儿与教师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吴江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