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求实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个人埋头备课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须抬头看路——集众家之长才会有一席之地。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研究,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其有效性更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一、正确认识集体备课。弘扬个性
  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人备课,个人也得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二次备课(如学生层次不一样,教学的要求不一样,教师风格不一样),可根据集体教案,再次确定个案——特色教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都一个模式,这就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就步入另一种极端——“复制”思维,“粘贴”过程,失去个性。所以,我们要多钻研、多思考,以集体备课为契机形成个人特色,把集体备课作为实现教学个性发展,提高教学层次的平台。
  二、确定教材的备课方向,明确重点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掌握科学的规律才能把好课堂教学的命脉,才能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更多的精彩,才能让课堂在预设中朝着既定的方向顺利前行。
  先确定大的方向,制定一学期的备课目标,比如哪些课文重点备讲,哪些课文自己处理,哪些课文学生自读。重点讲的就集体备课,再根据课文体裁重点备好几课范例,比如小说的课文重点人物、情节、环境。看教材选择时重点突出的是哪个方面,我们根据教材的范例就确定备课的重点作为具体备课时的研讨对象。选一篇课文作为典型备课,从教案到课件到听课再到教学反思,比如散文的重点是情感,同样只选一篇作为备课范例。
  备小说《孔乙己》时,由于主题比较深刻,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但要讲的又比较多:“笑”、背景、情节、环境等,最后明确方向教读小说类就根据小说概念,抓“人物形象”,根据人物命运的变化领着学生回到那样的现实社会,和孔乙己同命运、共悲喜,据此,定下教学重点为分析人物,至于如何切入,则不求千篇一律。
  备散文《春》时,有老师提出直接导人教学太单调,不符合初一孩子学情,于是讨论明确,先让学生寻找春,动笔写下春,再学习朱自清《春》,有了和朱自清先生《春》的对比,有对春的了解,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具体实施由教师自主进行,各自发挥特长:可做成美的课件,可寥寥几笔于白板呈现,可美美地诵出来。整个课堂确立具体知识方向:感受画面,学会修辞,无论哪个班无论哪个孩子品析哪幅画面,都抓“修辞”的点进行描述,会品味,读出情,能仿写,教师适当点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学生也欣然往返,受益无穷。
  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力度,突破难点
  集体备课是全组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学科组教师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的环节。备《湖心亭看雪》时,对于难点的突破,我们意见就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从翻译人手,有提议从雪后奇景入手,依据语文课堂就是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以透过其表面语境触摸深层次韵味的原则,最终我们决定从抓关键词突破,扣“独”来重锤敲打,品味作者内心的孤独,走进张岱的心灵深处。
  再如《秋天的怀念》一文,集體备课中我们各抒己见,最终设计教学方案时,确立难点为三重境界:我不想活;母亲要我活;我要好好活。
  母亲的絮叨、央求和那一丛开得蓬蓬勃勃的菊花已经唤起了史铁生最强烈的渴望:“我要好好活!”这种渴望已超越他起初生存的需要、超越安全、爱、归属感的需要,已提升为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一个生命能活得精彩的需要!他要做一个困难中傲然挺立、充满斗志的人。
  四、改变听教研课的方式,展示亮点
  电子化产品快速发展,集体备课更要有效率。我们建立微信群,在集体同一时间备课前两天,由主备人发送自己关于教学流程的说课视频,组内其他成员点出亮点,去同存异,于集中时提出自己设想,节约讨论时间,提供备课效率。
  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弥补缺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教学后的反思极为重要,但一直以来的集体备课,我们都重视课前忽略课后,上课前,我们全力以赴,出谋划策,课后则很少把课堂中的不足、经验等感悟记录下来交流,这也使得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更有效地丰富,教学水平不能最有效地提升。“教而不思则罔,”倘若每次集体备课把所有人的教学反思积累下来,这将是笔难以衡量的宝贵财富。
  借鉴别人的成功,可以让自己的智慧增加。把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会体验到别样的幸福。甩开集体备课的“格式化”,有效地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提高和再创造,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实际调整设计,在共性中体现个性才是集体备课的最有效形式。
其他文献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气、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这是其精神本质。在教学童话时,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幻想,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人物形象,深入童话的内核,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一、研读文本,确立目标  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通过教材的认
期刊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即人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认识自己,才可能更好地教好语文。  散文诗《海燕》,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好这篇课文,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授这样一篇感情充沛、意蕴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非常考验老师的人文底蕴。这篇散文诗已在教材中存在多年,笔者深刻地感觉到语文教师想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了解自己,发挥
期刊
解读课文是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项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们一双“慧眼”,用“小”的点拨得到“大”的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各自的见解,这种见解来自他们不同的阅历,并因此而产生的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然而,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艺术价值,这种观
期刊
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基础知识考察、古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我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也重视这些方面的训练,同时辅助优化家庭作业,使学生学习语文更有针对性。  一、设计缘由  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基础知识考察、古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除了第一项外,其余的是考察学生日常的积累,而我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从设计环节、提问、讨论都有意识的往这些方面靠,可是考完试却是原地踏步,没什么起色。  艾宾
期刊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激战中败守斜谷,进退两难,夏侯惇入帐,稟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查夜,问夏侯惇才知是杨修所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便知魏王不曰将退
期刊
人们读小说最难忘的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所以鉴赏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一般的鉴赏方法学生很难提起兴致,不如改变一下方式。教材中学习的《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初读这两篇文章后,大家对两人的身份和命运关注最多,笔者就让学生从这两点进入文本,进行了比较阅读活动,进而把握孔乙己、范进两人的形象。  一、一样的读书人  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都是读书人,一个是“终于没有进学
期刊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教者需要树立“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多样式的读中,达到“言”“文”和鸣,情感的共振。下面以《陋室铭》为例,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验与思考。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全文区区八十一字,却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多种手法,并且文章在音律上讲求
期刊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超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对现代诗歌学习有浓郁的兴趣。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现代诗歌知识,领会现代诗歌里面所包含的文学知识。为此教师在展开日常的现代诗歌教学时,要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詩歌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更好地学习现代诗歌知识,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魅力。  一、彰显内在魅力,培
期刊
随着课标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老师喜欢“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中的议题和组文又是课堂及课题研究的关键内容。所谓“群文阅读的议题和组文”就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组成的群文组文,从而在议题、课堂构建上形成共识等。  “本”即是课本,“体”就是文体,以“本”生议,据“体”组文,即是依据课本和不同文体生成议题和选取文本。进一步
期刊
钱梦龙先生与魏书生先生有“南钱北魏”之称,是新时期第一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学语文名师。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倡导和践行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以其简约的理论概括,崭新的教学体系,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引领了一大批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整个语文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倡导和践行的“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