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记叙性材料进行作文,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中考常见的考试类型。而审题是最关键的一步,举足轻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何抓住材料要害,吃透材料内涵,不少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本文就记叙性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进行归纳,并通过具体素材,运用理论指导审题实践,以期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记叙性材料审题的一般方法
1. 看对象,看叙写的对象是什么。
2. 看所为,看主人公或叙述对象做了什么。
3. 看结果,看做的结果怎样。如果是两个对象的要兼顾双方,考虑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其中一方,犹如数学中所给的条件还没用完,就以为已做出题目,那必定是错的。
4. 想原因,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
5. 定情感,从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中看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从而提出紧扣材料的观点来。如果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中性的,那么只要言之成理,扣住材料内容,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都可以。
在审题立意时,定情感很重要。怎么定情感?一要从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中确定;二要从表明情感倾向的句子中确定;三要合乎社会的主流情感取向。要从传递正能量的角度,确立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不能以个人好恶代替文本自身具有的或者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
6. 提观点。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抓住材料本质的观点。这里特别强调“本质”二字,观点要切中材料要害,切中命题者在题干部分暗示的信息。
7. 如果是动植物故事,尤其是寓言故事,要善于通过相似联想或类比联想,将其转换为社会生活道理或人生哲理。
8. 如果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写的,要通过相似联想,找准本体或象征义。
在这个过程中,“看结果”“想原因”“定感情”很重要,一定要牢牢抓住事件的结果或具有褒贬色彩的词语思考“为什么”,从而确定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它是立意准确与否的生死线。
二、审题演练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分析阐释。
(一)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有一个人,走进一家婚姻介绍所,看到两扇门,分别写着“美丽的”和“不太美丽的”。他便推开“美丽的”门走进去。又有两道大门分别写着“温柔的”和“不太温柔的”。他又推开“温柔的”门走进去。下面依次是“聪明的”和“不太聪明的”、“有钱的”和“不太有钱的”、“智慧的”和“不太智慧的”等九组大门,每一道,他都推开最好的门进去。到了最后一道门,门上写着“你追求的太完美了,请到大街上找去吧!”。
分析:
看对象:求婚者。
看所为:到婚介所择偶。
看结果:到大街上去找(没找到)。
想原因:追求太完美了。
定情感:否定。
为什么要否定呢?从总要选择最好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求全责备的心理,从“你追求的太完美了,请到大街上找去吧!”的贬义叙述中也可看出“否定”的情感倾向。
提观点:待人接物不能求全责备,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标题举隅:不要苛求完美。
(二)下面是一份初一学生名篇名句填空的试卷实录,画线部分是该生的填写内容,看后引人深思。请自拟题目,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句填空题:
(1)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
(2)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3)结发之妻不上床,糟糠之妻不下堂。
(4)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6)天生我材必有用,钱到月底不够花。
(7)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
(8)半夜三更鬼敲门,路上行人欲断魂。
(9)人生自古谁无死,下个就要轮到你。
分析:
看对象:初一学生。
看所为:填写名句。
看结果:一塌糊涂。
想原因:社会不良因素的玷污所致。
此处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注意结合“初一学生”的身份,题干中“联系社会现实”的提示。尤其是他填写的内容折射了他的心灵遭受玷污的社会根源——有价值观错误而致的,如“富则妻妾成群”;有乌七八糟的古装剧毒害而致的,如“小人夺人所爱”“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半夜三更鬼敲门”;有现实污浊毒瘤的影响而致的,如“结发之妻不上床”“钱到月底不够花”;等等。这些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本质,是填写一塌糊涂的根源。
定情感:应该是痛心,不应该是否定嘲讽。
因为这只是一个初一的小孩子写的,好比七八岁的小孩唱《这一夜》,体现的不是小孩思想不纯,而是他受到的玷污很深,责备的不应该是小孩,而应该是他所处的环境。
提观点:从写作实践看,学生提出的观点如下。
①记忆知识要准确;②默写不能想当然;③名句背诵不可忽视;④玩世不恭者戒;⑤岂可游戏人生;⑥净化你的灵魂;⑦是谁玷污了年青的灵魂。
以上七个观点,①②③流于表面,肤浅;④⑤⑥貌似准确,实则没有考虑题干中“初一学生”所暗示的信息——认知有限,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受外界影响巨大,因而不能把材料对象“初一学生”列为讽刺否定的对象,也就是说情感倾向性上,不应该把他们作为否定的对象;⑦抓住了本质,揭示了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
(三)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某山上有两间和尚庙,甲庙和尚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和尚则和睦友善,生活快乐。于是,甲庙的住持前往乙庙请教乙庙的小和尚。小和尚说:“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甲庙住持正疑惑不解,忽见一名和尚从外面匆匆而归,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扶起他来,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有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和尚则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到这一幕,已心领神会了。
分析:
看对象:甲庙的住持。
看所为:到乙庙求教。
看结果:看到甲庙摔跤認错一事,明白了乙庙快乐的原因。
想原因:从自身找原因,勇于认错。
定情感:肯定——乙庙认错的风度,甲庙住持解决问题的态度。
提观点:勇于责己多和谐;用心用智,化解难题。
(四)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一盆鲜花娇美艳丽。花儿不禁喜滋滋道:“看,我多美!人们取景留照都要以我为中心,不以叶子为中心。”叶子听后,大为不悦,商量了一下,就纷纷离开花枝,结果花儿很快就枯萎凋零了,原先青葱翠绿的叶子也很快干枯四散了。
分析:
看对象:花儿、叶子。
看所为:花儿自夸,看不起叶子;叶子商议,离开花枝。
看结果:花儿枯萎凋零,叶子干枯四散。
想原因:花儿失去叶,叶离开了花枝。
定情感:否定——花儿骄狂,叶子冲动。
善类比:如同不会合作、两败俱伤的人。
这是寓言故事,要类比为社会生活事理。“一盆鲜花娇美艳丽”象征和谐美好的东西;“花儿、叶子”象征组成和谐美好的有关成分;花儿自诩,象征社会上自高自大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叶子“纷纷离开花枝”,象征各自为政、不懂合作的人;“花儿很快就枯萎了”“青葱翠绿的叶子也很快干枯四散了”象征美好事物的消失,道出不懂合作的苦果。
提观点:合作,才能创造美丽;个人英雄主义不可取。
总之,记叙性材料的审题,基本要诀是“三看一想一定”;确定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寓言故事,要抓相似点,善于类比。
◇责任编辑 晏祥辉◇
一、记叙性材料审题的一般方法
1. 看对象,看叙写的对象是什么。
2. 看所为,看主人公或叙述对象做了什么。
3. 看结果,看做的结果怎样。如果是两个对象的要兼顾双方,考虑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其中一方,犹如数学中所给的条件还没用完,就以为已做出题目,那必定是错的。
4. 想原因,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
5. 定情感,从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中看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从而提出紧扣材料的观点来。如果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中性的,那么只要言之成理,扣住材料内容,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都可以。
在审题立意时,定情感很重要。怎么定情感?一要从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中确定;二要从表明情感倾向的句子中确定;三要合乎社会的主流情感取向。要从传递正能量的角度,确立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不能以个人好恶代替文本自身具有的或者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
6. 提观点。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抓住材料本质的观点。这里特别强调“本质”二字,观点要切中材料要害,切中命题者在题干部分暗示的信息。
7. 如果是动植物故事,尤其是寓言故事,要善于通过相似联想或类比联想,将其转换为社会生活道理或人生哲理。
8. 如果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写的,要通过相似联想,找准本体或象征义。
在这个过程中,“看结果”“想原因”“定感情”很重要,一定要牢牢抓住事件的结果或具有褒贬色彩的词语思考“为什么”,从而确定我们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它是立意准确与否的生死线。
二、审题演练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分析阐释。
(一)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有一个人,走进一家婚姻介绍所,看到两扇门,分别写着“美丽的”和“不太美丽的”。他便推开“美丽的”门走进去。又有两道大门分别写着“温柔的”和“不太温柔的”。他又推开“温柔的”门走进去。下面依次是“聪明的”和“不太聪明的”、“有钱的”和“不太有钱的”、“智慧的”和“不太智慧的”等九组大门,每一道,他都推开最好的门进去。到了最后一道门,门上写着“你追求的太完美了,请到大街上找去吧!”。
分析:
看对象:求婚者。
看所为:到婚介所择偶。
看结果:到大街上去找(没找到)。
想原因:追求太完美了。
定情感:否定。
为什么要否定呢?从总要选择最好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求全责备的心理,从“你追求的太完美了,请到大街上找去吧!”的贬义叙述中也可看出“否定”的情感倾向。
提观点:待人接物不能求全责备,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标题举隅:不要苛求完美。
(二)下面是一份初一学生名篇名句填空的试卷实录,画线部分是该生的填写内容,看后引人深思。请自拟题目,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句填空题:
(1)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
(2)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3)结发之妻不上床,糟糠之妻不下堂。
(4)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6)天生我材必有用,钱到月底不够花。
(7)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
(8)半夜三更鬼敲门,路上行人欲断魂。
(9)人生自古谁无死,下个就要轮到你。
分析:
看对象:初一学生。
看所为:填写名句。
看结果:一塌糊涂。
想原因:社会不良因素的玷污所致。
此处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注意结合“初一学生”的身份,题干中“联系社会现实”的提示。尤其是他填写的内容折射了他的心灵遭受玷污的社会根源——有价值观错误而致的,如“富则妻妾成群”;有乌七八糟的古装剧毒害而致的,如“小人夺人所爱”“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半夜三更鬼敲门”;有现实污浊毒瘤的影响而致的,如“结发之妻不上床”“钱到月底不够花”;等等。这些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本质,是填写一塌糊涂的根源。
定情感:应该是痛心,不应该是否定嘲讽。
因为这只是一个初一的小孩子写的,好比七八岁的小孩唱《这一夜》,体现的不是小孩思想不纯,而是他受到的玷污很深,责备的不应该是小孩,而应该是他所处的环境。
提观点:从写作实践看,学生提出的观点如下。
①记忆知识要准确;②默写不能想当然;③名句背诵不可忽视;④玩世不恭者戒;⑤岂可游戏人生;⑥净化你的灵魂;⑦是谁玷污了年青的灵魂。
以上七个观点,①②③流于表面,肤浅;④⑤⑥貌似准确,实则没有考虑题干中“初一学生”所暗示的信息——认知有限,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受外界影响巨大,因而不能把材料对象“初一学生”列为讽刺否定的对象,也就是说情感倾向性上,不应该把他们作为否定的对象;⑦抓住了本质,揭示了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
(三)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某山上有两间和尚庙,甲庙和尚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和尚则和睦友善,生活快乐。于是,甲庙的住持前往乙庙请教乙庙的小和尚。小和尚说:“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甲庙住持正疑惑不解,忽见一名和尚从外面匆匆而归,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扶起他来,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有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和尚则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到这一幕,已心领神会了。
分析:
看对象:甲庙的住持。
看所为:到乙庙求教。
看结果:看到甲庙摔跤認错一事,明白了乙庙快乐的原因。
想原因:从自身找原因,勇于认错。
定情感:肯定——乙庙认错的风度,甲庙住持解决问题的态度。
提观点:勇于责己多和谐;用心用智,化解难题。
(四)阅读下列材料,提出正确的观点。
一盆鲜花娇美艳丽。花儿不禁喜滋滋道:“看,我多美!人们取景留照都要以我为中心,不以叶子为中心。”叶子听后,大为不悦,商量了一下,就纷纷离开花枝,结果花儿很快就枯萎凋零了,原先青葱翠绿的叶子也很快干枯四散了。
分析:
看对象:花儿、叶子。
看所为:花儿自夸,看不起叶子;叶子商议,离开花枝。
看结果:花儿枯萎凋零,叶子干枯四散。
想原因:花儿失去叶,叶离开了花枝。
定情感:否定——花儿骄狂,叶子冲动。
善类比:如同不会合作、两败俱伤的人。
这是寓言故事,要类比为社会生活事理。“一盆鲜花娇美艳丽”象征和谐美好的东西;“花儿、叶子”象征组成和谐美好的有关成分;花儿自诩,象征社会上自高自大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叶子“纷纷离开花枝”,象征各自为政、不懂合作的人;“花儿很快就枯萎了”“青葱翠绿的叶子也很快干枯四散了”象征美好事物的消失,道出不懂合作的苦果。
提观点:合作,才能创造美丽;个人英雄主义不可取。
总之,记叙性材料的审题,基本要诀是“三看一想一定”;确定应该具有的情感倾向;寓言故事,要抓相似点,善于类比。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