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解读相关理论和分析
文本解读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多元化的。在阅读教学中,作者与读者共同赋予文本意义。深层解读文本意味着诸如梳理结构、提炼归纳、推断隐含意义、批判性分析等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张秋会、王蔷结合三中心论、语篇分析理论和图式理论,从语篇的整体性出发,阐释了如何从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刘林峰、谢平提炼出文本解读的五个方面:梳理篇章结构、提炼重要细节、品味赏析语言、推断隐含意义与评价阅读内容。综合理解上述理论和文本解读的方法,笔者试从主题与文体,内容、语言和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Reading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二、深度解读文本, 精心设计教学
1. 主题与文体解读
标题之于文章的作用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是整篇文章主旨的高度浓缩。从标题,我们能大致推断文章的大意,预测作者的思路,推断文章的文体。本单元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标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标题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本文是记叙文。接着,我们对标题进行解读:从标题中的a night,the earth,didn’t sleep推断事情发生的时间,动作发出的主体,然后推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根据标题做出的推断也恰好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解读重点。《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之一是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征。从文体角度分析,记叙文的解读重点在于:第一,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第二,梳理贯穿文本的线索。在对标题进行预测和推断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相关信息,从而概括文章的大意。此外,每篇记叙文都有一个线索,比如,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或感情线索等。解读主题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首尾句原则找出主题句,进行文章结构的划分,第一段是地震前,第二、三段是地震中,第四段是地震后。由此,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梳理出本文的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教学片段1】首先,教师用PPT呈现本文的标题(不同的信息词用不同的颜色标明,并用下划线分开),引导学生首先推断这篇文章的文体。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标题:从a night可以直接看出事情发生在晚上;从the earth得知动作的主体是地球;从didn’t sleep推断出夜里,地球本应该像人类一样入睡了,但是它没有睡,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猜测可能发生什么事件。例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与文章的文体和大意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读标题,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事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合理地推断、解读主旨的能力。
【教学片段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记叙文的要素,完成表格,获取文章的大意。
【教学片段3】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每段的第一、二句,掌握段落大意,并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直观的列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抓住全文和段落的主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主旨的能力。
2. 内容解读
在对文章的主题、文本和整体框架进行解读后,教师需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力求获得文本较为全面的信息。完成对文章中细节信息的总体把握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断每一段落中人们的情感变化:漠视→极度痛苦→震惊、绝望→重燃希望,并再次梳理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情感线索。
下面,笔者根据文章框架分三步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即第一段,作者描述了震前的征兆和唐山人民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异象和人们的不同感官感受归纳第一部分的内容(地震前的种种异象)。对于第二部分即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具体处理如下:以地震对城市和人的破坏和伤害为线索梳理第二段。第三段讲述了地震造成的损失,数据和信息比较繁杂,因此,用地震对建筑物、交通、动物、人和生活供给方面造成的影响来归纳。第三部分地震后的救援工作,信息和段落比较简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部队中不同的救援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内容。
【教学片段4】
【教学片段5】
设计下列问题链 :
(1)Why does the writer repeat “rose and fell”and use the word “even” twice?
(2)Did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se strange events? How do you know?
(3)Did people know all these strange events were signs of the earthquake at that time? Why?
【教学片段6】
设计意图:学生从主旨和框架两个角度总体把握文章后,需要对文本的整体信息进行扫读和细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信息量大,数据繁多,针对教学片段4和6,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两部分的内容,训练学生扫读和细读这两种阅读技巧(畫线部分需要学生填写)。教学片段5以问题链的方式由浅及深地引领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断,训练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7】
设计意图:该部分比较简单,使用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阅读的内容,训练学生细读的阅读技巧。
【教学片段8】
The change of people’s emption. 设计意图:完成对全文细节信息的总体把握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断每一段落中人们的情感,并找出依据,训练学生的推断能力。
3.语言和情感解读
(1)丰富多变的语言
除了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外,记叙文中作者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这些深层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传递的。
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两个even表达了种种异象的古怪,而后又用but, as usual两个词显示出唐山人民对这些异象的漠视,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惋惜。第二段和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例如,one-third of the nation, eight kilometres long and thirty metres wide, in fifteen terrible seconds, two thirds of them, thousands of families,400,000, 75% of its factories and buildings and 90% of its homes, and most of the bridges, tens of thousands of, half a million等,直观地表明了地震之强烈,伤亡之惨重。这两段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不同的动词来体现地震带来的惨烈的场面和极其严重的损失,例如,directly below, huge,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terrible, extreme, were shocked, seriously, how could..., useless, as strong as, hard to get。 作者还用了丰富的动词来体现地震的严重后果,例如,cut across, burst from, died, two dams fell, trapped, seriously injured, shook, fell down;单单“死去”一个意思,作者就用了四种不同的表达:were left without parents, were dead, died, were killed。描述完地震的各种惨状之后,作者用一句话结束了第三段:“People began to wonder how long the disaster would last.”充分体现了唐山人民的绝望,同时作者也流露出深深的悲伤。
(2)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
作者使用了拟人、重复、夸张、明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烘托出悲伤的氛围。尤其是下面这句话: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No wind, however, could blow them away.” 这里,秋天的红叶就像人们的心在滴血,这种伤痛是久久无法释怀的。这句话把悲伤的情绪推向顶峰,在渲染受灾人民极度痛苦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无尽的伤痛。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首先梳理出作者用到的大量数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表述的原因——表现叙述的真实性和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大。文本中数量的表达既有确切的,又有模糊的,启发学生这么做的目的——用确切的数字体现叙述的真实性,模糊的表达是因为数量之大难以确切地计量,体现出地震对整个城市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其次,同桌合作找出文中作者描写地震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所使用的不同的动词,引导学生思考目的——为了凸显地震造成的方方面面的破坏,人、畜、物无一幸免,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震惊和绝望)和作者的悲伤。再次,小组活动,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识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再让学生讨论使用这些修辞的目的——烘托悲伤的气氛。这么做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丰富的语言表达中体会语言的无穷魅力。结合文本的特点学习语言,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应的语言表达,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领会不同语言表达的隐含语义及语篇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三、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解读
1.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解读
《课标》指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贯穿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片段1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感知、想象和预测能力。教学片段2和3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划分结构、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等,旨在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评价预测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4,5,6,7重点培养学生加工梳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评价预测、判断推理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8(图3)重点培养学生查找细节、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评析鉴赏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解读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该文本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很好的素材。
笔者设计读后任务:根据要求,分组讨论并制作海报。
Group 1: The signs before an earthquake;
Group 2: The ways to protect ourselves;
Group 3: The ways to help the sufferers.
设置该任务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和自我保护;促使他们认识到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就能提前做好准备,让更多的人获得求生的机会。小事件可能预示着大事的发生,不要忽视重要的细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爱护关心受灾者和弱势群体,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第四段评述了国家和部队及时给灾区人民提供的各种物资和帮助,并进行灾后救援,由此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四、结语
高中的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领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和语言情感的解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这样,才能设计好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在其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本解读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多元化的。在阅读教学中,作者与读者共同赋予文本意义。深层解读文本意味着诸如梳理结构、提炼归纳、推断隐含意义、批判性分析等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张秋会、王蔷结合三中心论、语篇分析理论和图式理论,从语篇的整体性出发,阐释了如何从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和作者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刘林峰、谢平提炼出文本解读的五个方面:梳理篇章结构、提炼重要细节、品味赏析语言、推断隐含意义与评价阅读内容。综合理解上述理论和文本解读的方法,笔者试从主题与文体,内容、语言和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Reading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二、深度解读文本, 精心设计教学
1. 主题与文体解读
标题之于文章的作用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是整篇文章主旨的高度浓缩。从标题,我们能大致推断文章的大意,预测作者的思路,推断文章的文体。本单元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标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标题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本文是记叙文。接着,我们对标题进行解读:从标题中的a night,the earth,didn’t sleep推断事情发生的时间,动作发出的主体,然后推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根据标题做出的推断也恰好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解读重点。《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之一是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征。从文体角度分析,记叙文的解读重点在于:第一,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第二,梳理贯穿文本的线索。在对标题进行预测和推断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相关信息,从而概括文章的大意。此外,每篇记叙文都有一个线索,比如,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或感情线索等。解读主题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首尾句原则找出主题句,进行文章结构的划分,第一段是地震前,第二、三段是地震中,第四段是地震后。由此,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梳理出本文的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教学片段1】首先,教师用PPT呈现本文的标题(不同的信息词用不同的颜色标明,并用下划线分开),引导学生首先推断这篇文章的文体。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标题:从a night可以直接看出事情发生在晚上;从the earth得知动作的主体是地球;从didn’t sleep推断出夜里,地球本应该像人类一样入睡了,但是它没有睡,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猜测可能发生什么事件。例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与文章的文体和大意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读标题,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事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合理地推断、解读主旨的能力。
【教学片段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记叙文的要素,完成表格,获取文章的大意。
【教学片段3】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每段的第一、二句,掌握段落大意,并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直观的列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抓住全文和段落的主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主旨的能力。
2. 内容解读
在对文章的主题、文本和整体框架进行解读后,教师需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力求获得文本较为全面的信息。完成对文章中细节信息的总体把握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断每一段落中人们的情感变化:漠视→极度痛苦→震惊、绝望→重燃希望,并再次梳理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情感线索。
下面,笔者根据文章框架分三步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即第一段,作者描述了震前的征兆和唐山人民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异象和人们的不同感官感受归纳第一部分的内容(地震前的种种异象)。对于第二部分即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具体处理如下:以地震对城市和人的破坏和伤害为线索梳理第二段。第三段讲述了地震造成的损失,数据和信息比较繁杂,因此,用地震对建筑物、交通、动物、人和生活供给方面造成的影响来归纳。第三部分地震后的救援工作,信息和段落比较简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部队中不同的救援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内容。
【教学片段4】
【教学片段5】
设计下列问题链 :
(1)Why does the writer repeat “rose and fell”and use the word “even” twice?
(2)Did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se strange events? How do you know?
(3)Did people know all these strange events were signs of the earthquake at that time? Why?
【教学片段6】
设计意图:学生从主旨和框架两个角度总体把握文章后,需要对文本的整体信息进行扫读和细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信息量大,数据繁多,针对教学片段4和6,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两部分的内容,训练学生扫读和细读这两种阅读技巧(畫线部分需要学生填写)。教学片段5以问题链的方式由浅及深地引领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断,训练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7】
设计意图:该部分比较简单,使用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阅读的内容,训练学生细读的阅读技巧。
【教学片段8】
The change of people’s emption. 设计意图:完成对全文细节信息的总体把握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断每一段落中人们的情感,并找出依据,训练学生的推断能力。
3.语言和情感解读
(1)丰富多变的语言
除了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外,记叙文中作者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这些深层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传递的。
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两个even表达了种种异象的古怪,而后又用but, as usual两个词显示出唐山人民对这些异象的漠视,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惋惜。第二段和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例如,one-third of the nation, eight kilometres long and thirty metres wide, in fifteen terrible seconds, two thirds of them, thousands of families,400,000, 75% of its factories and buildings and 90% of its homes, and most of the bridges, tens of thousands of, half a million等,直观地表明了地震之强烈,伤亡之惨重。这两段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不同的动词来体现地震带来的惨烈的场面和极其严重的损失,例如,directly below, huge,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terrible, extreme, were shocked, seriously, how could..., useless, as strong as, hard to get。 作者还用了丰富的动词来体现地震的严重后果,例如,cut across, burst from, died, two dams fell, trapped, seriously injured, shook, fell down;单单“死去”一个意思,作者就用了四种不同的表达:were left without parents, were dead, died, were killed。描述完地震的各种惨状之后,作者用一句话结束了第三段:“People began to wonder how long the disaster would last.”充分体现了唐山人民的绝望,同时作者也流露出深深的悲伤。
(2)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
作者使用了拟人、重复、夸张、明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烘托出悲伤的氛围。尤其是下面这句话: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No wind, however, could blow them away.” 这里,秋天的红叶就像人们的心在滴血,这种伤痛是久久无法释怀的。这句话把悲伤的情绪推向顶峰,在渲染受灾人民极度痛苦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无尽的伤痛。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首先梳理出作者用到的大量数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表述的原因——表现叙述的真实性和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大。文本中数量的表达既有确切的,又有模糊的,启发学生这么做的目的——用确切的数字体现叙述的真实性,模糊的表达是因为数量之大难以确切地计量,体现出地震对整个城市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其次,同桌合作找出文中作者描写地震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所使用的不同的动词,引导学生思考目的——为了凸显地震造成的方方面面的破坏,人、畜、物无一幸免,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震惊和绝望)和作者的悲伤。再次,小组活动,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识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再让学生讨论使用这些修辞的目的——烘托悲伤的气氛。这么做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丰富的语言表达中体会语言的无穷魅力。结合文本的特点学习语言,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应的语言表达,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领会不同语言表达的隐含语义及语篇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三、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解读
1.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解读
《课标》指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贯穿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片段1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感知、想象和预测能力。教学片段2和3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划分结构、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等,旨在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评价预测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4,5,6,7重点培养学生加工梳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评价预测、判断推理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8(图3)重点培养学生查找细节、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评析鉴赏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解读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该文本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很好的素材。
笔者设计读后任务:根据要求,分组讨论并制作海报。
Group 1: The signs before an earthquake;
Group 2: The ways to protect ourselves;
Group 3: The ways to help the sufferers.
设置该任务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和自我保护;促使他们认识到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就能提前做好准备,让更多的人获得求生的机会。小事件可能预示着大事的发生,不要忽视重要的细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爱护关心受灾者和弱势群体,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第四段评述了国家和部队及时给灾区人民提供的各种物资和帮助,并进行灾后救援,由此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四、结语
高中的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领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和语言情感的解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这样,才能设计好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在其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