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在的有关讨论,多集中在课堂教学,而化学活动课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很高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化学课外活动,切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实施化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活动课;兴趣;实践;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活动课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使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平台,因此如何利用好化学活动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活动课内容选择主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各方面来考虑。根据教学进度并考虑活动可行性可安排如下:
(1)播放相关化学电教片,以提起学生兴趣。对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安排播放如下电教片: 分子、原子—《看不见的粒子》、 几种常见的金属—《现代工业支柱》、 溶液—《生命活动伴侣》、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和录像或图片等。
(2)洗涤中的化学,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对如下几种物质进行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清洗、油污的清洗、铁锈的清洗等。
(3)自制气体制取简易装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在日常用品中寻找相关仪器的替代品;如:药瓶——试剂瓶(锥形瓶)、吸管——导管、废电池上的锌片、大理石碎片(贝壳)——石灰石等;由学校提供酸,利用自己的装置来制取氢气、二氧化碳以检测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增强成就感。
(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及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了解周围的污染主要有哪些,怎样产生的?走访自来水厂、造纸厂等,访问农民施肥的科学性。组织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产生的主要污染,存在的污染隐患等,并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5)对有关知识的积累,用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如:采取剪报等有关手段将看到的与化学相关知识收集起来,分类装订,加上目录以方便下次的查阅。如《生活中的化学》、《污染的危害》、《国外环境观》、《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等。
(6)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运用,达到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升华;如: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油锅着火的最佳灭火方案、煤气泄漏的紧急处理办法等。这样自然能提高了化学活动课程的质量。
下面就以《‘家庭趣味小实验’活动课》中几个实例来展示活动课开展情况。
活动目的:
(1)巩固木炭吸附性,CO2-3鉴定,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2)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活动准备:课前预先布置任务,指导(或参与讨论)学生准备用品并提供必备的试剂。
活动过程开展:
[引言]
在我们学习的《初中化学》这本教材中有许多个“家庭小实验”,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一是要使同学们明白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要求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二是培养同学们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有的同学课后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收集了一些简单替代品完成许多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这里大家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1.巧退墨水红颜色
[学生表演]取废旧注射器,在底层放一团棉花,上放木炭(经清洗、凉干的)将稀的红墨水缓缓倒入,下端用一小量筒承接液体,对比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
[提问]
刚才大家看过了这个实验,它的现象是什么?(墨水的红色退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因为木炭为疏松多孔状,它的表面积很大,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能把染料、有异味气体等小颗粒吸附在它的表面)
[讲述]
木炭特别是活性碳有良好的吸附性,在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如果家中自来水有异味或浑浊的话,可模仿刚才装置做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用可乐瓶代针筒)。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做饭时饭烧焦了,怎样除去糊味?冰箱用久了有异味,怎样除去?这样既学习了有关知识,同时又给他们留下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会跳舞的鸡蛋
[学生表演]取一只玻璃杯加入半杯质量分数约为20%的盐酸,将一只生鸡蛋投入其中,并放在同学们中间展示。
[观察现象]开始时鸡蛋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周围产生许多气泡,鸡蛋慢慢浮出水面,随着鸡蛋的浮出,气泡逐渐减少,鸡蛋又沉入水底,如此反复多次。
[提问]
谁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结合物理上浮力知识来解释)(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它含有CO2-3离子。遇到盐酸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小气泡附在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浮力将鸡蛋托出水面。到水面后,二氧化碳迅速扩散到空气中,浮力减少,鸡蛋沉入水底。小气泡又将鸡蛋托起,后又沉下。)
[讲述]
事实上所有的含CO2-3的化合物遇酸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也是我们鉴定CO2-3的常用方法。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活动课内容是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熟悉,因而能勤于思考、踊跃发言。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当然同时要求气氛要宽松、自由。
活动课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良好“催化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怎样开设好活动课?怎样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知道了化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活动课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志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活动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它将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业务的钻研,创设教育的广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化学).(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第5期
关键词:活动课;兴趣;实践;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活动课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使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平台,因此如何利用好化学活动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活动课内容选择主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各方面来考虑。根据教学进度并考虑活动可行性可安排如下:
(1)播放相关化学电教片,以提起学生兴趣。对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安排播放如下电教片: 分子、原子—《看不见的粒子》、 几种常见的金属—《现代工业支柱》、 溶液—《生命活动伴侣》、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和录像或图片等。
(2)洗涤中的化学,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对如下几种物质进行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清洗、油污的清洗、铁锈的清洗等。
(3)自制气体制取简易装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在日常用品中寻找相关仪器的替代品;如:药瓶——试剂瓶(锥形瓶)、吸管——导管、废电池上的锌片、大理石碎片(贝壳)——石灰石等;由学校提供酸,利用自己的装置来制取氢气、二氧化碳以检测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增强成就感。
(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及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了解周围的污染主要有哪些,怎样产生的?走访自来水厂、造纸厂等,访问农民施肥的科学性。组织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产生的主要污染,存在的污染隐患等,并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5)对有关知识的积累,用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如:采取剪报等有关手段将看到的与化学相关知识收集起来,分类装订,加上目录以方便下次的查阅。如《生活中的化学》、《污染的危害》、《国外环境观》、《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等。
(6)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运用,达到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升华;如: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油锅着火的最佳灭火方案、煤气泄漏的紧急处理办法等。这样自然能提高了化学活动课程的质量。
下面就以《‘家庭趣味小实验’活动课》中几个实例来展示活动课开展情况。
活动目的:
(1)巩固木炭吸附性,CO2-3鉴定,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2)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活动准备:课前预先布置任务,指导(或参与讨论)学生准备用品并提供必备的试剂。
活动过程开展:
[引言]
在我们学习的《初中化学》这本教材中有许多个“家庭小实验”,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一是要使同学们明白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要求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二是培养同学们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有的同学课后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收集了一些简单替代品完成许多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这里大家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1.巧退墨水红颜色
[学生表演]取废旧注射器,在底层放一团棉花,上放木炭(经清洗、凉干的)将稀的红墨水缓缓倒入,下端用一小量筒承接液体,对比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
[提问]
刚才大家看过了这个实验,它的现象是什么?(墨水的红色退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因为木炭为疏松多孔状,它的表面积很大,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能把染料、有异味气体等小颗粒吸附在它的表面)
[讲述]
木炭特别是活性碳有良好的吸附性,在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如果家中自来水有异味或浑浊的话,可模仿刚才装置做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用可乐瓶代针筒)。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做饭时饭烧焦了,怎样除去糊味?冰箱用久了有异味,怎样除去?这样既学习了有关知识,同时又给他们留下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会跳舞的鸡蛋
[学生表演]取一只玻璃杯加入半杯质量分数约为20%的盐酸,将一只生鸡蛋投入其中,并放在同学们中间展示。
[观察现象]开始时鸡蛋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周围产生许多气泡,鸡蛋慢慢浮出水面,随着鸡蛋的浮出,气泡逐渐减少,鸡蛋又沉入水底,如此反复多次。
[提问]
谁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结合物理上浮力知识来解释)(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它含有CO2-3离子。遇到盐酸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小气泡附在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浮力将鸡蛋托出水面。到水面后,二氧化碳迅速扩散到空气中,浮力减少,鸡蛋沉入水底。小气泡又将鸡蛋托起,后又沉下。)
[讲述]
事实上所有的含CO2-3的化合物遇酸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也是我们鉴定CO2-3的常用方法。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活动课内容是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熟悉,因而能勤于思考、踊跃发言。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当然同时要求气氛要宽松、自由。
活动课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良好“催化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怎样开设好活动课?怎样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知道了化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活动课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志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活动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它将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业务的钻研,创设教育的广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化学).(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