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总复习就是让师生在几个月时间内把两年多时间里所教所学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巩固和提高,它必须高效率地完成,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本文是作者长期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总复习 效率 计划 考纲 素质教育
通过几年的改革,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重要的主导思想之一,已得到了落实,这使高考的方向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日趋合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高效地完成高考前的备考工作,也就成为完成素质教育一个有机且重要的环节。提高总复习的效率,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想,以下是笔者个人的实践与体会。
一、订好计划,有序推进
一个合理的总复习计划是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在几个月时间内把两年多时间里所学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巩固和提高,不作周密的计划,很容易使许多工作不到位,很多环节不能得到落实,最终导致总复习低效进行。制定一个好的计划,要遵守几条原则:
首先是可行性原则。只有可以施行的计划才对教学有用也有效的。制定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已达到的水平与高考大纲要求的差距,了解可用的课时总量,了解可调动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使计划中的课程与这些因素相符合,使计划能切实得到执行。
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即计划中的目标,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现状,针对学科的特点。在课时安排上,要注意给主干知识留足够的时间。比如物理课程中有关“能量”的章节看似不多,但涉及面很广,可与之综合的问题很多,是物理知识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为此要在计划中体现其重要性。又如:实验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实验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之一,必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在进一步熟悉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做一些设计性实验。
第三个是合理性原则。由于学生有相当的学习自主性,加上象遗忘等心理现象的存在,学生在高三之前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及所达到的水平和他们在高三年中表现出的情况很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凭印象来制定一个呆板的计划,而应使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每一阶段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裕量。计划的时间分段要合理,分配给每个章节的时间要有弹性。计划中预设的目标水平也要有可调整的范围。为学生预设一个目标底线,当学生能较快到达相关的目标时,可适当提高目标要求的水平,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有一个必须完成的计划,同时又要让计划更合理地得到执行的指导思想。
第四是有序性原则。计划应是合乎学科知识积累的规律,依序进行。但也要注意复习课与新课的区别,新课是学生面对未知,必然要在系统化的流程中按部就班;但复习课却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要允许复习过程的顺序和新课教学的顺序有一定的区别。比如:高一时讲圆周运动不允许涉及洛仑磁力有关的圆周运动,但在总复习时,却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第五是开放性原则。之所以要以开放性态度面对总复习过程,并把它体现在总复习计划中,这是因为:一是高考大纲每年都会有些变动;二是随教育改革的推进,有许多具体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变化;三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的物理学,必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更多可纳入高中课程范畴内的题材产生。只有具备开放性的计划,才能应对这些的变化。
依据上述原则制定好一个的计划后,就要不断地参照计划与实际的教学进度,有序地加以执行落实。
二、把握要求,直面高考
为高考所做的总复习教学,就要在理解并掌握高考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高考考试大纲(简称“考纲”)已经把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加以介定,它就成为总复习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此,要组织集备组的力量充分学习考纲,深刻领会其要旨,这是制定好总复习计划的前提,也是检验总复习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把握高考的要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考纲首先是教师的任务,因为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要明确教学的方向;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也要知道他们应该做的事。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考纲,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这也是避免学生陷于题海的有效方法。
第二,要研究往年的考题。考纲的要求如何实施,高考考题便是最好的注解和范例。研究高考试题还有一重更重要的意义:当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蹒跚而行时,高考改革的步伐显得更强劲,高考命题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教改的方向。因此,研究高考命题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接近教改工作的前沿。
第三,研究高考试题,要避免再次踏入题海。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试题已有可观的数量,但其中难免有部分是失败的命题(低得分率,低区分度),如果在教学中缺少鉴别,偏偏在这样的问题上津津乐道,便会使总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方方面面,周到稳妥
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会牵涉许多关系。这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周到稳妥地得到解决,以确保总复习高效有序地进行,以下这些关系必须加以关注与思考:
(1)抓基础与上难度的关系:抓好基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不上难度,学生能力的提高无从体现。关键在于:上难度并不能一味做难题,否则失去双基的依托,“难度”便成为无本之木。
(2)强调重点与处理好细节的关系:重点要突出,要花大力气。但细节不能忽视。因为很多物理情景都具有其特殊性,而特殊性更寓于细节之中。只强调重点而忽略细节,便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感觉;反之,只注意细节,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谬误。
(3)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这理就不用讲了。但先练后讲还是先讲后练,要根据课题的需要而定。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讲→练→讲→练”可能要进行若干循环,比如象动量与能量综合的问题,复合场的问题,多过程的问题,不是一讲一练就能简单地得到解决的。
(4)教师的教学个性与教学的普遍性要求的关系:有的教师偏好或擅长处理某一类问题,他就可能把个人的想法当作教学中的基本的要求和目标,这样往往造成教学方向的偏差。要避免这种现象,需加强集备小组成员间充分而友好的交流,以便扫除个人的盲区与偏见,使课堂教学能面对更广泛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并解决好相关的问题。
(5)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新课程理念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就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智力唯上的偏见。学习是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其间的失败挫折不少,如何让学生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这是教师必须的考虑的。作业中一句温馨的评语,试卷上一个鼓劲的词汇,在教师自编的油印练习后附一句励志的格言,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坚强、自律、努力地为理想去奋斗。
(6)抓素质教育与备考的关系:总复习的过程,初看其目标只是为了一场考试,其实这过程也是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充分考验并获得成长的过程,是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系得到构建并日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过程。通过总复习,学生不仅收获了高考的分数,也收获了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体验,这样具有多元目标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率的过程。
提高总复习的效率,相关的教学工作是无止境的,有关的实践活动与思考过程还将进行着。
参考文献:
[1]李晓同《走向新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陈庆沿《细谈教学技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关键词:总复习 效率 计划 考纲 素质教育
通过几年的改革,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重要的主导思想之一,已得到了落实,这使高考的方向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日趋合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高效地完成高考前的备考工作,也就成为完成素质教育一个有机且重要的环节。提高总复习的效率,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想,以下是笔者个人的实践与体会。
一、订好计划,有序推进
一个合理的总复习计划是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在几个月时间内把两年多时间里所学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巩固和提高,不作周密的计划,很容易使许多工作不到位,很多环节不能得到落实,最终导致总复习低效进行。制定一个好的计划,要遵守几条原则:
首先是可行性原则。只有可以施行的计划才对教学有用也有效的。制定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已达到的水平与高考大纲要求的差距,了解可用的课时总量,了解可调动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使计划中的课程与这些因素相符合,使计划能切实得到执行。
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即计划中的目标,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现状,针对学科的特点。在课时安排上,要注意给主干知识留足够的时间。比如物理课程中有关“能量”的章节看似不多,但涉及面很广,可与之综合的问题很多,是物理知识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为此要在计划中体现其重要性。又如:实验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实验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之一,必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在进一步熟悉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做一些设计性实验。
第三个是合理性原则。由于学生有相当的学习自主性,加上象遗忘等心理现象的存在,学生在高三之前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及所达到的水平和他们在高三年中表现出的情况很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凭印象来制定一个呆板的计划,而应使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每一阶段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裕量。计划的时间分段要合理,分配给每个章节的时间要有弹性。计划中预设的目标水平也要有可调整的范围。为学生预设一个目标底线,当学生能较快到达相关的目标时,可适当提高目标要求的水平,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有一个必须完成的计划,同时又要让计划更合理地得到执行的指导思想。
第四是有序性原则。计划应是合乎学科知识积累的规律,依序进行。但也要注意复习课与新课的区别,新课是学生面对未知,必然要在系统化的流程中按部就班;但复习课却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要允许复习过程的顺序和新课教学的顺序有一定的区别。比如:高一时讲圆周运动不允许涉及洛仑磁力有关的圆周运动,但在总复习时,却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第五是开放性原则。之所以要以开放性态度面对总复习过程,并把它体现在总复习计划中,这是因为:一是高考大纲每年都会有些变动;二是随教育改革的推进,有许多具体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变化;三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的物理学,必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更多可纳入高中课程范畴内的题材产生。只有具备开放性的计划,才能应对这些的变化。
依据上述原则制定好一个的计划后,就要不断地参照计划与实际的教学进度,有序地加以执行落实。
二、把握要求,直面高考
为高考所做的总复习教学,就要在理解并掌握高考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高考考试大纲(简称“考纲”)已经把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加以介定,它就成为总复习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此,要组织集备组的力量充分学习考纲,深刻领会其要旨,这是制定好总复习计划的前提,也是检验总复习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把握高考的要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考纲首先是教师的任务,因为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要明确教学的方向;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也要知道他们应该做的事。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考纲,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这也是避免学生陷于题海的有效方法。
第二,要研究往年的考题。考纲的要求如何实施,高考考题便是最好的注解和范例。研究高考试题还有一重更重要的意义:当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蹒跚而行时,高考改革的步伐显得更强劲,高考命题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教改的方向。因此,研究高考命题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接近教改工作的前沿。
第三,研究高考试题,要避免再次踏入题海。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试题已有可观的数量,但其中难免有部分是失败的命题(低得分率,低区分度),如果在教学中缺少鉴别,偏偏在这样的问题上津津乐道,便会使总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方方面面,周到稳妥
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会牵涉许多关系。这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周到稳妥地得到解决,以确保总复习高效有序地进行,以下这些关系必须加以关注与思考:
(1)抓基础与上难度的关系:抓好基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不上难度,学生能力的提高无从体现。关键在于:上难度并不能一味做难题,否则失去双基的依托,“难度”便成为无本之木。
(2)强调重点与处理好细节的关系:重点要突出,要花大力气。但细节不能忽视。因为很多物理情景都具有其特殊性,而特殊性更寓于细节之中。只强调重点而忽略细节,便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感觉;反之,只注意细节,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谬误。
(3)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这理就不用讲了。但先练后讲还是先讲后练,要根据课题的需要而定。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讲→练→讲→练”可能要进行若干循环,比如象动量与能量综合的问题,复合场的问题,多过程的问题,不是一讲一练就能简单地得到解决的。
(4)教师的教学个性与教学的普遍性要求的关系:有的教师偏好或擅长处理某一类问题,他就可能把个人的想法当作教学中的基本的要求和目标,这样往往造成教学方向的偏差。要避免这种现象,需加强集备小组成员间充分而友好的交流,以便扫除个人的盲区与偏见,使课堂教学能面对更广泛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并解决好相关的问题。
(5)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新课程理念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就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智力唯上的偏见。学习是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其间的失败挫折不少,如何让学生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这是教师必须的考虑的。作业中一句温馨的评语,试卷上一个鼓劲的词汇,在教师自编的油印练习后附一句励志的格言,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坚强、自律、努力地为理想去奋斗。
(6)抓素质教育与备考的关系:总复习的过程,初看其目标只是为了一场考试,其实这过程也是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充分考验并获得成长的过程,是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系得到构建并日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过程。通过总复习,学生不仅收获了高考的分数,也收获了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体验,这样具有多元目标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率的过程。
提高总复习的效率,相关的教学工作是无止境的,有关的实践活动与思考过程还将进行着。
参考文献:
[1]李晓同《走向新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陈庆沿《细谈教学技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