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正是人类永恒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不懈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时代的发展、青年地位的重要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公正感培育必须把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作为培育的重要主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把学校为培育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内外环境的诱导作用,同时让社会参与进来。
【关键词】公正感 ;中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84-02
一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追求,是全人类的永恒向往、持久动力。
《吕氏春秋》有云:“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王夫之:“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公平正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基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守法就是正义”以及柏拉图“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进入资本主义以后,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追求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意。共产主义同盟的前身就叫正义者同盟。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在不懈的追求。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十八届三中全會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改革……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我们提出加强公正感教育不是仅仅出于教育的需要,而是由于这种教育有客观根据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加强公正感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说明两点,第一,我国人民的需要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低级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化为更高级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求就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速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对公平正义需求。
公平正义的概括性、复杂性、相对独立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性以及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一定程度的缺失说明了当前加强对公正观的教育具有必要性。公平正义是对道德和法律的更高概括和总结,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说明了在公正问题上必须加强建设,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建设,而思想建设领域缺乏警惕,各种外来的反映西方国家生产方式的公正观对我国思想建设产生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在一些领域、场合甚至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
三
孩子是未来的接班人,青年是民族明天的希望,祖国的未来。1945年,艾伦?杜勒斯说:“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习近平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关未来的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那么对中学生进行公正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有效的教育自然需要结合教育的因素来进行。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
1.必须把学校作为培养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学生进行公正感教育需要重视以下环节,第一,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也是公正感培育的主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承担公正感培育任务。将公正感培育融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班主任工作要把公正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公正感培育作为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师德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二,始终把学生作为培育的主体。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中、环境营造中、社会实践中等各方面。学生既是结果的承接者,又是活动的参加者、一定程度的发起者、最终效果的检验者以及培育的推动者。第三,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正感培育的环境。充分重视环境在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全校总动员,营造一种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的公正体验,并不断强化。第四,课堂教学要把公正感培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是主体,其他学科必须补充。其次,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公正感培育重要的保障。
2.充分利用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借助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家庭、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法院、人大以及其他因素共同构成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改变传统完全依赖学校自身的做法。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正确引入社会因素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要力所能及积极承担相应学校教育责任。教育任务的完成仅仅依靠学校是难以有效完成的。培育下一代是任何社会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对公正感培育的管理。
中国共产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培育公正感的重要意义。党对中学生公正感培育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入校园、课堂、教材,入口、入脑、入心,体现在党对学校领导政治、思想、组织、制度等的领导。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学校公正感培育的管理,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开展、教育教学的评价、老师继续教育的实施等多方面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学生公正感培育要求。
公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方面具有高度统一性,未来的接班人如果能够用具有高度统一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学会一般课题:中学生公正感培育和利他主义行为培养研究(SJHYBKT201716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正感 ;中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84-02
一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追求,是全人类的永恒向往、持久动力。
《吕氏春秋》有云:“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王夫之:“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公平正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基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守法就是正义”以及柏拉图“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进入资本主义以后,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追求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意。共产主义同盟的前身就叫正义者同盟。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在不懈的追求。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十八届三中全會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改革……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我们提出加强公正感教育不是仅仅出于教育的需要,而是由于这种教育有客观根据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加强公正感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说明两点,第一,我国人民的需要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低级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化为更高级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求就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速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对公平正义需求。
公平正义的概括性、复杂性、相对独立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性以及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一定程度的缺失说明了当前加强对公正观的教育具有必要性。公平正义是对道德和法律的更高概括和总结,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说明了在公正问题上必须加强建设,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建设,而思想建设领域缺乏警惕,各种外来的反映西方国家生产方式的公正观对我国思想建设产生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在一些领域、场合甚至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
三
孩子是未来的接班人,青年是民族明天的希望,祖国的未来。1945年,艾伦?杜勒斯说:“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习近平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关未来的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那么对中学生进行公正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有效的教育自然需要结合教育的因素来进行。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
1.必须把学校作为培养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学生进行公正感教育需要重视以下环节,第一,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也是公正感培育的主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承担公正感培育任务。将公正感培育融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班主任工作要把公正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公正感培育作为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师德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二,始终把学生作为培育的主体。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中、环境营造中、社会实践中等各方面。学生既是结果的承接者,又是活动的参加者、一定程度的发起者、最终效果的检验者以及培育的推动者。第三,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正感培育的环境。充分重视环境在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全校总动员,营造一种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的公正体验,并不断强化。第四,课堂教学要把公正感培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是主体,其他学科必须补充。其次,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公正感培育重要的保障。
2.充分利用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借助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家庭、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法院、人大以及其他因素共同构成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改变传统完全依赖学校自身的做法。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正确引入社会因素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要力所能及积极承担相应学校教育责任。教育任务的完成仅仅依靠学校是难以有效完成的。培育下一代是任何社会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对公正感培育的管理。
中国共产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培育公正感的重要意义。党对中学生公正感培育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入校园、课堂、教材,入口、入脑、入心,体现在党对学校领导政治、思想、组织、制度等的领导。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学校公正感培育的管理,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开展、教育教学的评价、老师继续教育的实施等多方面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学生公正感培育要求。
公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方面具有高度统一性,未来的接班人如果能够用具有高度统一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学会一般课题:中学生公正感培育和利他主义行为培养研究(SJHYBKT2017160-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