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古代“忠”文化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文化起源时间早于春秋时期,并且应是在夏代就己经存在“忠”观念的萌芽。
  忠便是“尽心”。“忠,敬也。从心,中声。”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如此对“忠”做出解释,他认为“忠”在文字学上的意义就是发自内心的恭敬。
  “忠”观念一定是早于“忠”字产生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证明夏代己有“忠”,但是根据后世对夏代史事的记载和研究,也能够得到一些夏代已有“忠”观念的证据。
  记载先秦史实的《尚书》中有一篇记录了夏末商初,汤的辅相仲虺在汤征伐夏桀回朝后做了一篇赞颂之文,称汤“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这是仲虺对汤伐夏行为的赞扬,称汤这种驱逐无能夏君主、匡辅贤德之人的行为是顺遂他本人和民众内心本意的,是彰显了忠良品德的。
  被称为历史上“死谏第一人”的夏代著名大臣关龙逄的事迹则更可以表明夏代已经存在了“忠”的观念,他的事迹也符合后世对“忠臣”的定义。关龙逄,夏末大臣,生性善良正义,夏君主发在位时被选为大夫,彼时边界稳固内乱停息。待架弑父篡位,暴政横行,忠臣良将被杀,苟待残害黎民。关龙逄信息朝政,体恤黎民,数次直言进谏,引得架极度不满。《韩诗外传》记载,某日“关龙逄进谏曰:‘古人之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映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关龙逄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因忠谏而遭杀身之祸的忠臣,后世将他和商朝忠臣比干相提并论,并建“双忠祠”以示纪念。按照后人对“忠”观念的涵义所做出的连释,关龙逄的言行无疑是由其所具有的“忠”观念的发出的。
  忠作为一种鲜明的观念已经在夏代出现了。
  “忠”在三代仅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没有被总结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忠文化真正的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道德舞台,是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对“忠”的涵义洽释的丰富程度如同当时繁多的思想流派,而忠文化被确立为国家统治者重要的统治工具则是在大一统国家建立之后,这时期的忠文化已经逐渐被禁锢在了“忠君”的范围内。
  第一,忠信。
  从忠文化产生之日起,忠与信就无法分开。根据《孔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曾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处处行得通走得远。孔子曰:“言忠信,行驾敬,虽蛮額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忠,以心言;信,以事言。……忠则必信,信则必是曾忠,所以谓‘表里之谓’也。”同时朱熹还认为:“未有忠而不信者,亦未有信而不出于忠者。”
  第二,忠君。
  忠君是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关注程度最高的涵义之一。在忠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在每一个朝代,忠文化的忠君涵义都被贯穿始终,而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封建专制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古代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要求臣民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荀子对忠君的途释是:“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意思就是说臣子对统治者的忠,是建立在敬畏且顺从的基础上的,如果只有敬而不顺,则被认为是不忠的表现。荀子这一“敬而不顺即为不忠”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当于为统治者建立了一个评判臣子是否“忠”的基本标准,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后世所出现的许多当代称之为“愚忠”事例的思想基础。秦时皇子扶苏、将军蒙恬、蒙毅兄弟皆因对君王的绝对顺从,才对使者送来的“秦王诏书”不疑有他拔剑自勿,被赵高、李斯用计残害。这种狭溢的封建专制的忠君思想影响之深远,从它出现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被很多统治者继承和推崇,众所周知的宋朝岳飞、明朝于谦都是因对统治者的忠诚顺从反而被统治者错杀。这里有一个问题,历史上众多坚决直谏以致惹来杀身之祸又或揭竿而起推翻君王统治的事例和人物,后世也称其是忠臣义士之举,这种显然已经是对统治者“不敬不顺”的行为为何也能称之为“忠”?这就涉及到了忠文化的下一个涵义。
  第三,忠国。
  这里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范畴,可以指代为一个小国,或整个天下。实际上,早在忠文化发展早期就已经有思想家将忠国与狭溢意义上的忠君分开论述。认为忠为忠国非忠君的思想家之中,韩非在所著的《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中提到过,无条件的服从并不是真正的“忠”,真正的忠臣是为国家事务尽心尽力,使得“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在君主不能任用贤明、以民为本甚至行径荒唐危及国家的时候,忠臣是应该尽己之力去改善这种局面,“残刑杀身”是无济于事的。尽管韩非依然是在“忠君”的大前提下对“忠”做出全释的,但是这里的忠与之前所提到的狭溢的忠君己经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这种“忠”是对国家的忠、对天下的忠,
  总之,忠文化是保家衛国的思想利器。正如《左传》中所曰:“临患不忘国,忠也。”国家陷入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尽心竭力为国纤难,是被人人称颂的行为,亦是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的不二选择。
  作者简介:
  陈薇(1962-12,18)女,汉族,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基础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和强化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应该大胆地去突破和创新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更好的成长。笔者结合人教版教材,展开对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普及,初中数学教育职能发生转变。普及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教育目标并未实现。原因无他,教学方法过于老旧。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初中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领路人,理应担负起职责。但事实并非如
期刊
摘 要:音乐学习注重身心灵中的情感体验,学生知道作品的速度力度情绪这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并不难,难的是更深层次掌握音乐的分析能力,先要愿意听、有兴趣听、懂得听,才能进一步的赏,赏就包括了音乐中的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如音乐记忆、审美、感受、表现、分析、创造能力。当学生不再是肤浅的去听赏音乐,而是从小掌握了音乐最重要的基础欣赏能力,那么身心灵的审美功能,核心素养的美育教育的意义就会发挥无穷的作用。  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时,要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强化学科育人的价值,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师生就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阅读的教学方式,也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的教学形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神话故事单元,在对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整合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群文阅读的崭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和老师对运算能力不够重视的现象,而运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重大影响,更是养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化简求值一题的错误进行统计梳理、诊断分析,浅论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分量,近3年广东中考数学涉及运算的分值均约在85分左右。“先化简,再求值
期刊
摘 要:作业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业的布置可以有助于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总结,从而构建系统知识。然而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上,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只是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单调统一的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比较古板,效率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作業,有效地推进了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完善作业体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教师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开展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通过学生求知欲、求知习惯、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等引导与培养,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更强,通过观察与交流,不断促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更大促进课程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性,并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更具实效。文章将以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为例,从情景创设、细致观察等五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研究。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当前,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之下,教师除了要教授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们语文素养的培育,而情感教育的实施是有效手段。故此,教师务必应该明晰课本中的文章和创作者的感情息息相关,借助于有效地情感教育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世界,继而建立正常合理的情感价值观,推动语文素养提升,所以教师一定引领学生加强对于文章细节的欣赏,实现以情激情。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论述,以供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多样性,尤其是在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体系的环境下,小学班主任也需要将德育工作融合到教学管理中去,这样才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当前德育教育占比较低,存在较强的形式化问题,同时教学主体以及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因此进一步强化班主任本身的带头作用,落实好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德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为例,探究结合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以此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单元导语;课后习题;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即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