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在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经典童书引入与教学,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童书同样如此,总是能带给大小读者新的滋养。当下,“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教育者共识,随着学科的发展,新的要求出现,小学教师如何选择童书经典,又怎样进行阅读设计、组织教学,克服选书随意性,合理架构儿童阅读课程,对这些话题的思辨与探讨,就愈加迫切了。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邱凤莲、丁筱青老师合著的《好童书好课堂》一书,恰恰可以同应以上问题。这本书直面童书教学现场,以年级为划分,凭借精选出的二十本经典童书,直接呈现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用全面的解析、完整的设计、具体的参考,给更多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与借鉴。
顾名思义,《好童书好课堂》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好童书”。那么,什么样的童书称得上一个“好”?
在我看来,直到今天,保罗·阿尔扎在《书,儿童与成人》里提出的标准并不过时,如“能够给予儿童他们热爱的画面”“能够唤醒儿童敏感的心灵,但绝非泛滥感情”“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等,以本书所选的二十本书来看,每一本书都是公认的经典,经由时间淘洗与读者择选,满溢书香,成了童书密林里的佼佼者,其中有儿童故事,有幻想小说,有动物小说,有名家童话,像罗尔达·达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怀特《夏洛的网》、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古田足日《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梅子涵《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对这些书何以为好的分析,正是本书特色之一,这就是丁筱青老师为每本书撰写的“文学赏析”。
二十篇文学赏析很见资深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功力,丁老师在赏析中介绍角色、梳理故事、提炼主题、品鉴情节、拆解手法、评价作者,用不长的篇幅,将每一本做一个全景的鸟瞰,同时,也不乏细部的逼视,佳处优点一目了然。即使是《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这些无数人评论过的“老”经典,丁老师亦能别具只眼,写出属于她自己的观感与表达,就像《长袜子皮皮》一篇,精彩赏析中,更有思想光芒,有一处文字,令我深以为然:
现在很多孩子倒是渴望长大的,他们的渴望与皮皮的渴望不长大本质上一样,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童年,沒有他们需要的快乐和自主,与其没有还不如尽快放弃,而皮皮拥有了,便不想放弃。
短短几行文字,如此精辟地做比较,实际上就透视出林格伦创造出皮皮这个独特人物的最终价值,“对传统教育、道德模式的解构,正是力图帮孩子建立一种乐观与白信、天真与强大”。另外,由丁老师的结论还能看到的是她的“读法”,
平心而论,这样精彩、精当的赏析正是《好童书好课堂》自身之“好”的一部分,除了能构建童书进入课堂的起点与支架,本身具有的美感和力量,可以给教师们作为童书阅读研习的范本来用。倘若将这二十篇赏析合起看,完全可以说,丁筱青老师同应了经典童书进入课堂前的终极之问:“如何阅读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如果语文老师真正把握住了上述一点,那么接下来的导读、交流、共读等,其策略、其规划、其交流,尽在其中矣。比如《柳林风声》一篇,文学赏析的思路就成了引导孩子的阅读学习单的主体内容,你会发现,由赏到析,差不多正是一个备课过程,欣赏这本童书,再找到合适的分析的点,备课就到位了,后面是实施,也就是教——由赏到析到教,这样的“三部曲”,就是《好童书好课堂》给老师们搭建的经典童书教学基本框架,读通“好童书”之后,自然而然来到了“好课堂”。目前,书中这些课堂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不少课堂更是经过好几轮教授、分享,最终磨定的成熟版本,字里行间的教学智慧,不言而喻。
既是“好课堂”,若在此继续反问一句,什么样的童书课堂是“好”的呢?这个似乎没有谁如阿扎尔那样来讲个一二三四,但是,推想起来,有一些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样的课堂该是一座桥,将童书与儿童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片园,儿童沉浸好书,流连忘返;这样的课堂该是一扇窗,打开儿童更多阅读的视野。照这几方面看,书中由岳乃红、邱凤莲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堂,均称得上“典范”之课。阅读中,好多次,我为两位老师巧妙的设计、圆融的组织击节叫好,书中有一部分课堂收录了文字实况,可圈可点处实在不少,令我印象极深刻。只要读书,白可知晓这些,此处不再赘述。特别指出的是,像《好童书好课堂》这样的书,对所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学习,重点还是内容之下的儿童视角、教学观念、阅读策略、实施路径,还有两位教者设计课堂时的着力与落脚、常用路数和独特方法,像《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的交流课,里面有一节说唱内容,像这样的路子,未必适合全体老师,但其意图是在情境的创设,还是值得另辟蹊径有所实施的,包括书中提供的很多好资源,导读设计、阅读单、延伸活动之类,固然能拿来就用,最好还是根据阅读需要适当调整。童书课堂的“好”,说到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理解与抵达,由此再促进他们的阅读素养进一步提升,《好童书好课堂》里的每一节课,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这一点,读者不可不鉴之。
岳乃红老师在本书前言里用到一个词:“转化”,她是指文学赏析到课堂教学之间的“如琢如磨”,我想说的是,阅读《好童书好课堂》,于每位教师,一样要下转化的功夫,作为读者,要的就是与作者“如切如磋”,唯其如此,经过不断学习与打磨,个人以后教出来的童书课堂,才能向“好”出发,走在“好”的路上。
当我们谈论经典时,到底在谈论些什么?抛开概念与理论,联系《好童书好课堂》,我以为,这件事的本质可以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去做一个好的读者,投身童书的海洋,倾听这本书里童书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奇妙交响,并以此为桨,期待有朝一日,在白己的课堂上,浸润书香,乘风破浪,和孩子们一起去往阅读的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邱凤莲、丁筱青老师合著的《好童书好课堂》一书,恰恰可以同应以上问题。这本书直面童书教学现场,以年级为划分,凭借精选出的二十本经典童书,直接呈现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用全面的解析、完整的设计、具体的参考,给更多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与借鉴。
顾名思义,《好童书好课堂》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好童书”。那么,什么样的童书称得上一个“好”?
在我看来,直到今天,保罗·阿尔扎在《书,儿童与成人》里提出的标准并不过时,如“能够给予儿童他们热爱的画面”“能够唤醒儿童敏感的心灵,但绝非泛滥感情”“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等,以本书所选的二十本书来看,每一本书都是公认的经典,经由时间淘洗与读者择选,满溢书香,成了童书密林里的佼佼者,其中有儿童故事,有幻想小说,有动物小说,有名家童话,像罗尔达·达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怀特《夏洛的网》、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古田足日《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梅子涵《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对这些书何以为好的分析,正是本书特色之一,这就是丁筱青老师为每本书撰写的“文学赏析”。
二十篇文学赏析很见资深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功力,丁老师在赏析中介绍角色、梳理故事、提炼主题、品鉴情节、拆解手法、评价作者,用不长的篇幅,将每一本做一个全景的鸟瞰,同时,也不乏细部的逼视,佳处优点一目了然。即使是《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这些无数人评论过的“老”经典,丁老师亦能别具只眼,写出属于她自己的观感与表达,就像《长袜子皮皮》一篇,精彩赏析中,更有思想光芒,有一处文字,令我深以为然:
现在很多孩子倒是渴望长大的,他们的渴望与皮皮的渴望不长大本质上一样,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童年,沒有他们需要的快乐和自主,与其没有还不如尽快放弃,而皮皮拥有了,便不想放弃。
短短几行文字,如此精辟地做比较,实际上就透视出林格伦创造出皮皮这个独特人物的最终价值,“对传统教育、道德模式的解构,正是力图帮孩子建立一种乐观与白信、天真与强大”。另外,由丁老师的结论还能看到的是她的“读法”,
平心而论,这样精彩、精当的赏析正是《好童书好课堂》自身之“好”的一部分,除了能构建童书进入课堂的起点与支架,本身具有的美感和力量,可以给教师们作为童书阅读研习的范本来用。倘若将这二十篇赏析合起看,完全可以说,丁筱青老师同应了经典童书进入课堂前的终极之问:“如何阅读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如果语文老师真正把握住了上述一点,那么接下来的导读、交流、共读等,其策略、其规划、其交流,尽在其中矣。比如《柳林风声》一篇,文学赏析的思路就成了引导孩子的阅读学习单的主体内容,你会发现,由赏到析,差不多正是一个备课过程,欣赏这本童书,再找到合适的分析的点,备课就到位了,后面是实施,也就是教——由赏到析到教,这样的“三部曲”,就是《好童书好课堂》给老师们搭建的经典童书教学基本框架,读通“好童书”之后,自然而然来到了“好课堂”。目前,书中这些课堂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不少课堂更是经过好几轮教授、分享,最终磨定的成熟版本,字里行间的教学智慧,不言而喻。
既是“好课堂”,若在此继续反问一句,什么样的童书课堂是“好”的呢?这个似乎没有谁如阿扎尔那样来讲个一二三四,但是,推想起来,有一些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样的课堂该是一座桥,将童书与儿童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片园,儿童沉浸好书,流连忘返;这样的课堂该是一扇窗,打开儿童更多阅读的视野。照这几方面看,书中由岳乃红、邱凤莲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堂,均称得上“典范”之课。阅读中,好多次,我为两位老师巧妙的设计、圆融的组织击节叫好,书中有一部分课堂收录了文字实况,可圈可点处实在不少,令我印象极深刻。只要读书,白可知晓这些,此处不再赘述。特别指出的是,像《好童书好课堂》这样的书,对所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学习,重点还是内容之下的儿童视角、教学观念、阅读策略、实施路径,还有两位教者设计课堂时的着力与落脚、常用路数和独特方法,像《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的交流课,里面有一节说唱内容,像这样的路子,未必适合全体老师,但其意图是在情境的创设,还是值得另辟蹊径有所实施的,包括书中提供的很多好资源,导读设计、阅读单、延伸活动之类,固然能拿来就用,最好还是根据阅读需要适当调整。童书课堂的“好”,说到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理解与抵达,由此再促进他们的阅读素养进一步提升,《好童书好课堂》里的每一节课,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这一点,读者不可不鉴之。
岳乃红老师在本书前言里用到一个词:“转化”,她是指文学赏析到课堂教学之间的“如琢如磨”,我想说的是,阅读《好童书好课堂》,于每位教师,一样要下转化的功夫,作为读者,要的就是与作者“如切如磋”,唯其如此,经过不断学习与打磨,个人以后教出来的童书课堂,才能向“好”出发,走在“好”的路上。
当我们谈论经典时,到底在谈论些什么?抛开概念与理论,联系《好童书好课堂》,我以为,这件事的本质可以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去做一个好的读者,投身童书的海洋,倾听这本书里童书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奇妙交响,并以此为桨,期待有朝一日,在白己的课堂上,浸润书香,乘风破浪,和孩子们一起去往阅读的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