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的基本方法。教学中,作业缺乏创新、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作业也很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从布置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和形成性作业出发,探究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以求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布置作业;有效性
作业是一种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教师正确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强迫记忆法让学生巩固所学,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调整布置作业的方案,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布置初中语文作业呢?
一、用趣味性作业激发练习兴趣
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是学生厌烦作业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学生抄袭作业、敷衍了事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语文作业,以新颖、奇特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课时的语文作业。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品读”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联想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个人体验,再次品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还会形成与朋友之间患难与共的意识等。教师应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布置具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抄袭、敷衍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朗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用启发性作业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采集、提取、筛选等形式的能动操作,它是学生认识、学习新事物的基本工具,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具有启发性,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能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一篇以“伟大的悲剧”为题的作文。这时,学生根据这道题目和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会写出战争版“伟大的悲剧”、“非典”版“伟大的悲剧”、地震救灾版“伟大的悲剧”等不同内容的作文。思维是学生思考学习的源泉,通过布置具有启发性的课后作业,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达到边作业边思考的最佳学习状态,又可以让学生从阅读者转为创作者,能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积极意义。
三、用实践性作业深化学生理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仅靠课堂上面对书本的“纸上谈兵”,学生仅能了解到文本中所体现的现实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教学《变色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沙皇俄国社会背景的讲述,根据自身的理解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这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改编成话剧。学生在不断揣摩和反复排演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沙皇俄国制度下社会的黑暗悲哀,从而明白本篇文章讽刺和揭露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黑暗和腐朽。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组织学生编演所学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把经典的课文内容吸纳消化为自身的财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揣摩表演的过程中,置身于相对真实的沙皇俄国的社会环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作业的练习效果。
四、用形成性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形成性作业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连贯性作业。语文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形成性的语文作业,给学生一些常规性、需要坚持完成的作业。用日记和每周的小作文等,让学生观察身边事,记述所见、所闻,抒写心中所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让学生把自己一天中观察到的有价值的事物记录下来,促使学生形成把生活写进文章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学号顺序,每节课选择一个学生做一个课前两分钟自由演讲的活动,坚持让学生脱稿演讲,并做演讲总结,说说自己对所讲题材的个人感悟等。通过布置这样的形成性作业,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文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总之,作业设计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反馈学生信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积极调整作业设计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情况,创新思路、巧妙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形成性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提高语文作业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布置作业;有效性
作业是一种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教师正确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强迫记忆法让学生巩固所学,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调整布置作业的方案,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布置初中语文作业呢?
一、用趣味性作业激发练习兴趣
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是学生厌烦作业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学生抄袭作业、敷衍了事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语文作业,以新颖、奇特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课时的语文作业。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品读”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联想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个人体验,再次品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还会形成与朋友之间患难与共的意识等。教师应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布置具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抄袭、敷衍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朗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用启发性作业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采集、提取、筛选等形式的能动操作,它是学生认识、学习新事物的基本工具,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具有启发性,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能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一篇以“伟大的悲剧”为题的作文。这时,学生根据这道题目和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会写出战争版“伟大的悲剧”、“非典”版“伟大的悲剧”、地震救灾版“伟大的悲剧”等不同内容的作文。思维是学生思考学习的源泉,通过布置具有启发性的课后作业,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达到边作业边思考的最佳学习状态,又可以让学生从阅读者转为创作者,能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积极意义。
三、用实践性作业深化学生理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仅靠课堂上面对书本的“纸上谈兵”,学生仅能了解到文本中所体现的现实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教学《变色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沙皇俄国社会背景的讲述,根据自身的理解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这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改编成话剧。学生在不断揣摩和反复排演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沙皇俄国制度下社会的黑暗悲哀,从而明白本篇文章讽刺和揭露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黑暗和腐朽。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组织学生编演所学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把经典的课文内容吸纳消化为自身的财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揣摩表演的过程中,置身于相对真实的沙皇俄国的社会环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作业的练习效果。
四、用形成性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形成性作业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连贯性作业。语文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形成性的语文作业,给学生一些常规性、需要坚持完成的作业。用日记和每周的小作文等,让学生观察身边事,记述所见、所闻,抒写心中所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让学生把自己一天中观察到的有价值的事物记录下来,促使学生形成把生活写进文章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学号顺序,每节课选择一个学生做一个课前两分钟自由演讲的活动,坚持让学生脱稿演讲,并做演讲总结,说说自己对所讲题材的个人感悟等。通过布置这样的形成性作业,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文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总之,作业设计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反馈学生信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积极调整作业设计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情况,创新思路、巧妙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形成性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提高语文作业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