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雨课堂”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推出的一个新的混合式教学工具,丰富了线上教学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前、课后对于学习资料的实时推送,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情况。本文依托于“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通过利用其功能特点在高职医学影像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实践运用以验证及探索其在职业院校考评体系改革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雨课堂;考评;改革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创新,目前许多高校都看到了科技带来的优势,在课堂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模式,利用大数据对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考核评估,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从而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现代信息化教学下的课程考核评价特点
课程考评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验证,是对学生表现,综合各种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和判断。通过课程考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而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考评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全面监测,从多方面对学生考核评价,能够精确分析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针对性的重点教学及个性化教学等,继而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课程考核评价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参与到开放的信息系统中,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与他们分享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成为了考核评价的主体,他们通过主动性参与,深入考核评价系统,获得自我认知和满足。[1]
(2)评价内容全面化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多方面能力,如何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是所有学校都在探索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更多是学生最终的总结性考评。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素质目标的达成等可以进行全面评价。
(3)注重过程考评
学生具有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无法对于学生进行好坏判断,因此教师更加注重的不应是开始和结果,而是过程。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过程考评,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影响后续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而信息化考评,可以系统监测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在双方过程的互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数据分析,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客观的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改进教学侧重、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享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及带来的乐趣。
二、“雨课堂”考评的操作性探索
(一)课前学习资料推送
学生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利用“雨课堂”课前推送功能,将相关资料提前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微信来查看课件及做相应习题。例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中,通过影像动画视频、微课视频、影像病例、作业等推送,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即将授课的章节内容、巩固往期课程内容及部分先期讲授过的相关基础课程内容,如果缺少该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便会非常低。学生只有经过课前预习巩固加之教师在上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才能将课堂时间有效运用,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雨课堂后台数据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推送内容的预习情况,对预习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考评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中实时互动检测
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借助于“雨课堂”的实施答题和弹幕功能,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于学生实习答题的检测分析出学生的正确率和知识点盲点问题,让学生现场得出的答案立刻汇集到教师手机上,形成统计结果。另外,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在进行案例分析中,需要让班级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具体的案例分发到每个小组中。通过“雨课堂”向全班进行汇报,形成分析报告。在“雨课堂”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全班都参与到对于某一小组的案例研判过程中发表自身对于案例的看法,通过投票功能,让全班对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作出评价。这种形式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班级同学的认可度直接能够展示出小组的汇报是否优秀。
(三)课后推送知识拓展作業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利用“雨课堂”推送功还可以对于学生进行课后检测。了解学生每一次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是否达标。教师能够依托教材内容与课上内容对于课上知识点进行复习,学生答题结果将会直接出现在教师雨课堂后台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数据对学生进行考评。此外,可以利用雨课堂布置课后探究性实践作业,将社会生活与作业练习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四)形成性考核评价
雨课堂将线下形成性考核评价带到线上,以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的组合,使形成性考核评价能够真正展现出优势。通过课前习题的推送,对学生进行章节月考,由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准筛查阶段知识点掌握不佳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帮扶,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该对形成性考核进行监控、检查评定,确保形成性考核的质量。
三、 “雨课堂”改革职业院校考评体系的实践
(一)课前资料推送考评
我们在进行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上课之前,教师提前两天将下节课的授课资料推送到“雨课堂”后台中,让学生完成自学,设定预习时间,在这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的预习设置预习时间,如果低于这一时间,平台就会显示学生没有好好预习,通过平台监测可以汇总出预习率,对于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进行考核,有些同学从来不做课前预习,在几节课之后就要开始对不预习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督促这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 (二)课中互动考评
在课中,先通过“雨课堂”进行签到点名,列入考核。另外,我们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开展小组互动,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参与度防止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通过“雨课堂”随机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過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数记录,在回答结束以后,还由其他学生对于此小组成员回答程中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对小组回答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同学对于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投票,教师根据个人回答情况及投票情况对个人及小组成绩进行评定。参与度好的小组及人员进行奖励加分,参与度不佳的小组及成员适当减分,使考评更科学、公平、合理。
(三)课后推送作业及形成性考评
在课后,我们利用“雨课堂”进行习题推送,设定时间,要求同学按时完成并提交,教师在后台可有效跟踪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好坏,进行及时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每月组织一次月考,通过阶段性考核评价,既调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紧迫性,也符合评价科学性。
另外,传统的教学考核大多是依据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来做评价,但是由于学生作弊、替课等情况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监测。我们利用“雨课堂”通过对《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超声诊断学》等课程进行上述实践,让学生进行手机扫码签到,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习题解答、案例投票等功能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这一过程是长期实时监控过程,从课程开课前到课程结束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增加了对学生考核的客观性,避免学生仅仅依靠期末考前临时突击情况出现,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成绩所占比重,切实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3]
四、总结
利用“雨课堂”在高职课程考评中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总体监测,完善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 8) : 235.
[2]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 学教学,2013,(8)
[3]刘芳.基于雨课堂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 2016(36):184-186.
关键词:雨课堂;考评;改革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创新,目前许多高校都看到了科技带来的优势,在课堂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模式,利用大数据对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考核评估,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从而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现代信息化教学下的课程考核评价特点
课程考评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验证,是对学生表现,综合各种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和判断。通过课程考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而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考评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全面监测,从多方面对学生考核评价,能够精确分析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针对性的重点教学及个性化教学等,继而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课程考核评价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参与到开放的信息系统中,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与他们分享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成为了考核评价的主体,他们通过主动性参与,深入考核评价系统,获得自我认知和满足。[1]
(2)评价内容全面化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多方面能力,如何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是所有学校都在探索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更多是学生最终的总结性考评。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素质目标的达成等可以进行全面评价。
(3)注重过程考评
学生具有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无法对于学生进行好坏判断,因此教师更加注重的不应是开始和结果,而是过程。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过程考评,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影响后续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而信息化考评,可以系统监测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在双方过程的互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数据分析,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客观的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改进教学侧重、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享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及带来的乐趣。
二、“雨课堂”考评的操作性探索
(一)课前学习资料推送
学生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利用“雨课堂”课前推送功能,将相关资料提前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微信来查看课件及做相应习题。例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中,通过影像动画视频、微课视频、影像病例、作业等推送,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即将授课的章节内容、巩固往期课程内容及部分先期讲授过的相关基础课程内容,如果缺少该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便会非常低。学生只有经过课前预习巩固加之教师在上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才能将课堂时间有效运用,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雨课堂后台数据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推送内容的预习情况,对预习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考评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中实时互动检测
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借助于“雨课堂”的实施答题和弹幕功能,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于学生实习答题的检测分析出学生的正确率和知识点盲点问题,让学生现场得出的答案立刻汇集到教师手机上,形成统计结果。另外,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在进行案例分析中,需要让班级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具体的案例分发到每个小组中。通过“雨课堂”向全班进行汇报,形成分析报告。在“雨课堂”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全班都参与到对于某一小组的案例研判过程中发表自身对于案例的看法,通过投票功能,让全班对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作出评价。这种形式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班级同学的认可度直接能够展示出小组的汇报是否优秀。
(三)课后推送知识拓展作業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利用“雨课堂”推送功还可以对于学生进行课后检测。了解学生每一次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是否达标。教师能够依托教材内容与课上内容对于课上知识点进行复习,学生答题结果将会直接出现在教师雨课堂后台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数据对学生进行考评。此外,可以利用雨课堂布置课后探究性实践作业,将社会生活与作业练习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四)形成性考核评价
雨课堂将线下形成性考核评价带到线上,以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的组合,使形成性考核评价能够真正展现出优势。通过课前习题的推送,对学生进行章节月考,由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准筛查阶段知识点掌握不佳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帮扶,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该对形成性考核进行监控、检查评定,确保形成性考核的质量。
三、 “雨课堂”改革职业院校考评体系的实践
(一)课前资料推送考评
我们在进行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上课之前,教师提前两天将下节课的授课资料推送到“雨课堂”后台中,让学生完成自学,设定预习时间,在这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的预习设置预习时间,如果低于这一时间,平台就会显示学生没有好好预习,通过平台监测可以汇总出预习率,对于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进行考核,有些同学从来不做课前预习,在几节课之后就要开始对不预习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督促这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 (二)课中互动考评
在课中,先通过“雨课堂”进行签到点名,列入考核。另外,我们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开展小组互动,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参与度防止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通过“雨课堂”随机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過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数记录,在回答结束以后,还由其他学生对于此小组成员回答程中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对小组回答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同学对于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投票,教师根据个人回答情况及投票情况对个人及小组成绩进行评定。参与度好的小组及人员进行奖励加分,参与度不佳的小组及成员适当减分,使考评更科学、公平、合理。
(三)课后推送作业及形成性考评
在课后,我们利用“雨课堂”进行习题推送,设定时间,要求同学按时完成并提交,教师在后台可有效跟踪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好坏,进行及时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每月组织一次月考,通过阶段性考核评价,既调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紧迫性,也符合评价科学性。
另外,传统的教学考核大多是依据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来做评价,但是由于学生作弊、替课等情况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监测。我们利用“雨课堂”通过对《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超声诊断学》等课程进行上述实践,让学生进行手机扫码签到,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习题解答、案例投票等功能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这一过程是长期实时监控过程,从课程开课前到课程结束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增加了对学生考核的客观性,避免学生仅仅依靠期末考前临时突击情况出现,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成绩所占比重,切实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3]
四、总结
利用“雨课堂”在高职课程考评中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总体监测,完善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 8) : 235.
[2]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 学教学,2013,(8)
[3]刘芳.基于雨课堂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 2016(36):184-186.